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业英雄(以身许国的古代英豪)

作者:石志刚 来源:学习时报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名臣勇将,他们由对自己小家的热爱转化为对国家的忠诚。这份忠诚包含了持之以恒、全心全意、九死不悔、舍生取义等丰富内涵。他们身上的精神,熔铸为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激励后世国人英勇奋进、爱国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古代立业英雄(以身许国的古代英豪)(1)

以身许国的祖逖

东晋名将祖逖出身于多慷慨悲歌的燕赵大地,身上流淌着燕赵之士粗犷奔放的血液。其为人“性豁荡,不修仪检”,又“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祖逖喜好结交朋友,且能做到乐善好施,经常以其兄的名义将谷帛之物捐赠给乡党之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祖逖在十四五岁后开始博览群书,具备了“赞世才具”。

祖逖的青年时代是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度过的。当时,恰逢“八王之乱”、匈奴起兵进入中原,北方处于大混乱之中。年轻的祖逖和好友刘琨在司州共事,他们关心国事,议论到深情处,慷慨激昂。“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思念国事殷切的祖逖晚上经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忽闻远处传来鸡鸣之声。祖逖骤然推被而起,披好衣服,唤醒身边的刘琨,两人取下刀剑,走到屋外,在月光下一起舞剑。此后,祖逖和刘琨养成习惯,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每日闻鸡鸣之声,必起床练习舞剑,从不中断。闻鸡起舞的事迹从此广泛流传,这个成语寄寓了他们希望练好武艺,才能日后更好地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精神。

西晋灭亡前夕,祖逖也像其他贵族官僚一样避难江南。祖逖在避难江南途中,他热心照顾同行之人,拿出自己的衣服和药物,给那些老弱病残之人。他还能够给避难之人讲解国家大事,成为大家推崇的对象。当时司马睿委任祖逖为徐州刺史,虽然当时他远离战乱,但是心中仍然惦记着中原的父老乡亲,“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祖逖屡次请求司马睿派自己北伐收复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沉溺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听了祖逖的言辞后,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调拨给他粮饷,因没有兵源和武器,让祖逖自己设法筹招。祖逖积极整编从北方来的宗族乡亲,组织成一支队伍。公元313年8月,组织率军渡江北伐。当船至长江中流的时候,祖逖望着滔滔江水,立在船头,用木浆猛然一击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段话表明了他不收复中原誓不回江东的决心。祖逖一路北上,其部队也受到北方人民的热烈欢迎。

祖逖通过出奇兵,一路过关斩将;出奇谋,一路整合资源,化敌为友,使“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在北伐途中,祖逖不仅拥有军事之强,而且还能劝课农桑,展示出深远的政治家韬略风采。祖逖亲自负担樵薪,不仅解决了粮饷问题,而且还为当地百姓创设了一个较为安定安居的环境,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年纪大的当地百姓带着酒水来款待祖逖,而且还编好歌曲赞美祖逖:“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祖逖奋力北伐,而且得到北方人民的支持,还取得了一定成就。正当祖逖准备乘胜前进的时候,司马睿已经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的司马睿担心祖逖在北伐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的声望和逐渐累积的势力对他执政构成威胁。于是,司马睿派亲信戴渊充当都督,统管北方六州军事,以牵制祖逖。司马睿的这一行为极大地挫伤了祖逖北伐的积极性和爱国心。祖逖忧虑愤懑,积劳成疾。祖逖在得病期间,仍“图进取不辍,营膳武牢城”。在祖逖56岁的时候,他去世了,临终之前,悲愤地说:“天欲杀我,此乃不佑国也。”祖逖去世后,豫州的百姓“若丧父母”,有的地方还给他立生祠。

举家为国的高睿

唐代名臣高睿出身名门,通过自身努力,“明经及第”,考取功名后,出任四川通义县令,任职期间,“有治劳”,当地百姓感恩其政绩,为其刻石载德。后来高睿被提拔为赵州刺史。当时,东突厥在阿波可汗领导下逐渐走向强大,在与唐朝虚与委蛇过程中时常骚扰唐朝边境,给唐朝边境百姓带来巨大困扰。公元698年9月11日,阿波可汗率东突厥部队围攻赵州,赵州刺史高睿据守城池。

在东突厥部队进攻赵州之前,持投降论调的人就告诫高睿,东突厥实力强大,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人们闻风丧胆,不能抵御,不如您放弃抵抗,还能保全全家性命。高睿严词回绝:“吾为天子刺史,不战而降,其罪大矣。”拒绝向东突厥投降的高睿在敌人强大攻势下和内部叛徒投降献城情况下,看到赵州即将沦陷,自己没有尽到守土职责,于是选择同夫人秦氏一起服毒自杀,结果自杀未遂,被东突厥俘虏。

阿波可汗为了劝降高睿,便派人将高睿夫妇一起抬到军帐,拿出金狮子带和紫袍,对高睿说:“降则拜官,不降则死!”此时的高睿看看妻子秦氏,秦氏坚定地说:“君受天子恩,当以死报,贼一品官安足荣?”于是,高睿夫妇闭口不言,等待就死。阿波可汗仍然不相信高睿夫妇的选择,于是将二人看押起来,假以时日,加以考察,以促二人改变主意,结果二人仍然坚持原志。阿波可汗看到高睿夫妇不会投降,于是将二人处死。

古代立业英雄(以身许国的古代英豪)(2)

舍孝为国的赵苞

东汉名臣赵苞在地方为政期间,不仅治绩卓越,而且敢于担当。他以其堂兄宦官赵忠之行为耻,遂断绝与其关系。当时,北方的鲜卑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侵扰东汉边境的一大麻烦。为了更好地抵御鲜卑族进攻,赵苞从扬州县令任上被提拔到当时东汉与鲜卑交界的辽西当太守。

赵苞在辽西太守任上的第二年,便迎接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来辽西。当赵苞的母亲和妻子走到离辽西不远的柳城时,遇到了前来扰民的鲜卑军队万余人。鲜卑军队就此劫持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当鲜卑军队得知这两人身份后,非常高兴,认为可以当作是要挟赵苞放弃辽西的最大筹码。

随后,鲜卑军队来攻打辽西,辽西太守赵苞率军出战。两军对峙之时,鲜卑军队狡猾地将赵苞之母推到阵前,以期达到动摇赵苞部队军心、瓦解赵苞部队斗志的目标。赵苞痛心地对其母说,作为儿子的我,本应该以微薄的俸禄侍养自己的母亲,没想到却为母亲带来了这么大的灾难。痛定思痛后的赵苞对其母表明了自己为国家而死的心迹:“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

深明大义的赵苞的母亲对着赵苞说:“威豪(赵苞字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信奉“为下克忠”的赵苞在母亲的鼓励下,率部队进攻鲜卑,打败了敌人。然而,他的母亲和妻子都被敌人残酷地杀害了。赵苞收殓了母亲和妻子的尸体,回老家安葬了他们。赵苞常常为母亲和妻子的牺牲而难过,最终咳血而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