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锰电池碱性电极反应式(低应变Zn3V4PO46用作)

武汉大学陈重学副教授Nano Energy:低应变Zn3V4(PO4)6用作“摇椅式”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锌锰电池碱性电极反应式(低应变Zn3V4PO46用作)(1)

【文章信息】

“A Stable "Rocking-Chair" Zinc-Ion Battery Boosted by Low-Strain Zn3V4(PO4)6 Cathode”

第一作者:赵栋

通讯作者:陈重学*,曹余良*

单位: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研究背景】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因其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显著优势,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电池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目前锌负极在水介质中存在枝晶生长、腐蚀和钝化等问题,而且为了满足长循环的要求,锌负极的用量远远超过理论所需量,导致锌负极的利用率极低,整体能量密度受限。开发含锌正极与非锌负极相匹配的“摇椅式”电池是应对上述挑战的一种有效策略,然而,这种能够提供可逆和稳定的Zn2 存储的含锌结构却很少报道。

【文章简介】

近日,来自武汉大学的陈重学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题为“A Stable "Rocking-Chair" Zinc-Ion Battery Boosted by Low-Strain Zn3V4(PO4)6 Cathode”的文章。该文章成功合成了Zn3V4(PO4)6,并首次探索了它的储锌机理,该正极可提供105.2 mAh g-1的可逆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与层状TiS2负极匹配构建了“摇椅式”水系锌离子电池,10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3%。

【本文要点】

要点一: Zn3V4(PO4)6/rGO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简单的喷雾干燥法合成石墨烯包裹的均匀球形Zn3V4(PO4)6/rGO (ZVP/rGO),直径约为1-2 μm。用锌金属作为负极进行匹配,在3 mol L-1 Zn(OTf)2水溶液中测试了ZVP/rGO的电化学性能(图1)。在0.2 C(1C = 110.6 mA g-1)的电流密度下,首周放电为105.2 mAh g-1,平均放电电压为1.5V,在已报道的水系锌电正极材料中位居前列。

在1 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50周没有容量衰减,在第一次循环后库伦效率保持在100%左右,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ZVP/rGO还展现出出色的倍率性能,在2 C、10 C、20 C、30 C和40 C的电流密度下分别提供了99.2、90.6、81.8、73.5和62.9 mAh g-1的容量,当电流恢复到低倍率时,容量仍可以恢复。

锌锰电池碱性电极反应式(低应变Zn3V4PO46用作)(2)

图1. ZVP/rGO正极的电化学性能:(a) 在0.3~1.9 V电压范围内,电流密度为0.2 C时的充放电曲线;(b) 1 C时的循环性能;(c) 1~40 C不同放电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d) 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e) ZVP/rGO正极在第一个循环中的原位拉曼表征;(f) 第一次循环中的原位XRD表征。

要点二:Zn3V4(PO4)6/rGO中Zn2 的储存机制

非原位XPS、原位Raman和原位XRD等测试,以及DFT计算用于分析ZVP/rGO的储锌机制。V4 /V3 的氧化还原电对作为活性位点,可以供2个Zn2 进行嵌入/脱出。原位Raman中V-O-V和P-O-P键合相关的主要特征峰在第一次循环过程中完全保留。

在充电阶段出现的新峰可能是O与V、P键合增强的结果,而由于Zn2 的重新嵌入,这些新峰在放电阶段消失。可逆的Raman光谱结果表明ZVP/rGO在储锌过程中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逆性。ZVP/rGO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单相结构变化可以通过原位XRD测试得到,通过衍射峰主峰的偏移可以计算得到材料的体积变化仅为2.4%。晶体结构的低应变有利于电极的长期循环稳定性。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结果(图2),ZVP晶体中有两个Zn位点, Zn1:Zn2的比值为1:2。通过空位形成能的计算,可以得到从Zn3V4(PO4)6到Zn2V4(PO4)6,再到Zn1V4(PO4)6到,Zn2位点的Zn2 相比于Zn1更容易脱出。脱出前两个Zn2 的理论平均电压为1.65V和1.69V,对应于V4 /V3 氧化还原对,和实验结果比较接近。理论计算得到的ZVP在第一次循环过程中晶胞参数和体积的变化,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证明了ZVP的低体积应变。

锌锰电池碱性电极反应式(低应变Zn3V4PO46用作)(3)

图2. (a) Zn3V4(PO4)6和ZnV4(PO4)6之间可逆相变的示意图;(b) DFT计算预测的平均工作电压;(c,d)Zn2 的嵌入/脱出引起的晶格参数(c)和体积(d)变化。

要点三:“摇椅式”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构建

将ZVP/rGO和层状TiS2进行匹配,成功构建了“摇椅式”水系锌离子电池(图3)。全电池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提供 94.6 mAh g-1的可逆容量(基于正极活性材料的重量计算),平均工作电压约为 0.8 V,全电池能量密度为48.8 Wh kg-1(基于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重量计算)。在10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3%。

锌锰电池碱性电极反应式(低应变Zn3V4PO46用作)(4)

图3. (a)“摇椅式”ZVP//TiS2锌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b-d)ZVP//TiS2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b) 扫描速率为0.1 mV s-1时的CV曲线;(c) 100 mA g-1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d) 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e) 全电池可点亮LED(WHU)。

结论:

总体而言,该工作开发了低应变Zn3V4(PO4)6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层状化合物TiS2匹配构建了“摇椅式”电池,为大规模储能用水系锌离子电池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及经验借鉴。

【文章链接】

A Stable "Rocking-Chair" Zinc-Ion Battery Boosted by Low-Strain Zn3V4(PO4)6 Cathode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2.107520

【通讯作者简介】

陈重学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能源材料化学,包括锂/钠离子电池、水溶液电池以及废旧电池的绿色回收。目前已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共10项。在 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Chem、Electrochem. Energy Rev.、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汽车产业走廊“根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曹余良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化,内容涉及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体系。曾主持了多项国家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领域课题(1项)、973子课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和区域重点项目(1项)等。近年来在Nat. Energy、Nat. Nanotech.、Chem、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Chem、Adv. Energy. Mater.、Nano. Lett.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他引超21000余次,h指数为80,ESI高被引论文23篇,5篇论文曾被选为ESI 1‰热点论文,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年度“高被引科学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