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

明学者、书法家杨慎在《墨池琐录》中说:“今之笑学书者曰‘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予诘之曰:“为此言者,非为不知书,也不知古今矣。”羲、献学钟、索;钟、索学章草,章草本分隶;分隶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递相祖述,岂谓无师焉?今不屑步钟、索、羲、献之后尘,乃甘心为地项羽、史弘肇之高弟,果何见焉!

意思是说,如今有人笑话学习书法的人,说我学王羲之、王献之,而王羲之、王献之又学谁呢?对此,杨慎说,这虚无缥渺人不但不懂得什么是书法,也不知道书法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王羲之、王献之学的是钟繇和索靖;钟繇和索靖学的是章草;章草是在分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分隶是在篆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篆籀又是在蝌蚪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追本溯源,怎么能说是没有师承呢?

可有些人,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书法,而是心甘情愿地去做项羽和史弘肇的弟子,我还从没见过象这样能学好书法的人!史记《项羽本记》中说: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后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司马迁认为这与他不肯师法古人不无关系。

史弘肇(?――950),《辞海》上说他是五代时郑州荥泽(今河南郑州西北)人,字化元。梁末充禁兵。后为刘知远部将。后汉建国,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滥于杀戮。巡察京师,适逢太白星昼见,有人抬头观看,立遭腰斩。与宰相苏逢吉势同水火。隐帝嫌其专恣,用太后弟李业之谋,将他杀死。杨慎以史弘肇为例,大概是想说史弘肇的被杀是与他没有师承贤德之人,以古训作则而造成的。杨慎举出一正一反的例子,旨在说明学习要有师承。“师承”无所不在。

一、学习书法为什么要有师承

一是书法的起源与文字的起源既泾渭分明而又水乳交融。文字源于象形。文字的起源是“远取于物,近取于身”。因而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的起源,是在不自觉中萌发的,大巧若拙,质朴无华,是一种无意于美的美。是纯粹的天然美。但是当人们的审美意识一旦觉醒,或者说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有意识地去追求美,就会刻意地表现美。越是这样,其中“天然的趣味”也就会相应地被减少。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书法自然也就会失去他的生存空间。

二是学有本源,才能如水有源,如树有根。也才能立得久,行得远。这就叫做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什么才是书法的本源呢?用蔡邕的话说也就是“纵横有所象。”“纵横有所象,”也就是以“形”传“神”。形是“文字”,神是“自然”。形中有“自然,”才能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形中没有“自然”,再怎么写,也只是“字。”所以说写字也就是写自然。梁武帝说王羲之的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生龙活虎的意境,也就是一种动人心魄的自然现象。王羲之书法中“生龙活虎”尽善尽美的意境,正是王羲之善于学习(师承)和勇于创新的结果。

二、怎样师承

王羲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出神入化而创“妍美流便” 的新书体;王献之幼年时就开始学习父亲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又潜心于张芝的草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创“破体”。钟繇以刘德昇为师,追踪曹喜和蔡邕,独探神妙,别开生面而为“楷书之祖”……。综观诸家皆是由专及博,厚积薄发,感于物,悟于心,自出新意而卓然成家。

三、师承需要勤奋

有句名言说得好,勤奋出天才,事实也是如此。

王羲之七岁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平时常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为学好书法,王羲之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在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当他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专心致志,以至废寝忘食。有个“入木三分”的成语说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极有笔力和极见功力。王羲之学习书法,既重天分,更重功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有学而不会,没有会而不学。“学而不会”是方法;“会而不学”是态度。只要方法正确,态度诚恳,学习书法并不困难。

再说“唯有一点象羲之”的王献之。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王献之将自己的习作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可以,但他发现有一个字少写了一个点,于是便提起笔来,将一点补了上去。后来,王献之又将他的习作拿给母亲看,母亲郄氏看后,不无感慨地说:“吾儿磨墨三缸水,唯有一点象羲之。”王献之不服气,于是就问母亲:“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母亲说:“你写的字只是形似,但神不似。只有这一个点才是形、神俱到的。”王献之听后,神情有些沮丧,感到书法不好学。

有一天,王献之外出游玩,见到了一个摆摊卖炊饼的老妇人。与其它卖炊饼的人不同的是,这个老妇人在贴炊饼时不是面对着锅子直接将炊饼贴上去的。而是站在远处向背后扔,饼子都能整齐有序地贴在锅上。这让王献之感到非常惊奇。于是他就去问老夫人:“是什么本领能贴得这么整齐有序?”老夫人说:“这有什么稀奇的,比较起王羲之的书法来,我还差得很远呢!但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那就是熟能生巧罢了。”王献之听后,深受启发,觉得要学好书法,就要下一番苦功夫。从此,王献之的学习更加勤奋刻苦。

总而言之,学习贵在师承,师承贵在出新意。

朋友们,请看,张大千的书法学过黄庭坚吗?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2)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3)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4)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5)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6)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7)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8)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9)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0)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1)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2)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3)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4)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5)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6)

王献之书法有什么特征(吾学羲献羲献当年学谁)(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