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独行月球这个电影的观后感(独行月球即将上映)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克】由开心麻花出品,沈腾和马丽担纲主演的科幻喜剧《独行月球》(如图)将于本月29日上映,该片自上周“空降”定档并发布预告片以来,获得极高关注度,目前点映及预售票房已达2700万元人民币,猫眼和淘票票平台上分别有68万和56万人想看,成为今年暑期档映前人气最高的影片。《独行月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除了沈腾的票房号召力,“科幻 喜剧”本身也是颇能吸引观众的类型标签,此类影片在中外影坛屡见不鲜,其中不少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经典佳作。

看完独行月球这个电影的观后感(独行月球即将上映)(1)

《独行月球》讲述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在月球上部署“月盾计划”,然而一场意外发生后,沈腾饰演的维修工独孤月却被遗忘在基地,他不得不一个人在月球上孤独求生。最新发布的预告片中,沈腾充分发挥喜剧天赋,不仅有自说自话的独角戏、与马丽“相隔万里”的感情戏,还与同样被遗忘在月球的袋鼠来了场“动作戏”,让这个发生在月球上的科幻故事显得“接地气”。

事实上,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正是以月球为背景的《月球旅行记》,法国电影大师梅里爱1902年创作的这部科幻喜剧中,采用荒诞的手法、富有想象力的早期特效,呈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种种冒险,启发无数后人科幻和喜剧冒险题材作品。

多年来,好莱坞和欧洲影坛创作过不少喜剧向科幻片:探讨“时间穿越”的《回到未来》系列,调侃外星人入侵的《火星人玩转地球》《保罗》和《黑衣人》系列,在太空历险中发现宇宙真相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等,电影大师伍迪·艾伦也拍过一部《傻瓜大闹科学城》,亲自扮演一名被冰冻200年的杂货店主,来到22世纪后闹出各种笑话。

虽然这些喜剧中有不少滑稽和调侃的桥段,但也不乏对科学精神的深究和启迪。《回到未来》的内核就是严肃的“祖父悖论”,虽然众多科幻题材都有涉及,但很难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喜剧却能凭借其特性,让观众在哈哈一笑中接受设定,同时启发同类题材。前些年当红的科幻类超级英雄片也都有喜剧化倾向,其票房热卖(《雷神4》目前全球票房5.9亿美元,《银河护卫队2》8.6亿美元)说明,全球观众对这一类型始终抱有热爱。

作者:吕克

来源: 环球时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