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步骤原理(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

[摘 要]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包括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钻孔过程中的进尺速度、泥浆指标、钻杆垂直度等各项指标,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沉渣厚度,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的检查和控制,水下混凝土灌注控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步骤原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步骤原理(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步骤原理

[摘 要]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包括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钻孔过程中的进尺速度、泥浆指标、钻杆垂直度等各项指标,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沉渣厚度,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的检查和控制,水下混凝土灌注控制。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

1 开钻前的各项准备

(1)检查孔口钢制护桶埋设情况,护桶内径应比桩径大10~20cm,埋入土中深度不宜小于 1.0cm,护桶顶端应高出地下水位 2m,护桶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 5cm,斜度的偏差不大于 1%。

(2)检查钻机钻架安装,安装就位以后底座和顶端是否平稳,在钻进和运行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位移和沉陷,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动态检查。起吊滑轮缘、转盘中心和桩孔中心应在同一铅锤线上。

(3)制备泥浆及泥浆池的检查,查阅该处地质勘探报告,首先对地下土层、土质结构有所了解,在粘土、亚粘土中钻孔时,可注射清水用原土造浆护壁排渣,在含砂层厚度或砂土中钻孔应制备泥浆。孔内应保持一定稠度的泥浆,比重一般为 1.1~1.3,注入干净的泥浆应控制在 1.1 左右,排出泥浆的比重宜为 1.2~1.3。

检查现场准备数量充足和性能合格的粘土或膨润土,泥浆池设置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泥浆池应经常清理,以使干净的泥浆进入循环池。

2 钻孔

开钻时要求钻机驾驶员应先慢速钻进,开钻过程中应根据土质情况调整钻进速度。钻孔作业要连续进行,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查,不合要求时随时要求改正,测量泥浆比重用比重计,含砂率可直接用手感触。钻孔桩成孔质量允许偏差:孔的中心位置不大于 5cm,孔径不小于设计桩直径,垂直度不大于 1%,孔深不小于设计规定,孔内沉渣厚度不大于 0.4~0.6D (D 为桩直径),且小于或等于 30cm。钻孔必须及时填写钻进记录,随时检查钻机人员是否做到规范真实记录进尺数据。在钻孔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应对坍孔、孔身偏差斜弯曲、扩孔缩孔、钻孔漏浆等故障有预防和处理措施。

3 清孔

清孔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土质情况选定适当的方法,清孔一般采用抽浆法,清孔中,应时刻注意始终保持孔内水头,以防坍孔。清孔后,现场技术人员应及时从孔口、孔中部和底部抽取泥浆进行检测,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 1.16~1.2,粘土塑性指数 17~20,含砂率小于 4%。钻机人员不得用加深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清孔后,应及早进行混凝土灌注。

4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的检查和控制

(1)钢筋笼制作采用分节制作,根据钻架吊装高度、笼长等因素,检查各节长度分配是否合理,钢筋搭接头位置及数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弯曲的必须调直后方可使用。制作时检查是否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2)检查钢筋的规格、品种、数量是否严格设计图纸,焊接头的设置位置、搭接长度、焊缝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焊缝应饱满,长度按单面焊10d(d为钢筋直径),焊渣要及时清除,不得有气孔、加渣等不良缺陷,严禁烧伤主筋和箍筋。

(3)为保证焊接质量,对焊条质量也应严格检查,焊条是否有合格证,焊条规格、级别是否和钢筋级别相吻合,焊接接头按 300 个为一批进行见证送检。在接焊钢筋笼时技术人员采取现场监督,对接焊质量进行严密控制。

(4)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主筋间距 ±10mm,箍筋间距 ±20mm,钢筋笼直径 ±10mm,长度 ±100mm,保护层 ±20mm。

(5)检查钢筋笼在搬运过程中是否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扭曲变形,埋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缓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下放到设计位置时督促施工单位应立即固定。

(6)钢筋笼安装完成后,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5 水下混凝土灌注控制

(1)钢导管的检查。导管一般采用钢管制作,直径 200~300mm,壁厚 4mm,分节长度根据工艺要求确定,使用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水密、水压和接头抗拉等试验,并试验隔水栓能否通过。

(5)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的核查。混凝土初灌量必须保证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1.0m和填塞导管底部间隙(30~50cm)的需要,从而设计出漏斗的最小容量,确定漏斗的尺寸,检查漏斗容量能否满足初灌量的要求。

(3)开始灌注混凝土时隔水栓的位置应临近水面,且隔水措施要可靠。

(4)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督促施工单位探测井孔内混凝土面位置,以便及时调整导管的埋置深度,导管的埋深一般不小于 2cm,并不得小于 1m 或大于 6m。

(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按实验室提供的配比单,在监理人员见证下称出一罐所需的砂石量,在专用砂石车用红漆做出标记,以便于控制。

(6)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8~20m,水灰比宜用 0.5~0.6,含砂率宜为 40%~50%,应尽量选用中砂,粗骨料如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3cm。水泥的初凝时间不早于 2.5 小时。混凝土拌和必须均匀,防止离析。应经常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7)混凝土灌注前应探测孔内泥浆沉淀厚度,如超过规范要求,要再次清理。混凝土灌注必须连续作业,一气呵成。孔内混凝土上升到钢筋笼底时,应提醒施工单位人员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起,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升。

(8)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时间,如灌注时间长,可通过试验在初罐混凝土掺入缓凝剂,以延迟其凝结时间。

(9)检查灌注的桩顶标高是否预加一定的高度,一般为0.5~1.0m,此范围内的浮渣和混凝土应凿除,以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

(10)灌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必须及时处理。

(11)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采取全过程质量控制,制作试块,并做好详细记录,随时抽查灌注记录。

(12)桩的检测按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进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