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是第几计(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讲)

《三十六计》起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名著,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全书共分六章,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章是自己处于优势时所用之计,后三章是自己处于劣势时所用之计。每章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清初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今天我们来讲败战计第二计空城计,希望大家能真正学到古人智慧的精髓,并用到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帮助。

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是第几计(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讲)(1)

【原文】败战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译文】与敌比较,我们的力量本来就显薄弱,如果进一步显空虚,就会让敌人难以揣摩;在敌众我寡时,这种奇中再奇的战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解析】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是第几计(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讲)(2)

【古代实例】李广破匈奴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那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李广真正对战匈奴仅有几次:(1)、在马邑之围无功;(2)、前129年兵分四路中全军覆没被俘后逃回;(3)、前120年配合张骞出右北平,陷入包围,损失惨重;(4)、漠北之战迷路失期。 其早前任职上郡太守,舍下大军追击三个射雕者自陷困境,虽无心插柳使用了一回 。终只用于一时危险脱困,并不是长久之计。

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是第几计(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讲)(3)

【现代实例】铁托的游击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前南斯拉夫。铁托领导的前南斯拉夫共产党组织了解放军和游击队。前南斯拉夫军队充分发挥灵活、快速、机动的特点,给德军以重创,使德军疲于奔命。1942年4月,德国集合了几个德国师、几个意大利师和几个前南傀儡军队师,全力进攻前南斯拉夫解放军最高司令部所在地--东波斯尼亚解放区。德军包围了东波斯尼亚解放区,企图摧毁前南斯拉夫解放军最高司令部。铁托制定了巧妙的战略方针,他没有倾所有兵力保卫和死守东波斯尼亚解放区,而是将这个解放区让出来。撤出来的解放军主力行至中、西波斯尼亚一带,突然掉头反攻。刚刚进入东波斯尼亚的德军措手不及,被打得狼狈不堪。解放军还游动到萨拉热窝和杜勃罗夫尼克之间,毁坏70多公里的铁路,切断了进攻之敌与后续部队的联系。最后,德军妄图攻占东波斯尼亚的计划落空了。铁托主动让出东波斯尼亚解放区,唱空城计,目的是诱敌深入,找机会袭击敌人,一点点地蚕食敌人。试想,如果不是采取这种灵活战术,而是一味地死守,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未必能守住东波斯尼亚解放区。

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是第几计(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讲)(4)

感悟:

空城计策略是指谈判中以自信的态势将"无"充"有"或将"不完全的有"充"全部的有",形成己方强大的气势,迫使对手调整态度和条件的做法。

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是第几计(中华经典之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讲)(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