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

 2018年10月17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和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邀请,德国著名哲学家奥特弗利德·赫费教授在“西方哲学学科名家讲坛”做了题为“马克思与古典哲学”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王齐研究员主持,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王歌博士担任现场翻译。来自哲学所内外的40余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1)

德国著名哲学家奥特弗利德·赫费教授在“西方哲学学科名家讲坛”做题为“马克思与古典哲学”的学术报告

赫费教授的报告从康德经由的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一直到马克思,共分三部分。他一方面为听众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之前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强调了其中对马克思有特别影响的部分,另一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意义。

首先,赫费指出,康德将启蒙的关键理念“理性”和“自由”置于“批判”的检验下,从而使启蒙得以进行“根本的自我批判“[radikalen Selbstkritik],康德给了启蒙具有典范意义的标准规定性,并由此出发给启蒙一个具有批判性的实践哲学的转向,即促成了自我认识“转向实践”[Wende ins Praktische]。康德比卢梭更激进,他以批判方式考察启蒙也即是对启蒙进行了再一次的启蒙,他是自我启蒙的起始。康德对启蒙的口号具有创造性、道德性自我引导,强调义务本身就是“鼓起勇气面对自己”。康德为哲学奠定了新的基础。赫费认为,康德是近代哲学家中为数不多的,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思想的哲学家,他在哲学各个主要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康德哲学是具有世界公民视角的。康德的世界公民主义思想,超越欧洲中心论,他的学说贯穿着世界意义。随后,赫费教授介绍了康德之后的第二代哲学家——以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为代表——所建立起的德国观念论。观念论试图跨越康德为哲学划定的各种界限,让最高原则“绝对”[das Absolute] 向着人类认识重新敞开,从“绝对”发展出对“知识-存在”、“主体-客体”、“精神-自然”、“理论-实践“的认识。特别地,观念论者将在康德那里仅仅被视为“幻象逻辑”[Logik des Scheins]的“辩证法”,转化为关于“思辨性真理的逻辑”[Logik des spekulativen Wahrheit],为马克思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其次,赫费介绍了康德是观念论。在具体介绍这个时代的主要哲学家时,赫费教授分析了费希特的“知识学”以“自由”为第一原则、将康德的“自律”概念扩大到道德领域,介绍了洪堡基于人文教育思想提出了关于国家划定严格边界的主张、犹太人平权思想、个人培育和振兴国家并重的大学改革策略等,他特别指出了黑格尔是观念论的集大成者,着重分析了黑格尔关于人类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赫费指出在寻求自我保全的个体之间进行的“生死斗争”、以及作为其结果诞生的“主奴关系”之中,个人不仅与自己、与他人打交道,也与自然打交道[Auseinandersetzung]——后者建立起了对自然进行生产加工的经济活动——这正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最后,赫费转向本次报告的重点:马克思的哲学。他介绍了马克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从康德到马克思的思想线索。根据赫费教授,马克思作为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最大影响的哲学家,其独一无二之处,在于他将“批判”直接应用于革命实践,通过哲学思考直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不仅必然导致工人的贫困化,还会造成人与自己的产品、与工作(本应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与自然世界、与其他人类同伴、以及与自己的“类本质”之间发生多重“异化”[Entfremdung]。简言之,工作成了强制活动,和人的自由本性相对立。而为了消除贫困和异化,亦即为了消灭资本主义的恶果,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而终结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这一贯穿人类历史的、两个阶级的对立。

马克思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方法,是对古往今来所有社会形态进行的科学分析。马克思批评了斯密和李嘉图等人“非历史性”的观察方法,阐明了各个社会形态的“出现条件”。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商品和货币,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固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会妨碍真正人性化的劳动的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贫困化,会导致工人暴动越来越频繁的发生,最终导致私有财产的消失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瓦解。最后,赫费教授将马克思评价为“步入危机的现代社会的批判者”,马克思哲学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巨大的社会影响。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2)

图为“马克思与古典哲学”学术报告现场。

与会者对赫费教授的这次演讲反应热烈,大家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哲学观、康德、马克思等哲学家的当代意义,以及他们之间思想的深度关联和比较等与赫费教授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交流,赫费教授也对大家的问题给出认真、具有启发意义的回答。

“西方哲学学科名家讲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西方哲学优势学科主办的高端系列学术讲座,不定期邀请国内外学术名家举办学术活动。讲坛从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五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赫费教授的讲座是2018年的第四次学术活动。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3)

图为赫费教授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原标题:【西方哲学学科名家讲坛】赫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赫费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做学术报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秀伟 通讯员 吕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