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胡同到底有多美(从芝麻胡同看如何营造那个味道)

芝麻胡同到底有多美(从芝麻胡同看如何营造那个味道)(1)

《芝麻胡同》京味儿带劲儿!(资料图)

本报记者张明春

还在春节假期里的时候,于各卫视喧闹缤纷的春晚节目中,突然闹中取静地发现了一部《情满四合院》,那浓浓的年代感,那地道的京味儿,一下子就让时光安静下来,温暖下来,于是就追了下来。追了一部还不肯放手,又搜到了导演的前作《正阳门下小女人》《正阳门下》。刚放下,正月未出,马上就迎来了新作《芝麻胡同》。几部剧看下来,怀疑自己说话都有点京味儿了有没有。

关于京味儿,最早的印象得自电视剧《四世同堂》,得自《茶馆》,得自老舍那些作品。后来,陈佩斯的小品也起了普及作用。后来,随着生活变化的加快,现实中的京味儿好像也有了变化,影视剧里的京味儿也不那么浓了。如今,难得刘家成导演的几部年代剧,把京味儿又拽回来了,让怀旧成为可能,让观众对老旧生活及情感的探寻成为了可能。影视剧作品,这种标本作用,也是该有的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习惯,一个地方更有一个地方的语言特质。经济和文化强盛的时代和地域,这种习惯与特质影响会大一些,深远一些,比如北京,比如老北京。今天,人们的交流之中,不经意间已经掺杂进了许多网络用语,年轻人之间更不用说。所以你看,许多年轻的编剧和导演拍的作品,会有许多台词上的穿帮——语言太新了,太时尚了。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这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

《芝麻胡同》,剧情跨度三四十年,如何保留那份年代感,如何营造出那份京味儿,是一个挑战。但这难不倒刘家成这样的视京味儿为圭臬的导演,难不倒何冰、刘蓓这样的皇城根儿长大的老演员,何况还有毕彦君、方子哥这样更老的演员。

北京老一辈人喜欢说“老话儿”,俏皮幽默却又很有道理。“一样儿的谷,养百样儿的民”“不低头就得掉头”“身上这根儿筋啊绷得太紧,容易折”。还有何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那句:“人生啊,谁不是低着头弯着腰,深一脚浅一脚,才能走到花好月圆”。“撅着眼子”“里格楞”“废物点心”“老梆子”……这些京味儿词汇也是纷至沓来。

那么,京味儿到底是一种什么味儿?她有哪些文化含量和营养?

感觉,首先,北京人说话,有渲染夸张的成分,乍一听有点吹牛的感觉。说似乎还得等等啊这事,对方就接“且得等等呢”,其实,一会儿就到。

其次,北京人说话做事儿得有面儿。用《情满四合院》里何冰的台词说是,男人,输了事儿但不能输阵,得自己个儿找个台阶给圆滑回来。刚被抢白了一句,不能马上臊眉耷眼地走掉,得迎上来,拿起桌上的东西就吃,说“哎你这核桃还真不赖”,这就有了面了。人啊,活着不就为了个面子吗?当然有里有面儿就更好了。

京味儿还有一种担当感,邻里街坊有事儿了,在北京人那里得互相帮衬着,这人才显得够爷们儿。

刘家成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发展这么多年了,北京人实际上身上那种局气,那种包容,心里那种底线的善良是没有变的。

对,局气。

曾有人怀疑,京味儿剧会不会过不了长江,会不会失掉年轻观众。实践表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谁能拒绝有营养的东西呢?谁能抵御得了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层里的艺术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