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

最近又到了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时候

遗产娘也来凑热闹

虽然不能请大家喝奶茶

但是在此强烈安利几款 “ 奶茶杯 ”

至于奶茶...

(大家可以自己做)

有了奶茶杯

还担心没有奶茶喝吗

你印象中的杯子是什么样的?

是这样的?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2)

还是这样的?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3)

古人表示

他们的杯子长这样~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4)

前400年 萨珊银鎏金羚羊来通

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 藏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5)

清光绪·粉彩碧桃石榴纹盅

颐和园文物管理处 藏

摄影/勇汽水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6)

元·青花龙纹高足杯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藏

摄影/苏李欢

杯子这种器具究竟从何而来

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01

造杯之道

最早的杯子很有可能是木材制成的。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辨认的最早的杯子,是用陶土烧制成的。那么,陶杯的发明人又是谁呢?史书中留下了一个人名——宁封子。

传说,有一次宁封子烤鱼,就像吃叫花鸡一样,用泥把鱼封住,放在火堆里,然后就因急事出门了。回家后发现鱼竟然消失不见,只有封鱼的泥巴被烧得坚硬,这就是最早的陶器。此后,宁封子根据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器具,制作出陶制的坛坛罐罐,其中应该就有杯子。

# 杯子别称都有啥 #

回溯杯的历史,它的类型、别称不胜枚举。《红楼梦》中,贾母带着乡下人刘姥姥来到妙玉的栊翠庵,妙玉拿出不同杯子招待众人。

给贾母用“成窑五彩小盖钟”,众人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给宝钗和黛玉单独准备“瓟斝(bān páo jiǎ)”“点犀(qiáo)”,又把自己日常用的 “绿玉斗”斟与宝玉。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7)

杂志内页

造型各异的杯子

所使用的材质也各不相同

象牙、玉、水晶

都能够用来制作杯子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8)

汉·玉杯 西安博物院藏

摄影/我是绿石

#0 2

推杯换盏

# 据说有个假杯子 #

商周时代的酒杯,主要有爵、觚、觯(zhì)、角、斝(jiǎ,或散)等五种器皿,称饮酒五器,或者叫“五爵”。喝个酒,要这么多种“杯子”干嘛?这五种器皿还真不是用来喝酒的,而是更多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9)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商代兽面纹觯(zhì)

摄影/动脉影

# 同斟共饮的秘密 #

西晋文学家嵇含《伉俪诗》云:“朝蒸同心羹,暮庖比目鲜。挹用合卺酳(yìn),受以连理盘。”

中式婚礼讲究饮同心酒,用的即为“合卺”杯,推测是将一个匏瓜一分为二,以红线相连,婚礼上,由新婚夫妇各持一半来完成仪式。合卺杯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双联杯。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0)

战国·彩绘凤鸟双联杯

湖北省博物馆 藏

供图/湖北省博物馆

# 来自西域的“圣杯” #

来通的本意是流动,不只上部有口,底部也开有流孔。与中国传统杯子用上口饮用不同,来通杯内的酒水通过下孔,倾泻口中。

来通杯广泛流行于欧亚大陆,多为兽形或者角形。据推测,来通杯最早是为祭祀活动而设计的圣物,用兽形容器,用作向诸神敬献酒饮。此外,这些金银兽形容器有时也作为国王之间的外交赠品。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1)

唐代兽首玛瑙杯

即仿照西方来通杯制作而成

供图/FOTOE

# 杯子的仙风道骨 #

在古今的酒杯造型中,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槎杯。槎杯最初作为日用酒具,后来因为其精美的造型,而被升格为赏玩珍品。尤其是朱碧山制作的银槎杯,在明清两代,格外受文人雅客乃至帝王将相的青睐。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2)

吴中博物馆藏银槎

摄影/动脉影

# 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

在北魏以来,高足杯虽然跻身酒具行列,却一直局限在达官贵人的圈子中。到元代,高足杯才彻底打破阶层的壁垒,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高足杯在元代的井喷式增长,和蒙古人的饮食习俗息息相关。元人爱饮酒,高足杯那纤长的足柄,适应蒙古人在马背上喝酒的天性,于是,高足杯有了一个新名字:马上杯。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3)

图为陕西省榆林市衡山区发现的一处元代壁画墓,正前方的长方形供桌上,放着一尊高足杯,装有红色物体,可能是作为供品的水果。这里的高足杯更形似“高足碗”,凸显它的实用功能。

供图/中新图片

#神通盏了皇帝事 #

今天人们喝茶,常会用到一种叫作“公道杯”的茶具。它的功能是,当多人一起喝茶时,可以均衡茶汤的浓度和分饮,确保每人喝到的茶汤的品质一致,所以很公道。

宋人陶穀在《清异录》中记载了一种叫“神通盏”的酒具。唐文宗年间宦官当道,皇帝成了摆设,没有事情做,只能天天喝酒。身边的侍女不厌其烦,就贿赂内执事打造了一种黄金盏。

这种黄金盏中间藏有暗管,酒斟满后,酒液会悄悄流入盘中。酩酊大醉的皇帝误以为酒喝完了,也就不会再麻烦侍女伺候。“神通盏”和“了事盘”的设计原理与公道杯相符。因此,公道杯的上限,可拟推到唐文宗开成年间,即838 年前后。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4)

当代仿制青瓷公道杯、瓷壶

供图/汇图网

# 仿生杯 #

古代杯子除了比较规矩的造型外,还有相当生动的仿生造型,通常仿照某些动植物的形态和特性制作,荷叶杯、花果杯、鹦鹉杯等都是仿生杯的代表。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5)

清·茄子青釉荷叶吸杯

供图/苏富比拍卖

#03

杯盏品茗

# 茶酒争功 #

在古代中国,饮茶之风晚于饮酒,因而茶难免为酒所 “ 讥笑 ”。茶能够被推到与酒并重的地位,陆羽功不可没。

在陆羽所著《茶经》中,“造茶具”是传茶的重要一环。饮茶发展创制出一套独立的器具,与饮酒之器相互区别,茶与酒的平等地位,也就愈发凸显了。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6)

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人宫乐图》局部

图中斜坐的宫人正手持茶碗,聆听乐音

供图/FOTOE

# 茶具中的“文人标配” #

在宋代,随着点茶风气的流行,能够适应宋人一些特殊饮茶要求的斗笠盏变成了当时的爆款。其挺拔的姿态,与宋代高型家具的普及相匹配。

宋代斗笠盏的整体风格简洁素雅,恰好符合文人的品位,也确是由宋代的大文豪所极力推崇的。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7)

明代丁云鹏《漉酒图轴》

画中便有宋以后流行的斗笠盏

摄影/荀耀阳

# 杯盏的最美归宿 #

古人有造型精美的杯具,自然不能落下盏托。盏托,又称茶托、茶船,是茶盏的承托具和配套组件。它自东汉的耳杯托盘演变而来,东晋时形成一盏一托的组合方式。每当茶叶的煮饮方式发生变革,盏托的器形、材质、装饰工艺也随之变动。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8)

杂志内页

# 碗盖:盖出好茶 #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盖碗”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但是唐代盖碗并不多见,与今日不同,它最初或是作为餐具出现于宴饮场合。

直到清康熙年间,盖碗才逐渐普及。一个原因是饮茶方式的改变,促使茶器更新换代。盖碗既能泡茶又能喝茶,省却了茶壶倒茶的程序,可谓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19)

清代《历代帝王贵妃大臣朝服像(皇二十一子允禧)》,画中的年轻侍者手持玉质小托盘,里面放一副盖碗,随时候命奉茶。

中国最早的“开颅手术”在什么时候?

唐代女子为何偏爱“女冠”?

“鸿门宴”中,用来喝酒的器具是什么?

在评论区留言回答以上任一问题,编辑部将选出三名读者,送出本期杂志~

封面故事

杯子既是饮具,也体现了古人造物之美。图为清康熙五彩“花神杯”之一。瓷胎轻薄,釉色晶莹,彩绘细腻,集彩瓷工艺大成。以之饮酒品茗,别有诗情画意。

摄影/一只饭包

无语的故事全集(杯具的故事)(20)

本期目录

有历史、有文化、有趣味的遗产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