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国风·周南·关雎》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九歌》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远游》

瑟是什么?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无论是北地的《诗经》,还是南国的《楚辞》,关于瑟的记载从未缺席。很多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一定也都读过这些诗句。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瑟的历史到底有多悠久?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另外,目前在古文献中和古代墓葬中发现的瑟又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本篇我们要谈论的话题。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1)

纸上的古瑟

在历史文献里,瑟产生的年代可追溯到上古之时,伏羲、神农、士达、晏龙这些传说中的人物都有被认定为“造瑟者”的经历。

先说大家比较熟悉的伏羲和神农吧。伏羲,为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是中国的创世之神。《北堂书钞》、《史记》、《太平御览》、《尔雅注疏》、《世本》、《补史记》等书中是这么写的:

“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具二均声”;“太昊帝疱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作瑟三十六弦”;“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日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2)

虽然各种记载中的瑟弦的数量有所不同,有二十五、三十六、三十五三种说法,但都将伏羲与瑟关联在一起。

神农,也是三皇之一,以走到哪吃到哪以及什么都敢往嘴里放出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山海经》中说“神农作瑟”;《晋书·乐志》则说:“农瑟羲琴,倕钟和磬,达灵成性,象物昭功,由此言之,其来自远”。两者均指明神农氏对于发明瑟的贡献。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3)

相比之下,仅在《吕氏春秋》及《山海经校注》中各有一条记载的士达(炎帝朱襄氏的臣子,作五弦之瑟)和晏龙(《山海经》中的天帝之子)就显得单薄了很多。不过,就算是古人支持率最高的伏羲,对于今天的我们其实也过于缥缈,缺乏实证,确实不能只靠这些文字记载就认定他的存在和发明瑟的功绩。

因此,仅靠翻阅故纸,无法解决瑟的起源问题。

墓葬里的古瑟

虽然解答不了谁发明瑟,但是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瑟的分布十分广泛,在先秦时期的宗周(镐京)、成周(雒阳)和郑、赵、齐、鲁、楚、吴等地都流行,也就是现在的北方大部及中原地区省市。

不过现存的古瑟实物(古乐器及明器)或者含有瑟形象的其他考古文物(画像石、壁画、乐俑、铜镜等)则是从南到北(江苏、上海等南方地区至甘肃、陕西)都有出现,其中湖南、湖北、河南三地(楚文化区域)古瑟遗存最为丰富。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4)

长台关楚墓出土的瑟

195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中发现了一件彩绘漆瑟,25弦,虽然已有破损,但残片中仍然可见清晰的人物及鸟兽形象,而且色彩艳丽,算起来有鲜红、暗红、浅黄、黄、褐、绿、蓝、白、金等九种颜色之多;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5)

2016年湖北省枣阳市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出土了一件瑟,“瑟长180厘米,宽34厘米,瑟枘是羽人的形象,弦孔和首岳亦很清楚”,距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春秋早期),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且最相对完整的一件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6)

郭家庙出土的瑟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7)

曾侯乙墓出土瑟

此外,举世闻名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也出土了12具25弦髹漆彩绘瑟。在著名的长沙马王堆辛追墓中出土的木瑟不但外形完好无损,还带有瑟衣(防尘保护套)。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8)

马王堆汉墓出土瑟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9)

瑟的演奏复原

以上这几件其实都是楚式瑟中的精品,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先秦到汉代,瑟的尺寸是不断缩小的,越来越精致。传说中伏羲作瑟,共有50弦,因此瑟也有“五十弦”的别称,但这种形制的瑟尚未得见,出土文物中最常见的则是23弦与25弦(18、19、21、24、26也有存在)。

当现代人谈论瑟,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琴瑟和鸣”,但是对于瑟本身并不熟悉,这是因为瑟是什么样子、什么音色、怎么演奏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可以说瑟是种已经死去的古代乐器。所幸它的好搭档“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得不说这是个神奇的现象。

锦瑟五十弦怎么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10)

虽然瑟已经消亡,但它经历过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它和琴、筝产生过什么样的交集、后来如何慢慢消失却是值得了解的,这些我们后面接着讲。


本文由本号特约作者李子供稿,欢迎关注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