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由来(不到黄河心不死)

早年间,黄河边上有家姓赵的财主,有地五六十顷,还在黄河码头养着大量船筏水手,又开着油酒缸坊买卖,大半个河曲县是他家的天地。可这赵财主就是人丁不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秀梅。这秀梅姑娘长到十七八,生得眉清目秀,是百里挑一的好模样,又心灵手巧,能描龙绣凤,会做花灯彩画。每年七月十五河神庙赶河灯庙会时,秀梅姑娘做的河灯最好看,人们夸她是“河灯仙子”,河畔那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少爷们爱得眼里流血。赵财主也觉得自家女儿长得如花似玉,定能高攀,配一个财大气粗的高门大户子弟为婿。谁知这秀梅姑娘偏偏想的和父亲不一样,对那些花花公子她一个也看不上,偏偏爱上了给她家扛长工的水手何喜。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由来(不到黄河心不死)(1)

何喜生来命苦,从小失去爹妈,流落在黄河畔上,靠捞鱼捡河柴糊口度日,因此也就练出了一副好水性,能钻入河底一直凫到黄河对岸。长到20出头,更是出脱得身强力壮,水艺高强,成了黄河畔上一条知名的好汉。而且,他为人忠厚勤劳,人们谁见了谁夸。

这年,又要过河灯庙会。提起这河灯庙会来,不仅河曲县人人皆知,而且也是黄河两岸秦、晋、绥(绥远,今属内蒙古)三省边境闻名的盛事。每到七月十五这一天,县城西门外河畔的大渡码头河神庙上,总要张灯结彩,白天唱大戏,晚上放河灯,方圆百里都有人赶来看热闹,号称“万人灯会”。县城附近的大家小户、男女老少,每人都要做一盏漂亮的河灯,俗称“长命灯”。到了晚间,会首一声令下,将灯一齐放进黄河水中,河面上花灯一片,十分壮观。据说这是在给河神爷庆寿哩,谁家河灯做得样式好,照得亮,在河面漂流得时间长,谁家就一年通顺,事事如意;不然的话,就要生灾害病,祸多吉少。为此人们都是尽心尽意地制作,但谁也比上秀梅姑娘的好。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由来(不到黄河心不死)(2)

这一年,她扎的是一盏荷花式宝莲灯,一进会场,就惊动了观灯的人们,连连夸说:“好灯!好灯!”可是,好灯还得有个好人放,姑娘们都不会水,得请一个会水的小伙子来放,这样才能把河灯放在河中心,才能漂得快、漂得远。按照习惯,当姑娘们选好放灯的小伙子以后,两人还要举行“拜灯”仪式,要在河神佛像面前烧香叩拜,祈求放灯顺利。“拜灯”后,还有一个小意思,就是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就赠给一件绣荷包或戒指之类的信物,表示恋情;如果无意,就送几个铜钱,作酬谢。所以,男女青年“拜灯”的场面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秀梅姑娘人好、灯好,当然就更加引人注目。只见她不挑张公子,也不挑王少爷,偏偏选中了水手何喜。两人拜灯后,秀梅姑娘又赠给何喜一个鸳鸯戏水的绣荷包。会场上一下子就沸腾了,有的惊讶,有的羡慕,有的当面向何喜表示祝贺。

这时节,只听得“通通通”三声炮响,放灯开始了,刹那间,万盏花灯齐明。何喜手捧秀梅姑娘的宝莲灯,首先跳进了黄河。他像燕子点水似的,几下就游到了河中心,将灯放到了浪尖上,然后又迅速回到岸上。与此同时,别的花灯也陆续都放进了河里,河面上被照得通明透亮,像一条翻腾的彩龙。秀梅姑娘的宝莲灯漂在最前头,岸上观灯的人们无不喝彩叫好。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由来(不到黄河心不死)(3)

可那赵财主听狗腿子汇报了放灯的情况后,大动肝火。他把女儿叫到身边,痛骂道:“好你个不要脸的东西,一个大家闺秀,竟和一个长工穷小子厮混,成何体统?从今以后,不许你再去外面乱窜,不许和那个穷小子来往!”这赵财主一向心狠手毒,果真把女儿锁进绣房,连门都不让出。同时,他又让狗腿子们把何喜抓来,毒打一顿以后,发落到黄河上,让何喜跑长河拉大船去了。所谓跑长河,就是从河曲起身,拉上船去内蒙古河套地区,往返运送粮油,春去秋回,一年一次。途中到处是天险,往往是出去的人多,回来的人少。赵财主这样做就是想让何喜葬身黄河,既割断女儿的痴情,又解他的心头之恨。

这下可苦了秀梅姑娘。她被锁进绣房,看不到黄河,见不着何喜,整天哭哭啼啼,不进饮食,不久就病倒了。她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嘴里只管喊叫:“我要见黄河!我要见黄河!我不见黄河心不死!”赵财主见女儿病成这样,也着了急,犯了愁,赶紧四处求医问卜,给女儿治病。可是,医生巫婆神汉请了不知有多少,女儿的病不但不好转,反而越治越重。

这天,赵家门口突然走来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叫花子,说是他能治好赵小姐的病,还说他敢拿人头担保。赵财主听说女儿的病有救,忙让人把这叫花子请回家,给女儿看病。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由来(不到黄河心不死)(4)

那人走进秀梅姑娘的绣房,对姑娘说:“小姐啊,你快醒醒吧!你不是要见黄河吗?我就是黄河天神,是专来给小姐治病的。”秀梅姑娘慢慢睁开眼睛,问那人说:“你既是黄河天神,那你见过黄河吗?”那人说:“我不只见过黄河,还见过小姐的鸳鸯戏水荷包哩!”秀梅姑娘听了此话,身上的病顿时去了大半,忙问:“那我的荷包在哪里?”那人说:“你的荷包在黄河里,你见了黄河自会明白。”然后,那人又对赵财主说:“小姐得的就是不见黄河心不死的病。她见了黄河,病自然就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那人走后,秀梅姑娘就哭闹着要去见黄河。赵财主无奈,只好应允。秀梅姑娘梳洗打扮了一番,走出绣房,直奔黄河岸边。这工夫,天色已晚,黄河的涛声格外响亮。秀梅姑娘面对黄河,哈哈大笑说:“黄河啊,我可又见到你了!”话音刚落,就见河面上漂来一个鸳鸯戏水的绣荷包。她非常激动,一头就扎进了黄河里。

秀梅姑娘投入黄河后,赵财主又气又急,慌忙命令船工水手下河打捞女儿,可是,船工水手们折腾了多半夜,也未见到个人影儿。赵财主哭丧着脸,长叹一声:“唉,完啦!”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典故由来(不到黄河心不死)(5)

其实秀梅姑娘并没有死,原来她跳进黄河后,就被何喜接住了。那何喜被赵财主打发到黄河上跑长河后,行到偏关老牛湾,就遇到一股狂风恶浪,将船摔到悬崖绝壁上,船破人亡,只有何喜一人凭着好水性,才死里逃生。他偷偷跑回河曲,听说秀梅姑娘病危,就急中生智,化装成叫花子,去给秀梅姑娘看病。当秀梅姑娘来到河边时,他又暗暗藏在水中,将荷包露出水面,引诱秀梅姑娘跳下水后,他急忙抱在怀里,从水底游到对岸。上得岸来,两人找了个僻静地方,他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向秀梅姑娘细细说了一遍。秀梅姑娘听了,身上的病一下就全好了。接着,两人没敢停留,一直逃到内蒙古大草原上隐居了下来,相依为命,配成终身,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从此,河曲—带就留下了“不见黄河心不死”的典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