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和邬童的故事(从这里的孩子变成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4日讯(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余少芹)7月13日,武汉市蔡甸区大集中心幼儿园教师陈思颖带着暑期班的孩子学习如何收拾书包,如何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我们陈老师酷得不要不要的!”留着超短蘑菇头、身穿POLO衫和短裤的陈思颖是从这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如今成了这里的孩子王,成了孩子们心中帅气又温柔的老师。

玲珑和邬童的故事(从这里的孩子变成了)(1)

幼儿园教师陈思颖在室内给同学们上课。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一台旧风琴给她埋下育人种子

陈思颖的童年记忆最深的是一台旧风琴。“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弹着琴伴奏,那个时候她觉得老师好厉害,怎么什么歌曲都会弹!“我也曾偷偷弹过那架风琴,但任凭怎么用力按,也发不出声音。等我长大一点才知道,想要风琴发出声音,需要双脚踩下面的踏板才行,不过我的个子小,坐在椅子上压根踩不到踏板。”

2009年,陈思颖考入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那里有一栋三层楼的琴房,里面有200余架钢琴,有一个两层的“橘颂”音乐厅。舞台更大了,钢琴更好了,仍时常回想那台旧风琴,给她埋下了育人的种子。

2013年大学毕业,她回到母校——武汉市蔡甸区大集中心幼儿园,成了那个坐在钢琴凳上,镇定自若弹着琴带孩子们唱歌的老师。

她的学生比其他班“黑两度”

陈思颖很爱运动,她带的班级,每天有一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她笑称自己班的孩子比其他班要黑两个色号。

玲珑和邬童的故事(从这里的孩子变成了)(2)

蔡甸大吉中心幼儿园教师陈思颖带着孩子们在户外开展活动。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一阵暴雨过后,幼儿园的野战区有很多积水,但孩子们一股脑冲到大悠绳前,挑战自我。“老师下面有水我也不怕”“我有力气,我会抓紧的”“老师我也想试试”……孩子们排着队,在同伴们的鼓励下,双手紧紧抓住绳子,双腿用力一蹬,像一个个小猴子似的荡到了“对岸”。一些小女生也都能自如地在水坑上荡来荡去。

玲珑和邬童的故事(从这里的孩子变成了)(3)

陈思颖带着孩子们在户外开展活动。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平时这个绳子下面的坑是干的,今天虽然有了一些积水,但我的孩子们都很勇敢,体能也是棒棒的!”陈思颖说,“除了下雨天,我要求女生不可以穿裙子,穿裤子来,因为日常的运动项目很多,穿裙子不方便。”

她的性格很麻辣,说话很直接,想法也很大胆。4月份有一段时间经常下大雨,户外的时间少了,她突发奇想,组织孩子们打了一场水仗。虽然连续下雨,但气温不是很低,她在家长群里发消息,征求大家的意见,并细致地要求带哪些玩水的装备和备用的换洗衣物。

孩子们穿着雨衣雨靴,在雨中打水仗,别提有多开心了。活动一结束,老师们立马带大家回教室换上干净的衣服。陈思颖说:“要和家长沟通,要花很多时间换衣服,还要担心孩子受凉生病,或许其他老师会认为陪孩子疯一场代价很大,但能够让他们充分接触大自然,在户外释放自我,麻烦一点是值得的。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对这次活动留下深刻的印象。”

“雨天玩水,雪天踩雪,感觉陈老师班上的孩子特别幸福。”小俊妈妈说,一开始她很担心孩子会摔跤会生病,其实越是锻炼,才会越协调、越皮实,愿意让孩子参加这些“疯狂”活动的家长越来越多。

即便是酷暑天气,当别人班小朋友都不怎么出去时,陈思颖也照样带孩子们出去玩。“戴好帽子,拿好水杯,控制好户外的时间就好了。每次体检,我们班孩子的视力和体能都是最好的。”她得意地说。

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封闭管理要求之下,家长不能进入幼儿园收被子。陈思颖就将这项“艰巨”的工作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如何将被子从三楼运到一楼去。有直接滚下去的,有“坐滑滑梯”下去的,有从窗户搭块长布“飞”下去的。放手让孩子们尝试各种方法,再一起总结哪种方法最好最省力。

幼儿园老师最头疼孩子之前出现矛盾,处理不好往往会升级成家庭之间的矛盾。陈思颖的处理方式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矛盾在孩子之间就化解掉。

当孩子出现矛盾或“擦枪走火”时,她会拿一把凳子坐下,将矛盾双方喊在一起分别陈述事情经过。同时,她会找一个“小裁判”,是这个事情的见证人,或是班上比较公正、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让裁判听两个孩子说,再做判断,我坐在一边旁听。往往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矛盾就化解了,基本用不着我出场。”陈思颖笑着说。

即便矛盾已经化解,事后陈思颖一定会与家长沟通,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怎么解决的。如此麻辣的处理方式,锻炼了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们每天带书和她一起阅读

农村地区的家长知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存在一些教育误区,比如让孩子提前学小学知识,不重视亲子阅读。

陈思颖发现不少孩子是农村的老人带,家里没有人给孩子读书。她就在每天午餐前20分钟,午睡前20分钟,放学前20分钟,陪孩子们阅读,为他们读书、讲故事。她跟孩子们说,可以把家里没有读过,或者想听的故事拿到幼儿园,老师帮你读。你带一本我带一本,孩子们的小书包里除了备用衣物、隔汗巾,还装着一两本故事书。

玲珑和邬童的故事(从这里的孩子变成了)(4)

午睡前,陈思颖给孩子们讲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慢慢地,班上形成了听故事讲故事的氛围,只要把小板凳一放,就知道要讲书了。有时候,陈思颖会故意说嗓子疼,或者装不懂,邀请小朋友们来讲。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就这样锻炼出来了。

陈思颖的柔还体现在对幼儿的细心上。浩浩是个特殊的男孩,无法聆听这美好世界的点点滴滴。日常学习生活中,她每天手把手教他穿衣、吃饭、如厕。让他学会与人交流,一遍又一遍纠正他的发音,直到正确为止。户外活动的时候,她帮他取掉贵重的人工耳蜗,避免摔坏。午睡的时候,又会小心翼翼地帮他把耳蜗收在防潮盒里。到毕业那年,浩浩已和正常孩子无异,可以顺畅地和老师、同伴交流,可以口齿清楚地讲故事,可以自信、勇敢地歌唱。毕业时,陈思颖还给浩浩未来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请他关注浩浩的成长。

【编辑:赵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