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丹寨县兴仁镇上寨村(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

多彩贵州网讯 近年来,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采取“五户联保”措施,将118户518人紧紧地团聚在一起,全村一派和睦友爱,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景象,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文明村寨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联卫生,保环境

贵州丹寨县兴仁镇上寨村(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1)

整治一新的连户路。

贵州丹寨县兴仁镇上寨村(丹寨县兴仁镇王家村)(2)

整治改造后的村寨路。

以前,王家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房前屋后脏、乱、差。“五户联保”出台后,村两委做的第一件事是“联手保洁环境”,整治村容寨貌。一是成立机构。村党支部书记任环境卫生整治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各支族老人及寨老为成员。组长负责环境卫生调度,副组长负责环境卫生评比,成员负责环境卫生监督。根据家族分支和片区住户分布情况,将5-7户捆绑成为一个单元,选派一人为户长,负责抓好各户环境卫生。二是细化责任。公共卫生通道,含村内主道路、巷道、芦笙堂及空地,由卫生监督小组按管理片区每天清扫一次;村内农户新建房屋时必须修建卫生厕所,消除露天粪坑;各户房前屋后必须保持整洁干净,无垃圾杂物和乱搭乱建;屋内家具摆放整齐,沟渠无垃圾和发臭污水;经营百货的农户,必须在商店门前备有垃圾箱,方便群众丢弃垃圾;各住户要及时清运房前屋后垃圾,垃圾池垃圾由专人负责及时清运,建筑垃圾由农户自行清运到指定投放处。三是加强督促检查。监督小组不间断对村内卫生巡查,及时纠正和制止脏乱现象。各联户组长每天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本联户区域内清洁卫生。村领导小组每年2次对各个联户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与惠民政策及各项利益分配挂钩。对积极性高、任务落实好的“联户”,将在农低保、危房改造、民政救助等优先考虑,刺绣协会也优先推销该户刺绣产品。

联计生,保诚信

王家村有个好传统,户与户之间相互信任,人与人之间坦诚以待,诚实守信。这一切,从计划生育开始,继而扩展到各个方面。一是计生诚信。以“五户联保”为载体,实行“双承诺、双诚信”。村民向村委会承诺、村委会向村民承诺;村委会代表政府向村民讲诚信,村民向村委会讲诚信。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对“双承诺、双诚信”规范和细化。二是贷款守信。王家村自从有了“五户联保”,村民讲诚信,银行信得过,贷款手续简化,方便快捷。“五户联保”以来,王家村从未出现不良贷款现象。三是邻里互信。“五户联保”促进了邻里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整个村寨就像一个大家庭。在王家村,有困难得到帮助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联治安,保平安

20世纪90年代初期,王家村治安秩序混乱、接边相邻村寨之间、农户之间因山林、土地、河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治安问题成了该村的“老大难”。一是建立治安联防队伍。王家村建立了护寨联防队伍,人员经过群众大会推举产生。群众对这一项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率都极高。二是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王家村按照学法用法无违法、尊老爱幼无暴力、邻里和睦无纠纷、崇尚科学无邪教、勤俭节约无奢侈、自我防范无隐患、依法维权无“闹访”、环境优雅无乱占、关爱生命无“六害”、参与公益无私利的“十个无”标准要求“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办好自家事”,形成男人耕作、女人刺绣、小孩扫地一派忙碌景象。三是完善联保长效机制。村两委通过召开各个层面座谈会制定《王家村“五户联保”治安公约》,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制度。邻里一旦发生纠纷,按“矛盾双方和解→联保小组调解→族长调解”次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不将问题上交到村级层面,更不允许“非访”现象发生。此外,建立治安监督小组,每月对本村治安和各小组联防情况进行评审,张榜公布,落实奖惩措施。

联产业,保富裕

小康生活是“五户联保”目标。王家村依托资源优势,以“五户联保”诚信户为基础,通过“支部 专业合作社 农户 企业”的模式,寻找产业路子。一是苗族手工刺绣。王家村是传统的苗族手工刺绣专业村,通过引导现已发展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于2012年成立民族古法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建设1栋200平方米的刺绣楼,会员通常在茶余饭后或农闲时候刺绣,时间自由,既不耽误农活,又照顾了老人和孩子,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二是民族文化旅游。王家村有苗年节、翻鼓节、吃新节、吃灰节等众多民族节日,有芒筒舞、芦笙舞、踩鼓舞、游方、斗牛等特色节目。此外,在每年的民族节日里,都会组织苗族挑花、刺绣、织锦、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展演、比赛活动,热闹非凡,吸纳游客上万人。日本朝日电视台、上海摄影家协会、都匀摄影博览会、贵州省海外旅行社、贵州省国际旅行社等多家电视台、协会和旅行社把王家村作为苗族摄影采风基地和旅游观光定点线路,助推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生态种植养殖。先后成立有葡萄种植协会,红阳猕猴桃种植协会、农家乐分会,全村种植红阳猕猴桃300亩、葡萄180亩、茶叶50亩、稻田养鱼80亩,发展养殖大户3户、种植大户6户、农家乐5家。四是芦笙舞蹈表演。王家村活跃着两支专业的苗族芦笙表演队伍,并已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芦笙队多次参加省内外赛事活动,曾获2013年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民间芦笙歌舞展演一等奖。除了外出展演、节日表演外,作为苗族地区农村丧葬习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芦笙队每出场一次不低于1800元,队员每月收入4000多元。

联人心,保活力

王家村以心与心的交流,促进了和谐,增强了活力。一是团结友爱。在王家村,吵架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就是夫妻间闹了矛盾,出现了争执也都关上门。原因只有一个:村寨要“大团结”,家庭要“小团结”,大家都用实际行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户与户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隔夜仇”,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敬老爱老。解决好空巢老人“养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课题,王家村通过“五户联保”把农村养老集体化、公益化。针对村里的鳏寡孤老,村民们主动承担起了养老的任务。三是激发活力。以前的王家村,全村500多人中就有120来人外出打工。通过“五户联保”,筑牢了村内发展基础,现在全村外出务工不到10人,返乡创业就业率达到8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