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道理论据素材爱国(有关爱国的议论文论据素材)

爱国★道理论据,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议论文道理论据素材爱国?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议论文道理论据素材爱国(有关爱国的议论文论据素材)

议论文道理论据素材爱国

爱国

★道理论据

1.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2.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 陆游

3.我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 姚明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

5.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的爱国之心,否则世界就永远不会太平。—— 萧伯纳

6.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方志敏

7.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

11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1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13.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5.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济翁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17.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1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1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事实论据

1.爱国是屈大夫披发行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毅然选择汨罗江滚滚江波的悲壮之举;爱国是荆轲心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坚定信念,血洒秦国宫殿的英雄气概;爱国是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执著情怀;爱国也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临危不惧的豪迈;爱国是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慷慨激昂;爱国还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牺牲精神;爱国更是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豪迈气概.....

2.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华罗庚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数学家”。

4.“两弹元勋”邓稼先:抗日战争胜利后,22岁的邓稼先被聘为北京大学助教,但他清楚地意识到当时的中国虽然抗战胜利了,但是还差一样非常的东西——核武器,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北大的工作,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去学习中国缺少和需要的东西,只用了23个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26岁的“娃娃博士”。这时新中国成立了,同样也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重任,带领20几个新毕业的名牌大学生开拓祖国核事业。由于处于复杂国际环境下的中国根本不能公开他们的存在,他们所有的一切都要从世界上消失,所有的成果、论文、功劳、荣誉,甚至包括所谓的诺贝尔奖都和他们没有关系 ,但邓稼先毅然的带领学生们隐姓埋名,离别妻儿,走向大戈壁。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 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

5.詹天佑&京张铁路: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怜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要900万元、需7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请他去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一条铁路物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6.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个性爽直,立志高远,是当时有名的才子。1898年,被破格提拔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列强瓜分中国的野蛮,他义愤填膺,积极追随梁启超待开展维新变法来寻求救国之道。不料“九月政变”由于袁世凯的出卖而功败垂成,维新派相继入狱。

面对险境,日本友人苦劝谭嗣同东渡日本避祸讲学。但谭嗣同泰然自若地说:“ 西方各国的变法,都是因为有人以身殉道而成功,现在中国还没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的人,这是国家所以不昌盛的原因。我愿成为第一个为变法强国而牺牲的人。”终于在1898年9月9日被杀于北京南城菜市口。虽然谭嗣同的观点过于表面化,但他为国富民强甘愿献身的一腔热血将彪炳史册。

7.邓世昌黄海海战: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9月17日中午,舰队在黄海海面进行激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炮弹发尽后,邓世昌命令以步枪射击。经过近1小时的海战,致远舰受伤多处,势必沉没,日军主力舰“吉野”咬住不放。邓世昌怒火中烧,登上舰桥向全舰宣布:“ 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决定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邓世昌亲自掌住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去,不幸恰在此时,一枚日军鱼雷击中“致远”,顿时锅炉爆炸,邓世昌和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8.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天华,1903年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侵占满州,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俄国政府私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到:“ 救国!”随后,手不停画,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他一连写了几十遍,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高呼:“ 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日本寄回国内学校。那幅幅血书像为炬,点燃了同胞的爱国热情;那一个个血字像号角,召唤同胞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

9.中国文物:2010年11月11日,在英国举行的拍卖会上,一件估价仅为80万~120万英镑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由于数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相互竞争,最终以4300万英镑的高价落槌,创下亚洲艺术品拍卖成交最高纪录。据说,竞拍结果让拍卖行和出售者都狂喜不已,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史堤夫·文森称:“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的文化遗产。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他甚至激动地称之为“瓷器爱国主义”。

10.记住——我们是中国人: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为了日寇占领地。那天,暨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夹着讲义急匆匆地走进了教室。坐得满满的教室鸦雀无声,静等着郑先生像往常一样精彩演讲。可郑振铎却未语泪先流:“……大家知道,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请你们永远记住一句话,我们是中国人!”说过这话后,讲课开始了,教室里格外沉静。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当时针指向10点30分时,太阳旗插进了校园。“现在下课。 ”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地啜泣……

11.满腔热血沃中华:1935年冬天,赵一曼被日军讨伐队的子弹打断了左腿的骨头,昏倒在雪地里被俘。日警佐大野泰治对她施以地狱般的酷刑,却终未能让她屈服。大野深受震撼,并由衷钦佩。审讯期间,大野被派到新京受训,临行前特意到监狱里,恳请赵一曼为自己留字纪念。赵一曼写了律诗《滨江抒怀》送给他:“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着旌旗红似花。”后来赵一曼还被杀害,但这个凶手大野却一直像对待圣物一样保留着赵一曼的这首诗。直到战败后,他才在战犯管理所交出来。交出的时候,他泪流满面,跪在地上忏悔:“我一直崇敬赵一曼女士,她是真正的中国女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