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

苏轼在黄州时期有一位朋友叫陈慥,字季常,是电影《河东狮吼》男主角。陈季常与苏轼交往的故事,一直带有一点传奇色彩。

当初苏轼刚刚出仕时,在陈慥之父,眉山长者陈公弼的手底下任签判。二人关系不睦,竟然闹得宋仁宗都知道了。后来陈公弼获罪,愤郁而死,有人认为与苏轼有关。

野史中说:“乌台诗案”过后,苏轼被贬“黄州”,是朝中政敌欲借陈季常之手,除掉苏轼。陈季常是黄州当地有名的“侠少”,功夫了得,并且他父亲之死,很可能与苏轼有关。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1)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二人最后竟然结成了好友。苏轼后来不但彻底改变了对陈公弼的看法,还亲自替他作传,又为陈季常创作了大量诗文。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离开杭州,准备去拜访一位叫吴德仁的朋友。同时,他作了一首诗寄给吴德仁,随便还调侃了一下陈季常。

于是,就牵涉出了那一桩著名的“河东狮吼”公案,陈季常也因此成名。至于他是否真的怕老婆,就没有人知道了。

一、《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赏析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北宋·苏轼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诗歌意译:

东坡先生是一个穷人,在家炼丹十年,一直烧着普通的铅块。《史记·封禅书》里面说:烧它不但能炼成黄金,就连江河决口也可以堵上。结果我练了半天,不但没有成仙,反倒是把我的头发都给炼白了。

陈季常也很可怜,他每天都谈玄说禅,通宵不睡觉,结果他也没有成神仙。倒是他的老婆忽然闯进来,一声怒吼如河东狮。吓得他手中拐杖都掉了,两眼是一片茫然。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2)

谁像你吴德仁这么贤良啊,每天喝着酒,吃着肉就成了仙。你能欣赏世间的万物,又不为万物所迷惑。在家就好像出家一样修禅。

门前种了十亩水稻,清清的溪水绕着屋子转,鲜花开得铺天盖地。喝醉了酒就往溪边、堂上一倒,谁也叫不醒。任凭落花像雪下,随着春风飘散身边。

我游过了兰溪,又游过了清泉。置办了布鞋、布袜与青色的绑腿。本来想来拜访你,却没有来。不是因为没有遇上,而是我游兴已尽,所以先回酒船去了。

只恨你不认识陈季常,只恨我和你缘悭一面。期待将来,你我能在世路繁华之处,人才汇集的地方相遇。彼时你我二人再把手言欢,或者笑着感叹,时间过得好快啊。上一次见面,还是在三千年前!

苏轼爱写诙谐诗,他常模仿杜甫、陶潜的口吻来作诗。有一次他读了杜甫的《屏迹》,然后就笑着对人家说,这不是我写的吗?里面每一句话都是我的心声啊!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3)

苏轼的这一首七言古诗,看上去有点像是模仿杜甫《饮中八仙歌》的游戏之作。只不过,他只写了三个人,而杜甫是写了八个人。

杜甫在诗中写了八个酒鬼酒后的状态,可是并没有写他自己。苏轼在诗中写了三个修道的荒诞形象,其中有一个就是他本人。苏轼还很自恋,他把自己也写得非常潇洒

诗中多处用到可典故,“我自兴尽回酒船”致敬唐人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颇有其中三味。“铜驼街”典出陆机的《洛阳记》,代指洛阳宫门前,繁华且人才聚集的地方。

“握手”则是典出《后汉书·蓟子训传》,写一个叫蓟子训的人特别爱跟人吹牛逼,四处跟人说自己有仙术。

某一次,有人看到他在大街上和一个老头聊天,一边聊一边摸着一个铜人说,上一回看到它时,它刚刚被铸造出来,一转眼已经五百年了。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4)

苏轼在诗中连用二典的意思,应当是说:期待我们再见面时,要么身居朝中高位,要么就已经修成了神仙。

二、苏轼和陈季常父子

因为“河东狮吼”的典故,所以在普通人印象中的陈季长,是一个长得比较猥琐的中年男。但是事实上,看过陈季常的传记以后,你会发现,他是一位豪富的侠客少年。

陈季常与苏轼相识的时候较早,当年苏轼在凤翔任签判时候就见过他。不过,因为季常的父亲陈公弼与苏轼不和,所以两人没有深交。

苏轼于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被朝廷外放到凤翔当官,职务大致相当于一个市委秘书。此前,他因参加科考而名列前茅,被誉为“百年一遇”的人才。

所以他到地方上历练时,巴结他的人非常多,凤翔府的同僚都称他为“苏贤良”。“贤良”这个称谓,本来不是年轻后辈担当得起的,但是苏轼也坦然接受了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5)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苏轼的同乡长者陈公弼调到凤翔当知府,刚好是苏轼的上司。陈公弼一听到有人叫苏轼“苏贤良”,就把叫的人打了一顿板子。

当时的苏轼还不满三十岁,心气比较高,所以他心里很不服气,所以就采取了“不合作”的策略。于是凤翔府过中元节搞聚会,他就故意不去参加。

结果陈公弼对他是不依不饶,直接罚了他八斤铜。苏轼对陈公弼那是恨得牙痒痒,后来在替他作《凌虚台记》的时候,也颇有怨言。

苏轼还写信把这事告诉了弟弟苏辙,苏辙编了一个神仙故事写进了《龙川略志》,把陈公弼写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赃官,最后死于因果报应。

没想到,后来陈公弼竟然真的是因为贪污被罢官。不过奇怪的是,他贪污的只是一瓶“公用的酒”,于是最后抑郁而死。堂堂知府竟然因为一瓶酒被罢官,这件事只能说是太奇葩了。

因为陈公弼死得太过离奇了,有人认为:这件事是欧阳修看了苏辙写的神仙故事后,得知苏轼与陈公弼不合,于是设法帮苏轼出气。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6)

后来,苏轼的政敌又把他弄去了黄州,想要借陈公弼的儿子陈季常之手除掉他,这应该是小说家言了。总之,经历过“乌台诗案”的打击后,苏轼慢慢地懂得了一些为官做人的道理。

知道为人不可以锋芒太露,再加上在黄州,他遇到了已经处于半隐居状态的陈季常,二人成了好友,苏轼才意识到,自己从前误会了陈公弼。

陈季常为人仗义疏财,他在青年时代以前一心想要当侠客。年纪比较大了才开始做学问,但是运气不好,未能出仕,后来开始跑去学人修仙。

苏轼在黄州时老邀陈季常去喝酒,有一次为了请陈季常喝酒,他还写了一首长诗,把陈季常比成西汉王侯陈遵,那诗的第一句就是“孟公好饮宁论斗,醉后关门防客走”。

陈遵字孟公,他好酒如刘伶,性格非常豪爽。一旦喝酒喝高了,马上就推车把门给塞死,不许客人逃走,非得把大家伙一块儿喝到醉得不行不可。

苏轼在给陈季常作传的时候,说他在洛阳的宅院“壮丽与公侯等”,并且在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不过,陈季常后来为了“当神仙”,抛弃了洛阳、河北等地的豪宅。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7)

然后,带着一大群妻妾和奴仆跑到山里去隐居,住庵堂,吃素食。时常还戴着一顶特别搞笑的,像方形房屋一样的帽子。于是,后来他的号就成了“方山子”。

不过,陈季常的修道之心不诚。他去修道,还带着一大帮妻妾和奴仆。嘴上说要吃素,看到苏轼去了,马上又想杀鸡宰鸭来款待。苏轼赶紧劝阻说:我也开始吃素了,千万不要杀生。

结语

苏轼生性旷达,在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他的幽默故事。比如他和佛印的故事,他和弟子秦观,以及他和苏小妹的故事等等。

以前在看到这些民间传说、故事的时候,以为这是百姓爱戴他,故意编的故事来说笑。现在才知道,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要离开黄州到常州去隐居,陈季常非要去送行。苏轼就劝他不要远送,结果他非要送到庐山才罢休。

陈季常的深情厚谊,让苏轼感到非常“为难”,于是他在《偶题》中说:“惟陈季常不肯去,要至庐山而返,若为山神留住,必怒我”。

苏轼想象奇特的诗句(苏轼写诗调侃好友)(8)

意思就是说,送行的都走了,就陈季常还一直赖着不走。非要把我送到庐山,万一山神将他捉住,不肯放回怎么办?到时(他老婆)又要来怪我了!

后来二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友情如旧。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他们又在开封见了一次面。最后苏轼被贬到惠州,陈季常给他写了很多信,还想去探望他。

苏轼就骗他说当地的民风淳朴,食物特很好。家里也没有事,并且还说他的弟弟子由,近来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人一样。最后,苏轼坚决不让陈季常派人去探望他。

苏轼说,彼此“须髯若戟,莫作儿女态也”。因为他知道陈季常是有一副侠客心肠,得知他落难了,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前往惠州。至于二人再后来的故事,就湮没于历史之中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