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第十一章(帛书老子知其雄)

“知其雄、守其雌”这一句的“其”当指上一章的圣人或善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帛书道德经第十一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帛书道德经第十一章(帛书老子知其雄)

帛书道德经第十一章

帛书《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章解析

“知其雄、守其雌”这一句的“其”当指上一章的圣人或善人。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的意思是:知道他具有雄心壮志,却保守他开放、包容的态度,犹如天下的溪流;犹如天下的溪流,所以永远有德而不会失去(溪流处下有利于水的注入);永远有德而不会失去,于是重新拥有婴儿一样的状态了。

一般人学习《老子》、修行道德,往往偏重于“守其雌”而忽略“知其雄”。也就是说,只知道开放、包容,却没有雄心壮志(或雄才大略)。只知道开放、包容,往往会使人消极保守。在实际中消极、保守的人,就像是守株待兔(妄想不劳而获)一样,最终将一无所获。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知其雄”,而忽略“守其雌”。所以“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或这一章,我们必须整体化地理解并体会,而不能偏于一面。这个整体,主要还是指人,指有眼界、有思想、有气量、有格局的大人物。

为天下溪,是像溪流一样处下却有着宽阔的胸怀。复归于婴儿,不是让人退化、弱化到婴儿状态,而是要拥有婴儿那样开放而又柔弱的状态。开放的态度有利于人的获得,柔弱的状态可以生命力旺盛。

帛书《老子》甲本“知其雄、守其雌”这一章中的“楃(朴)散则为器,声(圣)人用则为官长(领导人),夫大制无割”这一句,比较难理解。我在研究这一章时,也没有找到适合的参考书籍,只能靠自己“无师自通”。直到最近,才有了突破。也就是从人的整体行为态度上理解并体会,而不能片面地“为天下溪”、“复归于婴儿”。这一章中的“楃”字用得很有特色,意指朴素而谦虚的状态。“楃(朴)散则为器,声(圣)人用则为官长”这一句的意思是:拥有良好的品德且心态开放的人,拥有宏大的气量(即开放、包容的态度);圣人利用他的宏大气量,而能成为国家的管理者。

作为国家管理者,必须拥有大眼界、大智慧、大气量和大格局。但这“四大”,不是我们说说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眼界开放且富有远见,思想开放而不失理性,心态开放而能包容一切,政治开放并有所谋划”。当政者治理国家必须以“先知、先行(思考在先,准备在前)”,“先为、先治(为之于无有、治之于未乱)”为原则;具体事务要以“客观、理性”,“周到、细致”的态度去处理。就像我们现在控制疫情,在疫情未发时要善于发现防疫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初发时一定要快速控制,以免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如果疫情暴发了,再去控制,难度将逐级放大。

本文的观点,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应用并验证。

附录:

帛书《老子》甲本中“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楃”的意思是:知道他的高风亮节,却保守他所处的卑下地位,犹如天下的山涧;犹如天下的山涧,永远有德才能充足;永远有德才能充足,于是重新具有朴素而谦虚的品质了。白,意清白、清明,引申为高风亮节。辱,意耻辱(处于低下的位置而容易蒙受耻辱)。帛书《老子》甲本中有“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龙辱若惊(龙处于卑下的地位,有所得到会感到震惊,有所失去也会感到震惊,所以龙蒙受耻辱而会感到震惊)”的说法,可以作为参考。浴,意山涧、山川。

帛书《老子》甲本中有“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伴随着‘道’生活在天下,如同小山川流向江海)”的说法,也可作为参考。山涧处下,有利于水流的注入,所以不断有德才会充足。帛书《老子》甲本中的“楃”,在通行本中作“樸”。但“樸”只能体现朴素的品质,而不能体现人的谦虚态度。另外,“楃”字似与“道”有关。帛书《老子》甲本“道恒无名”一章中的“楃”可以作为参考。这个“楃”,在楚简《老子》作“僕(右下改为臣)”。

帛书《老子》甲本中“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貣;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的意思是:知道他光彩的一面,却保守他黑暗的一面,而能成为天下的法式;成为天下的法式,永远有德而不必企求;永远有德而不必企求,于是重新回到虚无之极的状态了。这里的“白”与“黑”,或与“天地的运转、时间的变化”有关,但在这一章中主要还是指善人(或圣人)光彩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式,从工弋( yì)声,模式、法式。天下式,即天下的法式。这个法式,似乎没有像上文(溪、浴)那样特定的指向,所以我理解为“天下总体的法式或模式”。如指向江海,也能说得通(江海处下而有百川之汇)。但指向江海,就不能对应句前的“知其白,守其黑”了。这大概是帛书本《老子》原作者未采用江海的原因。

另外,楚简、帛书《老子》中“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一章,也应从整体化的角度理解和体会,而不能偏重于“处下、居后”。“江海为百浴王”似乎是老子将江海人性化地理解了。但江海毕竟不是生命,它与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应当拥有江海那样博大的胸怀,而又不失人的思维、情感、精神、灵魂和意志。老子在“知其雄、守其雌”这一章用了“为天下溪”、“为天下浴”,但我认为都不如老子所言的“为道”。因为“为道”,可以让人更全面、更客观,更开放、更理性,内涵也更丰富,并且更容易体会与实践。(作者:张骏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