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性(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 谭 鑫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文化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化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性(以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性

作者 谭 鑫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谭嘉辉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2018年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任务和追求,既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也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路径和抓手。

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辩证关系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全面振兴包括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首先,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和文化资源。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在于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乡村文化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市场运作,可以借此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其次,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生态振兴普及生态保护意识。乡村文化振兴能通过宣传和教育培育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乡村文化振兴能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深厚的生态文化,更加有效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最后,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组织振兴奠定文化基础。乡村文化振兴能为乡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党建文化基础,为其提供政治思想引领并将国家的意志、党的基本宗旨和原则贯彻至乡村组织振兴的始终。乡村文化振兴能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企业文化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思想层面上帮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文化振兴能为村民自治实践提供治理文化基础,为村民自治普及自治、德治、法治意识,有效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优化村民自治的组织运行体系。

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

(一)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抓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规范乡村文化标准体系建设,明确开工、建设、验收时限,加强诸如乡村图书室、乡村活动中心、乡村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文化人才的培育体系建设,通过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建强乡村文化骨干队伍。

抓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挖掘。首先,要深度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形成各具特色、辨识度较高的乡村传统文化名片。其次,要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手工艺,将传统工艺品赋以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畅销品。最后,还要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在立足乡村文明的基础上,汲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对乡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挖掘。

抓村民思想观念的提升。要通过农家书屋、学习互助组等方式,鼓励群众主动自觉地参加学习,提升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提振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同时,通过反复宣讲、反复灌输、反复普及的方式将新理念、新观念用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讲出来,从而让村民们在摒弃旧认知的同时固化新观念。

(二)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路径。

抓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观念方面,通过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对乡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努力学习新的工作方式,加强乡村党员干部的自身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为村民干实事办好事。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乡村文化振兴积极发展党员后备力量,创新党员培养模式,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村务信息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在保障村民对公共事务知情权的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建设。

抓乡村经济组织建设。通过乡村文化振兴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企业文化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思想层面上帮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乡村文化振兴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引进和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抓乡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自治能力建设,培育自治文化,养成自治意识,掌握自治方法,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加强德治能力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乡村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三)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

抓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通过生态文明学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增强学生生态意识,为乡村生态振兴培养后备人才力量,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践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民参与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的责任感,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发展格局。

抓农村生态产业。大力发展诸如观光旅游业、生态采摘业等生态产业。不断开发生态产品,如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以及具有生态服务和康养保健功能的相关产业,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物质与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追求的同时,促进农村生态产业的不断发展。

抓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对乡村生态现状的分析教育,改变广大农民过去忽视、忽略乡村生态环境的观念,达到使其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目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进程。

(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

抓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培养。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培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抓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效果,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活动。依托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载体及师资、标准、认证体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层次人才培训。

抓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继续实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精准培养本土化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11期《社会主义论坛》“专题调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