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咪佳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

赵之谦小像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赵之谦正看着我。他鼻正耳阔,灰白的短发整洁而精神,斜襟衫廓着他扎实的身形;他抿着嘴,眼神尤为坚定。

这是赵之谦41岁(同治九年,1870)时,居住在杭州,以卖画度日。这年,好友杨憩亭为他作了这轴小像。

此时,赵之谦已经历了少年丧母,青年丧父,34岁,又因太平天国战乱失去妻女。那时悲痛交加的他,刻下了著名的“悲盦(ān)”印章。从此他改号“悲盦”,铭志自己屡遭丧乱的悲苦人生。

杨憩亭这件作品赵之谦很满意,自题:“群毁之,未毁我也,我不报也。或誉之,非誉我也,我不好也。不如画我者,能似我貌也。有疑我者,谓我侧耳听、开口笑也。”

云淡风轻。过往的人生种种烙印在了赵之谦身上,变成他生命的一种盔甲——应对逆流,他有某一种力量支撑;面对顺流,他也不会被卷入名利的诱惑。

不惑之年,他仍然蓄势待发;在他心里,有更重要的人生追求。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2)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3)

赵之谦刻“悲盦(ān)”印章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1.

41岁这一年,赵之谦应该已经封刀了。戴家妙考证,可能是赵之谦累试不第,日夜图谋捐官,无心篆刻,决意封刀,所以对宗源瀚有“破例”说。

赵之谦是一位天才,但他并不属于考试型选手。

他第一次客居杭州,大概是咸丰元年(1851)22岁时来杭州参加乡试。数年前,赵家家道中落,经济状况一直没有传机,在族人的帮助下,赵之谦才勉强来杭州赴试。

可惜那年的结果是未第而归。

四年后再来,又无果而返。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4)

赵之谦致江湜(shí)的信札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咸丰九年(1859),30岁的赵之谦参加己未恩科乡试,以第三名高中举人。当年的考官汪承元对赵之谦的诗赋对策推许备至,赵之谦因此已经在京城官员中声名鹊起。

第二年,赵之谦准备进京参加春闱(会试)一试身手。结果,春月开始北上的赵之谦,途中听说太平军侵浙,只好从重兴(淮阴附近)返归。

还没到绍兴家里,听说太平军已退,他又北上到江苏清江浦。但是到了以后,发现太平军已经占领该地,只得再次仓皇南逃至海宁长安。

又得悉发生“杭州之变”,太平军忠王李秀成部攻陷杭州,赵之谦只好改道嘉兴澉(gǎn)浦,经余姚回到绍兴。

万般无奈之下,赵之谦接受友人傅以礼之劝,在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辞别家人前往温州,投靠温州府同知兼署永嘉知县陈宝善。

之后更加颠沛多舛的命运,暂且按下不表。但你看赵之谦先生这一路的轨迹——但凡有一点点进京的希望,他都拼命努力希望能够重新北上赶考。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5)

赵之谦书法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这是赵之谦心里从未放下的入仕之志。

今人印象中,赵之谦是一位艺术家,其实作为传统知识分子,这才是先生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

对从政这件事情,赵之谦很着急。急到什么程度?

他准备捐官。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6)

赵之谦致潘祖荫的信札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2.

《赵之谦尺牍》里,收录了一通写给二哥的信,讲到这一件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赵之谦说去年十月收到二哥来信时,他正“拣发(清代选官术语,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如部下出缺,可奏请皇帝于候选人员中,择其人地相宜者,分发若干员补用,归其补用)福建”,已经被挑选,满心希望引见后得以录用,就可以回家见二哥。

但是运气不佳,他后来没有被录用。更糟的是,一笔车马盘缠打了水漂,加上到了年底,入不敷出。但是如果有新的拣发省分来,他仍然要前往,要尽人事,再听天命。

但是赵之谦同时准备了Plan B:如果拣发不得,他要捐官。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7)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赵之谦四十岁以后在杭州的足迹,大多匆匆。

同治四年(1865)八月,赵之谦出都返浙,他在致陈宝善的信中详述筹划部费(捐官)的计划,信末署款“杭州寓次灯下。”

同治八年(1869)八月至十年(1871)正月,赵之谦也数次过杭州,或是客居曹籀(zhòu)家,或者往温台找老朋友借钱,均未作长留。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8)

在写给二哥的信中,赵之谦讲到捐官的进程:潘祖荫先生已经资助他百金。他想想还能拉到的赞助,是毛煦初尚书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同治八年(1869)七月,赵之谦决定再次离京南下,往还绍兴、杭州两地,售卖书画筹集款项。他计划在该年八月底,由武康经由杭州直趋温州,再由温而入台,找陈宝善商议筹款。

在给二哥的信里,赵之谦讲说捐官需要千金,他计划在京中先筹三百金,再从南边筹款。当时,潘祖荫先生已经资助他百金。他想想还能拉到的赞助,只有毛煦初尚书这里。如不能筹款,他准备借债捐官。

3.

“现代人可能会觉得花钱捐官,是不太光彩的事情。或者认为清朝末年吏治混乱,政府卖官鬻(yù)爵,这其实有些误解。”钱伟强老师专门研究过赵之谦捐官这件事情,“捐官在古代是一种合法行为,可以补充完善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

赵之谦已经是举人,他又是才华横溢,有好些途径可以走上仕途,为什么急着花钱捐官?

赵之谦是有所考量的:举人可以继续考进士后做官。但是考进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哪怕进士考取进士,补到实缺也要等待很长的一个候补期。清中叶以后,官员的候补期动辄十余年。比如郑板桥,他是乾隆元年(1736)的进士,到乾隆七年(1742)才勉强补到署理知县。更有人等了一辈子都没有等到官做。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9)

赵之谦书法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清代捐官也有非常严谨的程序,不是我们想象的,花钱即可得。”钱伟强说,首先朝廷要开捐例,然后具有相应身份的人,才可以花相应的钱,捐到官职。因此捐官者,其履历身份上往往有个“例”字,如例贡、例监,这类入仕方法被称为“例仕”。

雍正皇帝就特别重视捐官上来的官员,他面前的红人——“总督三杰”中的田文镜、李卫,都是捐纳出身。

对赵之谦来讲,最重要的一点是,捐官补缺时间比较短。这是他能够走上仕途最行之有效、最快捷的方式。

4.

1872年,43岁的赵之谦终于捐官成功,等到赴任江西的机会;官职,知县。

然而,环境并未变得明亮,反而官场的倾轧、生活的困顿、身体的病痛,使得他封刀,虽然,彼时求书画者接踵而至,但赵之谦内心鲜有昔日搞创作的鋭气与豪情。

书写至此,尚且困顿在日常焦虑中的现代人,简直不能想象先生这一路的离散、沉浮。他要如何消解?

你会意外的,他可爱至极。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0)

赵之谦劝慰江湜的信札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赵之谦尺牍》里的赵之谦,平和——

咸丰十年(1860),在一路逃难又心系赶考的心境下,他给携眷逃到绍兴的朋友胡澍写信:“乱离得欢喜。”实在是动人。

33岁,独自在温州艰难谋生时,赵之谦给好朋友江湜的信里写:“请今以后勿时时忧患。”

他还讲说自己:“每遇事之轇轕(jiāo gé)不开者,初念亦觉眷恋,转眼得空,因空得忘,故险阻当前,伏枕即熟睡,无所谓忧患……吾知弢叔必定睛视,益甫必仰天笑也。”凡事不要纠结于过去,往前看。

幽默——在给倪带铭的信中,他“讽刺”一记倪先生,“新春请菩萨,两次不到,殊欠慈悲。”你可真是比菩萨都难请哟。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1)

赵之谦致倪带铭的信札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心细——

在给二哥的信里,他邀请二哥、二嫂来杭州玩。关照得事无巨细,行程安排妥帖,“”尽可畅游西湖、城隍山。有弟在此,无可多虑。”哥哥嫂嫂要带什么呢?楼上书架里,一方“至德二年砖”印章,请带出来。猫要带,亦可带来。帐子在杭州买一顶即可,不要带了。

安排家里帮工桂官来杭州就医,说已经“寄出洋五元、帐一纸,望属其检点行李”。还再三叮嘱,“船内吃夜饭一餐,伙食过柯桥可买。过江时候须穿棉袄,切勿受冷。”

据说赵之谦身上常年是有本小本本的,想到什么事情就记录下来,日后在书信中与人交流。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2)

赵之谦跟二哥说,来杭州“猫要带也可以带上”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讲:“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赵之谦完全人如其书。他热衷仕宦,但绝不是官迷。他在江西任职时,广昌童生一再闹事,当时的教官谢增龄仗着与知府陈廷宪关系好,屡屡包庇闹事者。赵之谦不怕,在给同僚的信中,他表示要严惩此人,“为国家除暴”。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3)

图片来源:止观书局

也是因为刚硬的性格,他在江西官场上一直格格不入,始终未得升迁。1884年,先后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的赵之谦,卒于任上。

第二年,他的好友、晚清重臣潘祖荫先生,组织友人集资,将先生灵柩运回杭州丁家山安葬。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4)

丁家山

5.

然而今时,赵奶奶和族人今年带我前去瞻仰的,只是赵之谦先生墓址的纪念碑。1999年,杭州市园林局在原来的赵之谦墓址附近,新建了赵之谦墓址纪念碑,作为缅怀历史名人的场所。

“原墓位于丁家山北麓半山腰,坐南朝北偏东。”20世纪70年代,赵之谦墓被盗。至今没有恢复。

20世纪90年代,赵奶奶和姐妹试图寻找过太爷爷的墓地。由于地形不熟悉,她们没能成功。

“在《西湖志》等文献里,也都记录说赵之谦墓被毁了。”2008年夏天,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的郎旭峰,曾经再和赵奶奶姐妹一起实地勘察,最终在丁家山麓(现赵之谦墓址碑东南面)找到了赵之谦墓原址。“根据墓穴状况分析,墓穴依然完好,墓碑基柱还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年赵之谦墓相关的文保工作当时还未能进一步推进。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5)

赵之谦墓原址应该就在目前墓址纪念碑的东南方向的这块区域内

赵奶奶的儿子在今天的杨公堤上比划给我看,当年的墓道从现在堤岸的西边向南穿大约有100米。但是按照大致的方向,今天无法准确地看到原来的墓址。

正在撰写此次稿件的时候,郎旭峰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相关部门正计划推荐申报“赵之谦墓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项工作,将包括对原墓的妥善保护,树立赵之谦墓标识,这其中,有赵家人特别提出来的一个愿望:在墓址纪念碑周围,补种一些六月雪。

赵之谦的成就(凡人赵之谦)(16)

那盆紫砂盆栽六月雪,我在离开赵先生墓址时又带回来了。我想待它农历六月开出小白花以后,再带去给先生欣赏,也去告诉赵先生更多杭州人对他的追思。

更多阅读

不该隐没的巨擘

奇人赵之谦

特别感谢:止观书局 许石如老师 绍兴之谦书院创办人(赵之谦后裔) 晓东先生 浙江省博物馆 陆易老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