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1)

看王维的诗歌作品,并不仅仅是在看诗歌,更像是在看一幅画。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而何止是画?说是歌,是乐曲也不为过。恬静,优美,自然,灵动,如同一首舒缓美妙的乐章。

这与王维的才华有关。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画家。在绘画方面,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他还有音乐天赋。有关他在音乐方面你的天赋,《唐国史补》曾经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当然,也有人说故事是编造,但王维精通音律,却是不争的事实。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2)

王维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到京城后,很快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崭露头角。他早年间曾经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但因政局变化无常,他逐渐消沉。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吃斋念佛的生活。

王维一生大起大落,遍尝人生酸甜苦辣,因此寄情于佛学,以求解脱。他的作品幽深宁静,清澈空灵,在字里行间,仿佛可以看到露珠轰然坠地,闻到花草的香气,听到鸟儿宛转叫声,如水珠滴落。他的诗中总有一种深深禅意。不复在人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3)

在终南山隐居期间,诗人虽然仕途不顺,但也算是人生中难得的安逸时光。这段时间,诗人写了很多闲适宁静的诗,符合这段时间的心境。

《山居秋暝》也是诗人隐居期间所写,是王维诗歌中我最爱的一首:宁静,但不空寂;明澈,但不冷清,整首诗动静相宜,洒脱随意,纯洁美好。每次读到,都感到心旷神怡,为此情此景心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4)

后面有“竹喧归浣女”,说明不是“空山”。开头却说是“空山”,是因为树木繁茂,遮掩人行迹。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寥寥五个字,写尽山木之葱茏繁茂,山中之宁静悠然。

一场秋雨过后,傍晚时分,万物明净如洗。雨过之后,天气清凉如秋。如同一个清澈、寂静的世外桃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5)

天色将晚,却有皓月当空,青松掩映之下,明月漏下清光。清泉在山石间流动,叮咚作响,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如此干净、清澈,动人却又自然,丝毫没有穿凿的痕迹。

读到这里,我总能想起屈原的《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美的、干净的诗必然来自于高洁的情操,都是诗人以诗言志,表达内心的高洁情操。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6)

在茂盛的竹林里,突然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歌声、笑声,荷花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一只只小渔船从荷花荷叶之间缓行而来。渔船上,是一群活泼美丽的姑娘。

这真是诗的点睛之笔。青竹,莲叶,渔船,美丽的姑娘,就像是寂静的山中的点缀,让整个山都变得美丽、灵动了。她们天真、淳朴、无忧无虑,对于困于官场污浊的作者来说,如同心灵的清洗剂。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7)

面对如此的美景美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沉醉其中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孙”可理解为“隐士”,在这里是作者自指。与《楚辞·招隐士》恰好相反,在这样的美景之中,作者想要长期留在这里,远离官场,洁身自好。

这首诗真是美的极致。寥寥几笔,写到皓月当空,青松翠竹掩映,清泉淙淙,荷花盛开,还有一群天真活泼、美丽淳朴的姑娘,毫无穿凿之痕迹。《历代诗法》评论:天光工影,无复人工。

山居秋暝的赏析简短点(山居秋暝赏析动静相宜)(8)

生活如果能一直这样清幽宁静,也算得上圆满。但仅仅过了三年,王维的母亲就去世了。这对王维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丧期满了之后,王维不甘心自己一生碌碌无为,便又进入朝堂。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年,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几起几落之后,王维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愈发心灰意冷。

唐肃宗年间,王维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便上书请求撤掉自己的官职,把二弟调往京师,换来兄弟团圆。

但他终究没有和家人团聚。在等待二弟来京的路上,王维匆匆写下诀别书,闭上了眼睛。

王维这一生跌宕起伏,最爱的人一个个离世,膝下无一儿半女,当经历苦痛之后,他选择以皈依佛门的方式,来进行身心的修行,只求能够获得心灵上的安宁。他的诗歌也因此有了一种禅意。后人称之为“诗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