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改车位业主该如何保护自己(鱼和熊掌都想要)

小区车不够停,就向绿地“要空间”,铲草皮、移树木,“抠出”一个个停车位……这样的做法,在上海不少老小区都似乎成了“潜规则”。海岸君调查发现,很多小区“暗箱操作”,容易引发居民和居民间、居民和管理者间的矛盾;而若走正规程序,又受先天条件和法律法规所限,步骤繁琐,较难成功。

对此绿化部门认为,虽然理解部分居民的需求,但“守绿有责”的底线不能破。小区停车难不可单靠“减绿”来解决,一味减少绿化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要解决“停车难”仍需各部门综合施策

绿化改车位业主该如何保护自己(鱼和熊掌都想要)(1)

1

“绿改停”要走哪些程序?

据上海城管部门数据,去年1月-12月,城管系统受理关于小区毁绿建停车场诉件共21起,已办结15件。比如,普陀区一小区曾有居民反映,小区里两块绿化带被破坏,铺上了水泥和地板砖。城管队员到场后,物业经理承认想将绿化带改建成停车场,但无法提供相关审批材料。因此,城管责令物业补种绿化,恢复原样。

海岸君调查发现,小区若想走通“绿改停”这条路,要过好几关。第一关,便是征求业主意见。根据《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属业主共有。若要调整居住区绿地内部布局,业委会或物业应拟定小区绿化调整方案,明确调整理由、调整后的各项技术指标、调整资金来源以及可能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等内容,并公示7天以上。此外,业委会应召开业主大会,取得专有部分占建筑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并将表决结果在小区内公告。

但很多小区在第一关就卡住了,原因就是很多无车居民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绿改停”破坏了小区绿化,减少了休闲空间,道路拓宽后车位距居民楼太近,影响居住环境,侵犯了自己的权利。“绿化是业主共有的,为什么一定要牺牲绿化呢?小区中又不是只有有车的业主。”走访中,不少反对的居民都这么说。

2

业主同意就能审批通过吗?

就算取得了业主同意,就能随意将绿化带改成停车位吗?当然不是,还得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2017年,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等部门就制定了《上海市居住区绿化调整实施办法》。其中规定,居住区绿地内部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和居住安全正常需求的,可提出调整申请,但应在所占绿地周边补建完成相应面积的绿地。确不具备补建条件的,可通过增加屋顶绿化、棚架绿化,按35%的比例平衡绿化面积。也就是说,每建100平方米立体绿化,可折算成35平方米地面绿化。但要注意的是,在已建成的绿地上造棚架绿化,不能折算。此外,若在改造中涉及到迁移或砍伐树木的,《实施办法》也明确了严格的审批标准。

对此,业内人士解释道,审批通过与否主要看小区能否达到“占补平衡”。“这里改车位了,那里的绿地就要补足,面积要相等。地面没空间,也可用屋顶绿化或连廊、廊架这种棚架绿化来弥补。有些小区在垃圾分类的推进中,新建了垃圾箱房,在箱房上覆绿种植植物,也可以折算面积。但如果不能补足,是一定不能通过审批的。”

采访中,不少小区提出,是否可用植草砖替代绿化?对此,绿化部门并不认可。《上海市绿化行政许可审核若干规定》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以植草砖铺设的用地,不计入绿地面积

3

“既刚又柔”如何平衡?

在“守土有责”之外,绿化部门也在想方设法突破瓶颈,帮助小区解决难题。比如上述《实施办法》发布后,立体绿化可以按35%的比例折补,这在政策上已是很大突破。

而各区绿化部门在小区绿化调整的审批中,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在把握“占补平衡、总量不变”的原则下,对绿化影响到生命通道、加装电梯这类涉及安全、应急、居住需求等“重中之重”情况的,也会进行综合考量。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收到的“绿改停”“绿化修剪”等小区绿化投诉,大多数与政府主导的综合居住区改造工程相关,“我们事先并不知情,往往是绿化已经被破坏了,城管才接到投诉,并通知绿化部门。”因此,针对居住区绿化如何调整修剪、需经哪些程序等市民关注的问题,绿化部门也出台发布了不少管理文件、海报、宣传单页等,通过房管部门下发给物业。2018年起,绿化部门通过培训,提高市民、物业、专业修剪人员对绿化政策和操作规程的知晓度,希望用5年基本覆盖全市约1.4万个居住区。

去年开始在上海各街道试点的“社区园艺师”制度,也是对居住区绿化政策宣贯的补充和支持,园艺师们从源头介入,指导小区树木的修剪、绿化的调整,尽可能减少矛盾,将爱绿护绿的意识传递到从业人员和老百姓心中。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金旻矣

摄 影 | 周 馨

编 辑 | 陆佳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