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

日本的动漫产业崛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84年开始连载的《龙珠》将其推上了高潮,《龙珠》的爆火不仅局限于日本,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各处都能找到一些《龙珠》谜,相信很多中国“后浪”中的“前浪”们(90后)的童年曾经被《龙珠》支配。《龙珠》的爆火引爆了日本的动漫产业,但是同样给日本动漫产业造成了无形的限制。

日本动漫的全部“龙珠化”危机

《龙珠》剧情简单,胜在热血的打斗场面,主角孙悟空是一个战斗天才,但在战斗意外的事情上脑子似乎不太够用,这种简单明快的剧情设置虽然不会引发观众思考,但确实能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快乐,这种简单明了,让人欲罢不能,从这点上看,《龙珠》有些类似美国的漫威系超级英雄片以及中国网络小说中的无限爽文(当然了,无限爽文里也有经典和垃圾之分)。

《龙珠》的爆火让日本动漫产业蓬勃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种新的危机,既看着《龙珠》长大的新一代日本漫画家们在创作时或多或少的会去效仿《龙珠》,这种现象一度十分严重,前些年大热的日本动漫的主角设置:《火影忍者》中的鸣人和《海贼王》中的路飞以及最近的新作《一拳超人》中的琦玉老师,在性格上是不是都有悟空的影子。

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1)

当一个艺术产业的从业者们都以同一套创作手法进行创作时,这个产业势必陷入“内卷化”而最终走向衰败,若没有打破《龙珠》化创作风格,又受欢迎的作品涌现,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将注定没有可持续性。

其实,那种打破《龙珠》化人物设定和叙事风格的动漫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其剧情中涉及的大量的多于宗教与哲学的内容让观众不得不去思考,而《火影忍者》在剧情进入高潮后可以画风突变,摆脱了《龙珠》式简单的叙事风格,开始关心起人性与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类型的日本动漫,有些类似于美国DC公司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

而在最近十年,彻底摆脱《龙珠》式叙事风格,而又广受欢迎的日本动漫中,《进击的巨人》绝对算是其中佼佼者。

巨人与人,吃与被吃

《进击的巨人》其剧情背景设定让人感到十分的压抑,面对强大的巨人,弱小的人类只能沦为食物,而人类面对巨人的残害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建起高墙,在墙内苟且偷生,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处境有些类似被圈养的动物。

主人公艾伦的形象也大幅颠覆了《龙珠》中悟空式的单纯善良的主角形象,幼年时目睹了母亲被巨人吃掉的艾伦发誓要将巨人全部杀光,他是一个坚定的复仇者,他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

如果剧情只是这样,那么这只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一个弱者挑战强者的故事,以及一个被束缚于墙中之人追求自由的故事。如果配上足够精彩的情节,可称为一部好的动漫,但是随着第二部、第三部的剧情逐渐展开,很多秘密的逐渐揭晓,巨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其表达的主题也不断转变和升级。而这一切也使得此动漫的口碑开始飙升,甚至有人封其为近10年中最好的作品。

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2)

巨人与人的关系原本很简单,巨人吃人,这种关系类似于天敌,这种关系注定了二者将水火不容,但是,其实随着主人公艾伦展现出了变身成为巨人的能力,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而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们惊讶的发现,能够巨人化的人类远不止艾伦一个,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根据回来的剧情来看,巨人之前都是人类,也就是说巨人吃人其实是在吃自己的同胞,而人杀巨人也是在杀死自己的同胞。

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3)

巨人的秘密与未知的墙外的世界

《进击的巨人》中,墙是被认为是人类防止巨人袭击而保护自己的唯一手段,甚至有一部分人对墙产生了类似于宗教式的信仰,而包括主人公艾伦在内的“调查兵团”们却一直致力于了解墙外的世界,他们亲赴险地寻找线索,试图揭开巨人的秘密,也为了人类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墙与调查兵团分别构成了人类的盾与矛,而相比于调查兵团这个不断出击却屡遭失败的“矛”,更多人愿意相信高墙组成的“盾”,人们心甘情愿待在墙中,不去想外面的世界。

某种意义上讲,墙与外面的世界,反应的是一个被讨论过无数次的话题,自由与安全。一般情况下,自由与安全存在天然的对立性,想要获得更多的自由,就必须让渡出一部分安全,反之亦然,对于自由和安全的取舍,从来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人们会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在《进击的巨人》的世界里,大多数人的选择似乎也没有错,因为墙外太过危险,而待在墙内无论如何,生存还是可以保障的。在生存遭遇极大危机的情况下,人类往往会让渡出自由,而去拥抱安全。

然而,这当然没完,《进击的巨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情节:墙被攻破了,而墙中似乎有巨人,巨人与墙似乎存在某种联系。

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4)

但是,自由与安全这个论题中,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自由和安全有一方过于强大时,就会造成既不自由,也不安全的局面。

19世纪的西方号召绝对的自由,但结果是大量工人自由的一无所有,只能靠一天到晚不间断的出卖劳动力来换取一些少的可怜的生存物资,名义上讲,他们拥有自由,但实际情况确实,他们丧失了自由,这就是追求绝对自由而导致的不自由;而追求绝对安全是否真的会给人们带来安全,想想我们的神奇邻国的人民是否安全就知道了。

在《进击的巨人》第三部,负责维护王政府权威的中央宪兵开始吐露了心声:尽管他们经常干一些肮脏的勾当,但是他们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人类,他们同样有自己的信仰。

中央宪兵们代表了一个极端:追求绝对的安全,真正代表这一观点的是中央宪兵的上级:王政府;而最初加入调查兵团的主人公艾伦则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既追求绝对的自由;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艾伦也受到以埃尔文兵团长为代表的理性自由派的影响,他的心智开始成熟。

随着自由与安全的讨论的深入,《进击的巨人》又引出了下一个议题:人性与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与人性

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扭曲人性了,两个素未平生的人第一次见面就要以命相搏,原本的亲人、朋友仅仅因为所属阵营不同就必须拔刀相向,战争在收割生命的同时,也将人类的道德底线打穿。

而《进击的巨人》所提出的问题是:当遭遇邪恶的侵害时是否应该以同样邪恶甚至更高级别的邪恶去进行反击?

其实,《进击的巨人》第三季本身也有相关问题的思考,调查兵团通过对于巨人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巨人只要吃掉能够巨人化的人类,就能获得该人类巨人化之后的能力(听起来有些拗口),于是调查兵团们制定一个计划:如果成功抓获敌方的能够巨人化的人类,且己方有成员重伤将死时,他们会给己方伤员注射能够巨人化的脊髓液,使己方成员变成巨人,然后吃掉那个敌方的能够巨人化的人类,这样既可以救己方成员一命,又可以增加己方战斗力。

而讽刺的是,这个最终变成巨人吃掉敌人的角色叫艾尔敏,而她是调查兵团中最具人性的一个。

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5)

《进击的巨人》中的艾尔敏

显然,《进击的巨人》以这样的剧情设定告诉人们:战争一旦开始,所有的道德与人性光辉都变得脆弱不堪,在胜负面前,这些都不再重要,原本正义的一方也会变得残忍和不择手段,战争之中人们的底线只会越来越低,因为谁也不敢承受战争失败的代价。

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一切规则之下都有一个原规则:既资源的分配方式是由暴力的等级决定的,而战争就是一种最暴烈的资源分配权的争夺,胜利者可以得到一切的分配权,而失败者只能任人宰割。

战争摧残人性的主题其实还很多日本动漫中都有所体现,不知道这与日本曾经最崇拜暴力,而又受暴力的戕害最深(日本悍然发动二战,最终遭受了原子弹的打击)有关。如前些年完结的《火影忍者》中的反派中的偏执狂们,其性格的形成多与战争有关:大蛇丸对于永生的疯传追求源于其父母早年死于战争,鼬为了避免更大的战争杀死了自己一族,带土因为爱人死于战争而对现实世界绝望,还有傀儡师蝎,疯狂的艺术家迪达拉,最后召唤出鲨鱼吃掉自己的鬼鲛,就连拥有逆天实力的宇智波斑也因为战争而对人类绝望,而认为只有制造幻境才能终结人类的一切痛苦,才能真正的避免战争。

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6)

《火影忍者》中让所有人选入幻境幻术“无限月读”

而《进击的巨人》对于战争与人性的诠释的出彩点就在于,他告诉人们战争不但会给人们的肉体与精神带来无比沉重的痛苦,它还能无比高效的摧毁人的良心,战争进行太久,原本的屠龙者也会变成恶龙,原来凝视深渊的人就会成为深渊本身。

墙的秘密

《进击的巨人》剧情进行至今,王政府与巨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较为清晰:巨人不过是顶级当权者手中的一个筹码,一种武器,而普通人与那些漫无目的的游走,吃人的巨人一样不过都是一些棋子。

虽然最终的秘密尚未完全揭开,但是巨人的出现是有预谋的,是权力斗争的结果,这一点已经十分明确。

有人认为统治者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自己奢华的生活,而有些看到了另一面,他们指出正是统治者们看到了如果自由放任,人类终会爆发战争,于是以吃人的巨人和高高的墙,将人类关在高墙之下。

对于这样的做法,人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十分可恶,而有些人则认为这种做法虽然代价太大,但最终可以保证剩余人类的团结,使得人类社会得以维系。

进击的巨人第三道墙(进击的巨人巨人)(7)

《进击的巨人》中的调查兵团

《进击的巨人》将两种观点都暴露出来,但是在这件事上,作者本人是有倾向性的,因为在第三季的最后,他们反复提到一个东西:海。

海是外面世界,是希望,是可能性,是未来。

显然,作者的观点是以墙追求绝对的安全而放弃对于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的追求是得不偿失的。《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提到:人是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言外之意就是意义这种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无比重要,他认为,人类基于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意义才是智人能够打败比自己强壮很多倍的野兽和在身体和智力都不弱于智人的尼安德特人的原因。

人类需要意义,需要想象,需要对未来的憧憬,而这就必须要探索未知,而创造出新的意义。

想象未来,创造意义才是智人这种中型哺乳动物的最大优势,基于想象的意义而组建更加有效率的组织才是智人称霸地球的法宝。而为了不断创造更高效的组织形式,人们需要交流,需要探索,没有这些,人类即使勉强可以生存,也断然不能发展。

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前期的全球化叠加第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空前繁荣就是交流与更高效的分工体系的建立的结果,然而,可惜的是在这个庚子年,世界各国的人们似乎又热衷于修筑高墙,希望这次世界范围内保守主义的抬头只是一次对于过度激进的全球化的良性修正,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开始。因为看过数千年人类历史的现代人应该明白:枪响之后,便不会再有赢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