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

清末至今的这段时间里

岭南大地无论是武学宗师

还是文坛圣手

璀璨如星河

习文者,企图以文救国

习武者,企图以武强国

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中华民族的气节

这种气节,铮铮铁骨

他们的思想、行为、语言

无不透着一股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精神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岭南传统体育非遗展——武术篇》

岭南武术系列故事第二篇

带领大家走进

岭南武林“三座大山”

黄飞鸿、叶问、李小龙他们的传奇故事

一代洪拳大师——黄飞鸿

虎父无犬子 英雄出少年

1856年7月9日,黄飞鸿出生于广东佛山。影视剧中为了凸显黄飞鸿的武功,常常将其列为广东十虎之一,真正位列“十虎”之一的是他的父亲黄麒英。

黄麒英出身穷苦,一直靠卖艺为生。黄麒英不想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就把黄飞鸿送去学堂读书。黄飞鸿虽然聪明,却无意考取功名,一直在偷学父亲武功。黄麒英只好把他带在身边。黄飞鸿极有习武天分,尽得其父真传。一次卖艺时,父子俩偶遇铁桥三的徒弟林福成被人追杀。两人仗义出手相救。林福成为报答他们,就把“铁线拳”和“飞砣”等绝技传授给黄飞鸿。

1872年,黄飞鸿16岁,功夫大成,决意闯荡江湖,从老家佛山前往广州,并在铜、铁行工人资助下开设武馆,教工人习武防身,结束卖艺生涯。此后十年,黄飞鸿在广州开馆授徒之余行侠仗义,名气也越来越大。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2)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3)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4)

黄飞鸿他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复之弊病。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东南亚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

抗日报国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刘永福奉命率黑旗军驻守台湾。次年,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然而有一群热血之士并不愿就此放弃国家领土,毅然奋起抵抗,其中就有广东武师黄飞鸿。

爱国将领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并指挥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台中、彰化等地阻击日军。在此期间,黄飞鸿一直在刘永福身边救治伤员,此后又护送刘永福返回大陆求援。期间,岂料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行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黄飞鸿一腔热血,却再无机会与刘永福并肩作战。

十月,黑旗军在台南战斗到最后一刻。刘永福坐小艇突围回到厦门。不久,台湾全境沦陷。

回到广州后,黄飞鸿感慨时局艰难,从此不再收徒,仅以行医助人,还在“宝芝林”前写下榜文:“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5)

黄飞鸿

狮王争霸

黄飞鸿酷爱舞狮,且技巧高超,在原有的南派醒狮技艺的基础上,将醒狮套路和武术梅花桩相融合,开创新一派醒狮,并以表演狮子出洞、狮子滚球、狮子采灵芝、狮子上楼台、狮子吐球等狮艺著称,其中飞砣采青更称一绝。他将飞砣绝技与狮艺套路巧妙结合,以飞砣采青百发百中,所使用七星鼓法的表演套路迄今仍然盛行。

黄飞鸿还首创女子舞狮之先河。他的夫人莫桂兰及女弟子邓秀琼的都非常擅长舞狮。黄飞鸿和莫桂兰更是因舞狮结缘。

一代宗师黄飞鸿,在南派武术和舞狮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曾追随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此后他改良并大力推广岭南的舞狮运动,培育舞狮人才,为舞狮这项民间技艺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他纵横江湖数十载,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崇“习武德为先”,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习武之人。

现代咏春拳推广者——叶问

他,是美国“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师傅,他,也是桃李满天下的武术大家;是谦谦君子,也是武林侠客。他就是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6)

在咏春拳发展的历史里,叶问是功不可没的一位,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发扬咏春拳,居功至伟。叶问作为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其名声早已在海内外耳熟能详。今日很多国际有名的咏春拳师,如香港的“讲手王”黄淳梁、“小念头王”徐尚田、“功夫之王”李小龙等都出自叶问门下,可谓桃李满天下。咏春拳界有着“叶问以一人之力把咏春拳推向全世界”以及“(咏春拳)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的说法。

叶问武德高尚,他以“习武先立品”、“重节而轻利”作为自己以及弟子的为人准则,深受崇敬。除武术外,叶问最大的闪光点莫过于他隐忍和淡然的人性,那是无数人一生都追求不到的,那是一个真正的谦谦君子道德义士最高尚的品质,是武林人“侠客”情怀的最佳诠释。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叶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咏春一代宗师。

“桑园叶姓”大少爷

叶问本名叶继问,祖籍南海狮山罗村联星潭头村,祖居位于佛山福贤路,号称“桑园”,为佛山一大家,“桑园叶姓”在佛山,可谓是无人不知。

叶问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家教育,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在上学读书之余,他爱上了传统武术,从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十六岁那年,叶问远离南海县,赴港求学,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在香港,叶问得同班同学的介绍而认识梁壁,其后,叶问再随梁壁深造咏春近四年。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7)

推动咏春发扬光大

对于一个习武之人来说,无论到了哪里,武术都是他的立世之本。1949年新中国解放后,叶问开始到香港开馆授徒,开始教授港人咏春拳。刚开始,他在九龙深水埗大街的饭店公会授艺,当时弟子还不到十人,但随着叶问名声越来越响,前来求技者也是越来越多。叶问收徒,不分阶层、不分贵贱,只要是诚心诚意想学咏春的,他便收入门下,悉心教导。他还将咏春拳晦涩难懂的“口诀”、“心法”经过改良,变成简单易学的动作名称,让底层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也能很好地理解咏春拳的奥秘!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8)

叶问与弟子李小龙合影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9)

叶问与弟子梁挺合照

在叶问的精心推广之下,咏春拳在香港遍地开花,成了一个知名拳种,练习咏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在叶问众多的弟子中,还出过两个特别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个是他的封门弟子梁挺;另一个是世界知名的电影明星,“功夫皇帝”李小龙。

如今,在叶问及其众多弟子的不懈努力下,咏春拳术推广到了世界上60多个国家,弟子门人近200万,为传播中华武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毫无疑问,叶问在中华武术的传播上,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他将咏春拳这样一个地方小拳种,推向了世界,让咏春变成了世界闻名的拳术之一。他在咏春拳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0)

叶问纪念馆

咏春拳一代宗师,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之敬仰。它不仅承载着佛山的功夫文化,向全世界武术爱好者和旅游者展现着“中国功夫“独一无二的魅力。更为后世传播叶问精神,发扬咏春拳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

荧幕里的功夫之王——李小龙

武术大师霍元甲被人毒死。

日本人闯进灵堂,送给精武门一块“东亚病夫”的牌匾,极尽羞辱。

陈真走进了虹口道场,轻描淡写地说:“我是精武门最窝囊的徒弟,我想试试日本拳头的味道。”

一群日本武士将陈真团团围住,陈真脱掉上衣,动用“李三脚”、“地躺拳”、“双节棍”将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之后,陈真穿上衣服,对着散落一地,伤残的日本人说:“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

这是电影《精武门》最精彩的一段,李小龙把一个有情有义,有强烈民族自尊心,敢做敢当的陈真表演得入木三分,激励着年轻人奋发向上,让每个中国人拍手称快。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1)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2)

这是李小龙的巅峰之作,也最能代表他拳拳到肉的打斗风格,更能体现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这就是赤手空拳,三招五势,击打得五洲震荡、四海翻腾的李小龙。这就是把中国功夫挂满了世界荧屏,让世界在友谊、正直、诚实中感动的李小龙。他是年轻人心目中永远的蛟龙,他用32岁和四部半电影缔造了不朽的东方传奇。

1.拜师学艺

1940年11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市的中华医院,一个有四分之一德国血统的男婴降生了。这个混血儿,将在美国开辟一个新的功夫时代,他最终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的偶像级人物。父亲给他取名李振藩,而中国人更喜欢他的另一个名字李小龙。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香港著名的粤剧武生,在太极拳上造诣深厚。他的爷爷李震彪,武艺高手,是在刀口上谋生活的镖师。李小龙从小身体瘦弱,为强身健体,六岁开始,父亲就教他太极拳。习过武的李小龙,身体强健了,但不是听话的优秀生,而成了街头小霸王,几乎每天都和人打架,目的就是处处都要比别人强。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3)

1950年,李小龙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细路祥》,片中饰演一个成天找人打架的街头小混混,从好变坏,从坏变好的孤儿,就是李小龙的原型。14岁,李小龙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他刻苦练习,边走边学,拳不离手。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等。

由于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李小龙从小就很爱国,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1958年,牛气十足的李小龙在香港九龙街头消失了,他去了哪里?

2.独创截拳道

李小龙带了一百美金漂洋过海,离开香港。因为李小龙成天打架斗狠,父亲总梦见儿子被人砍死,经常半夜惊醒。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周全,父亲只好让李小龙到他出生的地方去念书。

李小龙到了美国,勤工俭学,生活很艰辛。上大学后,他主修专业是戏剧,旁听了哲学和心理学。这为他以后提升武思想和创立“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的截拳道思想打下基础。李小龙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不但勤习中国拳术,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从中学习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提高技击水平。正如他所说:“一个人应该时刻追求进步,不要固步自封。”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4)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5)

1962年4月,西雅图唐人街破旧楼房的地下室,李小龙的“振藩国术馆”成立了,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间武馆。中国功夫以及功夫电影的辉煌就在这间不起眼的地下武馆里,悄然铺张开来。后来李小龙又在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他的徒弟不分民族,种族,肤色,以武会友,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共同提升。李小龙和徒弟们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有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弟子严镜海的引见下,李小龙认识了美国空手道协会的主席艾伯嘉。

1964年8月2日,长堤空手道大赛上,中国人第一次惊艳亮相,一袭黑衣,闭目粘手、单手二指俯卧撑、无影拳、寸拳和连环飞踢,这个一出场就技惊四座的表演嘉宾就是李小龙。他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方向,一夜成名,跻身美国武坛。

此后在艾伯嘉举办的各种活动上,李小龙频频现身,与各国各门各派的武术高手,切磋交流,为截拳道的诞生,提供了绝佳平台。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1967年11月,在世界上最权威的武术杂志《黑带》里,连载两篇有关李小龙的文章,在这里,他首次公开了自己独创的武学体系,并正式公布其名称为截拳道,是他生命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在截拳道诞生时,李小龙在传统武术界遭遇了空前的孤立,处在艰难的行进中。面对困境,李小龙永不言弃,仍坚守着武馆。

那么,李小龙又是如何成为万人追捧的功夫巨星呢?

3.功夫巨星

机会总是眷顾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1970年,李小龙回香港探亲,此行彻底扭转了他的演艺生涯。李小龙参演的《青蜂侠》,在美国反响一般,而在香港播出反响极大。因为在白人一统好莱坞的当年,李小龙打入《青蜂侠》足以成为所有华人的骄傲。李小龙深切感触到同胞们对他的厚爱,自己其实也深爱着这片土地。

1971年初,香港嘉禾影业公司的老板邹文怀向返回美国的李小龙发出邀请。邹文怀给李小龙寄了几张所谓经典香港功夫片,李小龙看后说:“片中的武侠只有武,为打而打,没有侠的味道,如果我演,我会演得更好。”邹文怀相信李小龙,合作谈成了。

聪明人和聪明人打交道,往往会创造奇迹。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1971年10月30日在香港全面公映,首轮创下319万港币的票房收入,成为当时港产片的历史总冠军。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6)

李小龙突破了武打片报私仇的狭隘观念,提高到民族精神的高度,有武有侠,让功夫片有了灵魂。

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并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的游戏》。《猛龙过江》正式上映,仅香港一地就创下票房纪录的新高峰。李小龙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这时,美国华纳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7)

1973年3月,李小龙暂停《死亡的游戏》的拍摄,开始拍摄华纳与嘉禾共同打造的《龙争虎斗》,并担任了主角。7月26日,《龙争虎斗》在美国放映,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在票房上击败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级好莱坞大片,好莱坞新的功夫片由此诞生。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8)

这是那个年代李小龙创造的另一个奇迹,他用电影传媒把中国功夫展现给了世界,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功夫。

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

回望李小龙的一生,一个从六岁学武,二十岁迷上哲学的男人,超越了民族、国家和肤色的界限,为无数人带去了尊严和理想。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19)

他的电影爱憎分明,正气凛然,充满爱国情义,道出了大多人的心声,通过电影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部分文化。他被誉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美国人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虽然李小龙英年的早逝,令好莱坞为之惋惜,世界影迷为之伤痛。但他的精神永存,他传奇的一生永远鼓舞着每一位华夏儿女。

结语:中华儿女当自强

黄飞鸿、叶问、李小龙,这几位武学大家之所以能够家户喻晓,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故事被多次搬上荧幕,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中华武术自强不息和中华民族在困境和坎坷中奋发向上的爱国精神。

中山十大民间武术(岭南武术故事武林三山)(20)

傲气面对万重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胆似铁打骨如金钢

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壮

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

我是男儿当自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