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数据前景(专访万国数据梁艳)

文|包校千

编辑|石亚琼

来源 | 数字时氪(微信ID:digital36kr)

01.两次疫情,两次改变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多数行业造成的冲击,至今令人心有余悸。特殊时期的足不出户,意外地催生出互动直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长期以来未被完全渗透的市场。

业务需求很快地向供给侧传导。不只有大厂在扩充服务器容量,在线教育等客户也在拼命上架。数据中心作为保障网络算力的基础设施,IDC行业也成为疫情期间,业务和收入齐增长的赛道之一。

除了可以预见的市场机遇,数据中心也是疫情之下,严防死守的关键地带。

2020年春节前夕,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梁艳多了一个头衔——疫情防控的总指挥,要保障全国近50座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

面对快速传播的病毒,这项任务无疑是极其艰巨的。一旦数据中心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不得不封楼或者消杀,意味着设备关机、系统下电,业务即刻中断,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万国数据的前身,是金融机构灾备解决方案服务商。基于这方面的嗅觉和经验,万国数据提前在春节前储备了充裕的抗疫物资和备品备件,并把门禁系统升级为电子手环无接触的方式。

同时,一旦发生密接情况,园区7*24小时的安防系统可以随时锁定人员踪迹,根据防控等级实施全封闭和半封闭管理。非常时期,整套方案规划和技术开发上线只用了三天。

万国数据前景(专访万国数据梁艳)(1)

疫情之下,封闭式管理的数据中心

时隔两年,万国数据自建数据中心增长至96座,梁艳仍然坚守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而这一次,疫情在上海蔓延,形势严峻也前所未有,梁艳和团队感受到了新的压力。

和疫情爆发的初始地武汉不同,北上广深是数据中心Hub汇聚的网络核心点。由于上海防控等级的提升,有些项目不得不暂时停滞,交付周期比原来要久得多。“一些客户原来讲好要进场,已经抢工完成,但物流运力难以保障,设备进不了场,所以我们的收入会延后,客户的应用也会延期。”

好在自2020年之后,万国数据在数据中心旁建备件库,解决了高频率、高概率的易损件存储问题,自维能力达到90%。

万国数据前景(专访万国数据梁艳)(2)

2022年4月,万国数据浦江数据中心,员工正在搬运数据中心所需的日常物资

不过疫情之下,数据中心保安全的挑战仍然艰巨。梁艳和团队已尽全力做到了“武装到牙齿”,并解决了数据中心值守人员在封闭期间正常衣食和起居的物资。在上海大部分地区集中隔离之前的两周,万国数据在上海的数据中心就提前进行封闭式管理,至今没有一个数据中心运维人员出现阳性,这令梁艳感到欣慰。

但对于IDC行业而言,由于疫情常态化,绝大多数业务完成了线上转型,业务处于平稳状态,数据中心的上架率并没有像两年前那样激增。相反,这次疫情对业务造成的影响,未来至少会持续两到三个月。待复工复产以后,供应链、支持和保障队伍仍需要渐进式的调整。

保住数据中心30天,甚至60天的封闭都不受影响,团队在非常时期以舍身和坚守为代价。梁艳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数据中心在过去被视为神秘的存在,疫情之下,这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以及在高速运转的时代车轮中,技术发挥的中坚力量。

02.跨界“智能驾驶”

梁艳在2010年加入万国数据的时候,美国第三方IDC企业已经有10年的积累。而在中国,没有人知道数据中心是什么,因为在一个普通机房摆放十几台机柜,就能满足绝大部分企业的业务需求。

加入万国数据之前,梁艳就职于某海运国企,即便集装箱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用量也非常大,最多只需要五六百台机柜,两层独立的机房足可以容纳。“当时几百台机柜的上架情况就算大订单,上千台就是超大规模了。”梁艳形容道。

2012年,市场隐约感受到了变化。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篇章掀开,企业对服务器的需求日渐攀升,带动了IDC行业的业务增长。数据中心的概念,开始作为专业化分工的单元被特别提出。

在这之前,万国数据位于上海外高桥的数据中心已投入使用两年时间。梁艳记得:“因为缺乏需求,初期也卖不动,两千个机柜卖了两三年,后来才一发不可收拾。”

在外界看来,IDC行业带有极强的地产属性。靠租赁和托管服务为营收来源的数据中心,和商业地产有着相似之处。

北上广深的基建最为完善,互联网企业聚拢于此,无论是对网络带宽和时延的要求,还是便于日常运维的需要,谁的拿地能力越强,毗邻客户更近,谁的优势就越明显,更容易拿到订单。这也是为什么,数据中心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万国数据前景(专访万国数据梁艳)(3)

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 梁艳

不过,梁艳一直希望外界看到万国数据的独特性和成长性。就像万国数据没有顺着行业惯性,依赖地产模式运作,而是把技术作为竞争壁垒,强化数据中心的科技属性。这既需捕捉前沿技术,又需要与业务结合。

刚加入万国数据时,梁艳手下有一个由三人组成的研发团队,跟着业务跑。2015年,团队不过只有七八个人,虽然人员精简,但能保障动态、快速适应业务的迭代,所以一直被要求保留,没有并入IT部门的研发团队。

而万国数据真正开始变得不一样,是2016年开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梁艳一直带队负责数据中心的设计与运营管理。她太清楚这个行业的痛点了:看不到,听不到,靠电话,靠老师傅,当故障无法定位时,只能靠经验不断去试。

“当你只有四五家的数据中心时,你还能在传统阶段徘徊。”但到2021年底,万国数据自建数据中心已达96座,运营中的总机房面积近48.8万平方米。草台班子、人海战术的管法早已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节奏。

在梁艳看来,运营管理对其他数据中心来说,只是为了保障主营业务的稳定运行,在公司内部的价值感比较低。但对于万国数据来说,运营管理是主业,是基本盘。高可用、高安全、高效率、高满意度,是万国数据运营工作的基本目标。

因此,以智能技术为安全屏障,取代传统的人海战术,是数字化在运维环节发挥的价值。

在万国数据的全国数据中心,有1300多万个有效监控测点,每月监测数据超过300亿条,50T的月数据分析量。软件算法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规则运算,以输出实时指令和业务预警。其中,部分数据会直接用于人工智能监督学习以及自动控制和故障预测。

万国数据前景(专访万国数据梁艳)(4)

万国数据位于上海的全球运营指挥中心,也称为GOCC(Global Operation Command Center)

2021年3月,参照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对汽车自动驾驶成熟度的定级,万国数据在行业内发布了“数据中心智能驾驶”等级的定义。

所谓数据中心的智能驾驶,是根据数据中心从全部人工运行的初级阶段,到实现全自动运行的终极阶段,进行的划分。

正如智能汽车行业对自动驾驶等级的理性追求一样,梁艳认为未来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程度将在L4普及,这一阶段将实现自动预测性定障和分析、全自动应急处置及AI能效管理,数据中心在运行态场景中,系统能力达到“无人驾驶”。

眼下,万国数据已经跨过了L2级的“人主机辅”,期望达成L3级的“机主人辅”,即智能化系统或智能化功能掌握了主导权,实现由系统指挥,人工配合。如何在发现、诊断、处置三个方面提升场景的覆盖度,成为关键。

梁艳认为,数据中心不是简单的“拿地盖房子”,行业需要科技引领。而数字化颠覆了数据中心固有的运维理念,带来的产业模式升级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这其中,技术基因的注入很重要。“这个行业很多都是做柴油发电机、UPS,硬件起家的,他们的基因、发力的方向集中在供应链和建造。”所以,人才和组织决定了企业之间本质的区别。

03.数字方舱敏捷交付

在梁艳构想的数字化版图之下,万国数据不仅追求更加精益化、更高效的“无人驾驶”运维管理体系,还摒弃了绘制图纸的传统方式,基于数字孪生对数据中心进行设计和模拟。

眼下,通过数字化建造实现敏捷交付,成为了梁艳和团队的一大重心。

万国数据的思路是庖丁解牛,把单座数据中心拆解成可预制的模块,设计成标准化的方舱。团队通过自研的预制集成类产品D-Pre系列,实现了这一目标。

以最终交付阶段举例,一个需要2000个机柜的数据中心只需要用到20个方舱。每个方舱都有若干控制器,总数量超过70个,运送至现场以拼乐高的方式做组装即可。

在江苏常熟,万国数据新的示范基地已经采用方舱的模式投入建设,一期项目1000架机柜仅用时90天完成交付,交付周期大幅缩短30%。

万国数据前景(专访万国数据梁艳)(5)

2021年8月,第一代Smart DC在常熟数据中心落地,采用了方舱模块化的设计

近期在武汉落地的边缘计算项目,2个配电方舱、1个柴发方舱产品也已投入使用,高效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验证。“我们用这种拼装式,帮客户速度地完成搭建。如果是传统的建设,工期直接奔着几个月起,而现在是当天方舱到位,第二天就基本安装完毕。”梁艳这样形容两种作业方式的差别。

而D-Pre系列帮助万国数据构建了数字化的闭环,颠覆了IDC行业从原有的图纸设计、建设施工、运输组装和人工运维的作业方式。有了方舱级的产品,万国数据的出海业务有望进入快车道。

由于海外人工成本较高,基建实力远不如中国强劲,万国数据只需要把产品整体出口到海外,不仅节省了制造成本,而且不必使用当地昂贵的供应链。

此外,海外数据中心不能依赖国内大型中央平台的智能化运管系统,每一个出厂的方舱都具备高度的数字属性,即便与中国断网,也可以用自动化解决很多事情。

万国数据的国际化战略计划从2021年正式启动,第一站锁定在东南亚市场,已分别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努沙再也科技园,印度尼西亚峇淡岛农萨数码工业园拿地,目标是在2023年机电进驻马来西亚,2024年完成这两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的建设。

梁艳记得三年前,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和她讲,希望公司向苹果学习,既能造iPhone,又能做iOS。“结果,我们真的硬生生做出了OS产品。”

梁艳所指的“OS”产品,是2021年12月发布的万国数据研发为期18个月的Smart DC产品级解决方案,包括上述面向敏捷交付D-Pre,面向绿色低碳的Turbo,以及智能运营核心业务板块的X-BP。

“产品发布后,我们的投资人和客户想让我们把这套系统卖给他们,我们说不行,因为还没有产品化,目前只够自己用。”于是,团队尝试让这套“OS系统”逐步从自主、自用,走上产品化的道路,打造Smart DC的OS阵营。

梁艳认为从下自上开发的系统,代表的是高质量、低错率、低成本。她相信软硬一体化输出的这条路完全可以跑通,为商业化带来更多可能。

04.投身绿色脱碳浪潮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创下了39.2万亿元的规模,占GDP的38.6%。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预计到2025年,IDC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5952亿元。

《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显示,数据中心用全社会1.16%的用电量支撑了38.6%的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看似占比很小,但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

在中国制定“双碳”战略后,能耗持续上升的数据中心,摆脱对煤炭、石化能源的依赖,加速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无需强调的共识。2021年,万国数据成为国内首家承诺在2030年同时实现碳中和及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数据中心企业。

根据已掌握的技术和数字化能力,2020年万国数据的数据中心年均PUE(电源使用效率)值为1.34,优于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1.49的平均PUE。预计到2030年,万国数据的PUE值将降至1.20。

回看行业初期,低碳节能并不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指标。梁艳表示:“那个年代所有代际差产品的出现,是因为上游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催生,使得数据中心需要规模化、专业化地运营。”

谈及万国数据降低PUE的动力,梁艳坦言最初是来自成本管理的需要。“虽然市场后来开始施行租电分离的政策,电费由客户承担,但能效越高,客户缴纳的电费就越少。对客户有利,就是对数据中心收入和上架率有利。”

万国数据做节能减排,最早是从2015年的能耗数字地图开始,内部把PUE拆成四五个指标,通过精准控制系数,进行排放管理,系统一旦监测出发现PUE超标,就会触发报警。与此同时,万国数据开始研究数据中心精准送冷。直到2018年,集成多项功能的能效管理工具上线,在数据中心大面积部署。

紧接着,万国数据从2019年开始参与行业的第一批绿电交易,在张北地区采购风电,在上海和成都采购水电,还在广东参与了新能源的电力市场交易,调整数据中心的能源结构,逐步脱碳。其使用绿电的比例,从2019年不足10%,提高至2020年的22.6%,再到2021年的34%。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00%。

万国数据前景(专访万国数据梁艳)(6)

万国数据四座数据中心上榜2021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2020年,万国数据有25%的新投运自建数据中心已获得或正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2021年再次新增8座获得LEED金级认证的数据中心。基于整个体系,万国数据预计在2022年全年可实现节电7亿度,减少56万吨碳排放。

从今年开始,梁艳从中台走向了业务的第一侧,帮助万国数据走技术外交和品牌外交的路线。除了让新技术优先落地,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绿色低碳上。

“以前我们把PUE做低一点,是为了利润高一点。而现在打造绿色数据中心、零碳数据中心作为标杆案例,是要践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兑现ESG的目标。”梁艳表示,他们要做给下一代人看。

(本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