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音乐板胡(蒙古族四胡音乐)

图展非遗长卷,文说历史长河。松原是古夫余国肇基之处、辽帝捺钵之地、金国龙兴之城,在这片土地上,多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为迎接我国第十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市群众艺术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撷取我市国、省、市三级非遗项目在线上媒体平台亮相展示,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让群众感受文化魅力。

四胡又称四弦琴,蒙古语简称为“胡尔”(汉译为琴),其形似二胡,弦为四根,是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间乐器。

四胡的前身是奚琴。奚是我国契丹时期库莫奚部落,生活在西喇木伦河一带,属东胡。清代,四胡在郭尔罗斯及东蒙得到普及。迄今为止,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说唱好来宝、蒙古琴书、演唱蒙古族民歌不可缺少的民间乐器。在16世纪阿拉坦汗的宫廷壁画上,绘有一女乐工手持细棒状琴杆、筒形音箱、四轸同设琴首后端、马尾弓夹于弦间拉奏的乐器,与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元朝以后,四胡艺术广泛流传,在蒙古族地区的各类演出活动中,四胡的独奏、合奏、重奏、伴奏等演奏形式,能够深深的感染广大听众,增添群众文化生活的色彩。

根据四胡乐器的发音特点,可以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都是五度定弦。其中,高音和中音适于独奏和伴奏,低音四胡主要用于说唱乌力格尔、好来宝的伴奏。四胡的结构,由琴筒、琴柄、琴轴、琴弦、千斤、琴弓、琴码七个部分组成。

高音四胡又称蒙古小四胡。是在民间小四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音色清脆悠扬、优美动听,音量较大。演奏技巧左手有滑音、颤音、打音、泛音、双音、双打音、双泛音 等,右手技法和二胡相似。主要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常与中音四胡、马头琴、三弦、雅托噶或火不思等乐器重奏或合奏。高音四胡传统乐曲有:《八音》、《花腰调》、《荷英花》、《韩秀英》、《英德勒玛》、《农恩吉娅》、《阿斯尔》、《赶路》等,创编乐曲有:《蒙古八音十二调》、《阿斯尔十二调》、《东蒙民歌联奏》、《欢乐的草原》、《白骏马》、《牧马青年》和《驯马手》等。

中音四胡琴筒呈圆筒形,用薄黄铜板卷焊而成,筒长16厘米、直径10厘米,筒前口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筒口外用铜箍紧固,筒后端敞口,口内设铜制边框。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红木或柴檀木制作,全长90厘米。琴头平顶,上置四轴,着四条丝弦或铜弦,细竹系两束马尾为弓,弓长68厘米。演奏姿势、方法和技巧,均与低音四胡相同。中音四胡有两个八度,音色圆润、明亮。可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或为说书、演唱等说唱音乐伴奏。是四胡重奏和民乐合奏中的主要中音乐器。它常和高音四胡一起重奏,并与高音四胡、马头琴、三弦、火不思等乐器合奏。

低音四胡又称大四胡和好来宝四胡,牧区的低音四胡,为便于在马上携带,琴体可以装拆成几个部分,即一个琴筒、两截琴杆、弦轴和琴弓等。琴筒最早用一整段木料掏空内腔而成圆筒形,筒长30厘米、直径15厘米~20 厘米,筒前口蒙以羊皮、马皮或牛犊皮为面,筒后端敞口。嗣后琴筒又用硬木制成圆形、六方形或八方形。琴杆木制,多为两截,全长110厘米,着四条肠衣弦、丝弦或铜弦。琴弓用木料或柳枝作杆,两端系以马尾而成,弓长85厘米。主要用于蒙古族说唱好来宝和蒙古族演唱乌力格尔伴奏。低音四胡的传统乐曲有:《万里》、《刚来玛》、《荷英花》、《八音》等,创编乐曲有:《蟒古斯》、《八音梆子》和《赶路》等。

自古以来,四胡音乐在郭尔罗斯草原上世代相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代以来,郭尔罗斯蒙古族四胡演奏艺人层出不穷,涌现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代表性传承人。从额尔敦尼到苏玛,再到今天的一批四胡爱好者,经过几代传承,郭尔罗斯四胡演奏法自成门派,逐步形成了郭尔罗斯四胡音乐体系。被誉为“一代琴王”的蒙古族著名演奏家苏玛,是郭尔罗斯蒙古族四胡音乐的代表人物。苏玛的作品主要有唱片一张,灌入《赶路》、《八音》、《闷弓》三首乐曲,还有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李郁文编著《内蒙古四弦独奏曲集》一书。此外,1986年9月,由苏赫巴鲁、张继新编著的《蒙古族四弦琴演奏家苏玛》,载有苏玛传略、苏玛四弦琴演奏技巧和苏玛四弦曲谱100首。以苏玛为代表的郭尔罗斯四胡演奏法博采众长,化为自身血肉,以独特的“一姆指外侧法”,在海内外独树一帜,被称为“苏玛演奏法”。几十年来在草原上广为流传,成为蒙古族民间艺术的宝贵遗产。

影响深远的苏玛演奏法,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苏玛的弹奏,创造性的运用了自己独特的弹奏技法,弹奏时,两个手指尤如定音鼓槌猛烈击奏鼓心。自动蹦回,爆发的声音一样富有弹性,两个手指的弹力,如同有支点的弓箭,准确而有力地射向靶心那样的爆发。苏玛演奏法除具有传统四弦琴演奏技巧外,独特的技巧主要有“弹奏”、“打音”、“点音”、“扣音”、“扫音”、“流音”、“和音”、“捂音”、“空弦颤音”等。苏玛演奏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把位上的弹奏。苏玛在第二把位和更高把位上弹奏,这种弹奏和第一把位的弹奏不同。苏玛刚学琴时所用的琴体较大,琴杆与琴弦的距离较宽,他为了在演奏时按弦弹奏的灵活方便和移位自由,所以,在第二把位或更高的把位按弦和弹奏。演奏时,他将左手拇指迅速由内侧移到琴杆外侧,然后用腕部和拇指的第二关节支撑琴杆,使拇指与其它四指同屈,再用中、无名指进行弹奏。

苏玛的手指在琴弦上下来回舞动着弹奏。这种边弹奏边上下舞动的弹奏技巧,主要是为了充分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和配合感情的抒发,求得音色、音量上的变化对比,使旋律起伏跌宕,展现出独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乐感,给乐曲以极大的丰富性。另外,弹奏也起着打击乐和乐队配器的效果,使乐曲增加节奏感和音节的强度作用。

二是打音。苏玛四弦的打音类似其它弦乐器的颤音,但又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琴体构造和演奏方法都不相同而产生的效果。

三是点音。“点”音近乎于泛音,但与泛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区别是苏玛按泛音时带有“点滑”的成份,因此,他的点音又称为“点泛音”。

四是扣音。“扣音”类似滑音。苏玛在四弦琴演奏中运用的扣音,基本有四种:即上扣音、下扣音、扫音及流音。

五是“和音”及“空弦颤音”。“和音”是苏玛把马头琴和音的演奏技巧借鉴和运用到四弦上来。四弦琴的演奏加进了和音,弥补了旋律的单调和不足,使旋律更丰满、雄厚、圆润动听,既丰富了乐曲,又充实了四弦琴的演奏技巧,也加强了四弦琴的表现力。“空弦颤音”是苏玛在演奏两拍以上的空弦音时运用的一种技巧。

郭尔罗斯四胡音乐演奏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中,产生蹄鼓似的“弹音”,电铃般的“打音”,百灵般的“扣音”,清泉般的“点音”,风雨般的“扫音”,瀑布般的“流音”,马头琴般的“和音”,形成美妙的“和弦”效果,听起来确有魂牵梦牵之感。

郭尔罗斯四胡艺人苏玛创作的四胡独奏曲,内容丰富,委婉动听,充满生机活力,在他及传承人的不断加工、创新、提高的过程中,独具一格、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郭尔罗斯四胡音乐作品中,苏玛的典型曲目有《八音》,包括老八音、反点、散音、四响音、闷弓、尺子、工子、八音梆子。还有《普德列玛》、《乌云参丹》、《杜姐》、《白虎》、《舟金扎布》、《江梅》、《常斯德喇嘛》、《胡日海》、《小走马》、《归群》等100余首乐曲。

蒙古音乐板胡(蒙古族四胡音乐)(1)

四胡音乐

蒙古音乐板胡(蒙古族四胡音乐)(2)

蒙古音乐板胡(蒙古族四胡音乐)(3)

蒙古音乐板胡(蒙古族四胡音乐)(4)

蒙古音乐板胡(蒙古族四胡音乐)(5)

蒙古音乐板胡(蒙古族四胡音乐)(6)

一代琴王苏玛

【来源:松原市文旅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