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有用吗(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家一起看三国连环画,今天是《李郭交兵》,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有用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有用吗(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有用吗

大家一起看三国连环画,今天是《李郭交兵》。

前两天《凤仪亭》、《犯长安》的推荐量和阅读量都急剧下降,看来大家对三国主线故事才感兴趣啊!今天的《李郭交兵》估计也没太好的结果。可是不一本本读过去,没了完整性,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算了,克服一下浮躁之心,不吐槽了,随心所动吧!

李傕、郭汜击退了马腾、韩遂的进攻,反身就把私下放走了韩遂的樊稠剁成了肉酱,埋下内讧之源。李傕、郭汜本就只是董卓的手下部将,政治智慧还赶不上董卓,杀了樊稠之后,居然把樊稠的军马部下,拨给了和他们并不一条心的张济以示安抚。更重要的,没知己知人之能,自以为了不起,还疏远了大能贾诩,确成孤家寡人。

两个军痞逼迫献帝封了大司马、大将军之职,在长安城作威作福起来。对付这种没文化的,那些文臣士大夫,连美女计都不用了,略施小计,就让两个人掐了起来。长安城内天天乱军打仗,好好一个都城再遭浩劫。

献帝与众大臣不得不又踏上颠沛流离的道路。先是被李傕和郭汜裹挟为人质,逃出虎口后又被李郭合力追赶,惶惶如丧家之犬,向洛阳逃去。这是汉献帝最惨的一段时光,天天都感觉在生死一线之间。

李、郭之乱,给天下诸侯提供了机会,考验政治智慧的时刻,有两个人感到了重大机会。一个是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马上建议袁绍派兵,去勤王救驾,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个是曹操初期的谋士毛玠,也是请曹操出兵,奉迎天子,以便“奉天子以令不臣”。

两句话,意思差不多,但境界和结果却截然不同。袁绍此时已得冀州、并州等地,成为全国最大势力诸侯之一,加之“四世三公”的出身,讨董卓联军盟主等地位,大有放眼天下谁人敌之态,全身上下都是傲气,这种气息在谋士的谏言中也体现十足。“挟天子”之语,有裹挟进而要挟之意,“令诸侯”是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彰显权势,赢得面子!

而“奉天子以令不臣”呢?“奉天子”是恭奉、奉养之意,维护天子的威望,这样就会得到仍尊奉汉室的门阀世家和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和支持。“令不臣”则把地方诸侯分成了两部份,仍尊重汉室,听从调配的诸侯,可高枕无忧,只是对有“不臣之心”的诸侯才有所行动。这种分化瓦解和袁绍的颐气指使,让各地方实力派的感觉马上有高下判别,更愿意接受谁,不选自明。

毛玠的这个谋画,不低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曹操几乎坚持一生的政治方针。毛玠这样的战略谋划,比程昱、荀攸这样的战术谋士重要得多,比荀彧、郭嘉毫不逊色。而毛玠无论是正史和演义中的评价都偏低了,在此替他鸣个不平。

再看行动。曹操马上采纳毛玠之言,派出部队去洛阳迎下了己如“叫花子”的汉献帝及文武大臣,并把汉献帝迎到了自己实力范围的许昌。而袁绍却犹豫再三,自认为自己势大,有没有皇帝这个幌子,照样可雄霸天下。由此可见,袁绍的战略眼光差距曹操不是一点,不愧“多谋寡断”之评价。其实,就算曹操因为路近而得了先机,这是袁绍借机派大军以奉迎天子之名,顺手灭了曹操都是易如反掌之事,那样三国的历史就改写了。可见历史的选择,是有道理的,只会给那些眼界、行动力都具备的有准备之人。

而李傕、郭汜这样的匹夫,很快就死于部下的刺杀,身首异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