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

继续清朝!

一、清初六大弊政:清朝初期

清初六大弊政,指清朝初年被汉人反对的六项政策。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兵入关,清政权成为中原的新统治者。

统治初期,摄政王多尔衮先后颁布圈地令、剃发令、投充法、逃人法、屠城令以及禁关令(禁止汉人进入山海关关外,满清的“ 龙兴之地 ”拓荒),此六项被学者称之为清初六大弊政。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1)

1.1、投充法:清朝初期

投充,是指清兵入关后,一度允许八旗官兵抢掠汉人百姓,并以之为奴隶的政令,学者纪连海、阎崇年称之为清初六大弊政之一。

投充是圈地的后续,由于直隶畿辅地区大量土地被圈占,必须有大量的人力耕作;顺治二年(1645年)春,摄政王多尔衮颁布投充法,允许八旗官民招收贫民屯垦,成为近似佃农与欧洲农奴性质的农户。但许多圈地后的原有农民也因家产被夺占,只好“带地投充”,带地投充者仅需交租税,若无土地则负担较大。同时出现旗人士兵强逼汉人的“满洲威逼投充”的情况。

顺治二年四月,朝廷发现此情形后上谕:“前听民人投充旗下为奴者,原为贫民衣食开生路也。……今闻有满洲威逼投充者。又有愚民惑于土贼奸细分民屠民之言,辄尔轻信,妄行投充者。”并申斥违法的投充、强逼投充。投充造成逃人的问题,于是产生了逃人法。

投充政策造成了社会动乱,以致上谕指出“以致民以不靖”,要求取缔违法旗人。康熙帝亲政后下诏禁止圈地和投充、裁撤督捕衙门。不过仍存在零星的投充,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再度严禁,规定“禁止汉人带地投充旗下为奴,违者治罪”。

1.2、圈地:清朝初期

圈地,为圈占“无主荒地”归八旗军士,一般是指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顺治帝“设指圈之令”,“命给事中御史等官履勘畿内地亩,从公指圈。”

所谓“履勘”,事实上即不“履”,也不“勘”。而是“跑马圈地”,马力所至就是“从公指圈”的范围。

圈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将近京肥沃土地圈给清贵族,另外,圈山海关以外地让农民耕种叫“圈补”;二是原来圈占地离京太远,或因“碱盐不毛”地,来补还近京被圈农民叫“全换”;三是凡明王室所遗留皇庄各州县“无主荒田”,一律划归满洲贵族和八旗官兵,叫“圈占”。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2)

1.3、剃发易服:清朝初期

剃发易服,或称薙[tì]发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时期清朝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汉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的男子改剃满族髡发发型的“剃发令”(或称“薙发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

由于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认同,主要又针对汉族而来,原因之一是为了区别服从者和反抗者,方便统治,剃发令引起强烈反对与抵抗,结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镇压。剃发、易服与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并称“清初六大弊政”。

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虽然此举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以致发生了多次喋血惨案,但清统治者却始终如一地推行剃发易服制度。因为这对巩固清政权、维护其对汉人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3)

1.4、逃人法:清朝初期

逃人法,是清初恶法之一,延续时间最长,直到康熙时始陆续废除。

满洲在清兵入关前,已实施投充,但人员陆续逃亡,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以为“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己几数万”,为此制定逃人法,有条目一百多个,重在严惩“窝主”,一经查获,窝主就地正法。“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逃亡三次者处以绞刑。又设立“督捕衙门”,捕捉逃人,“新朝立法重逃人,窝隐之家祸切身”。

顺治六年又改为“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

顺治七年六月,广西巡抚郭肇基等人因为“擅带逃人五十三名”,被处死。顺治十年豪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

龚鼎孳说:“畿辅之民圈占以后,田庐荡然。年来水涝频仍,道殣相望。近以逃人众多,立法不得不严,而有司奉行未善,使流徙者竟无所归。……今闻山东一带流民复千百成群,携男挈女,蚁聚河干,望救无门,逃生无路。当此严风密霰,坠指裂肤之时,此辈衣不掩胫,食不充腹,流离沟壑。……万一愚冥无知,不肯束手就毙,一旦良民化而为乱民,即发兵剿除亦非难事,而使数万生灵顿作刀头之鬼,究其所自,亦止是无衣无食,茫无投奔之百姓耳。”

康熙四年开始修订逃人法。

康熙三十八年撤裁督捕衙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三次死刑为发配宁古塔。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4)

二、爱新觉罗·多尔衮开始涉政:1634年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

崇德元年(1636年)多尔衮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十二月随皇太极亲征朝鲜,参与丙子之役,攻克江华岛,俘虏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mào]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5)

2.1、孝庄文皇后:1613-1688年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

她是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的生母,本为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女。部分汉人(尤其是较南方的汉人)在书籍上称其为“大玉儿”,遂被后世的人延用。

天命十年(1625年)孝庄文皇后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庄妃,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为顺治帝,尊她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于昭西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6)

2.2、顺治帝:1638-1661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

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7)

三、大西政权张献忠:1644-1646年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秉忠,号敬轩,他是明末民变首领之一(与李自成齐名)。

他是榆林府(今陕西省定边县)人,曾建立大西政权,主要割据于四川,后被清军所杀。他于1606年出生,于1646年去世。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

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 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其起事后,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克武昌,称大西王,次年,建大西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大顺。

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8)

四、大顺政权李自成:1644-1645年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帝采纳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称闯王、李闯,成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

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后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祯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为甲申之变。至此明朝灭亡,李自成称帝。

崇祯十七年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

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

那些关于清朝的知识你知道多少(清三)(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