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十大古村落(昆明古村乡情邀请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国庆假日期间,走出城市重回农村的“反向”旅游持续火热。那些散布在昆明周边保存完好、古韵犹存的村落便承担起了让城里人放松身心、重温乡愁,寻找记忆断层的责任。

昆明十大古村落(昆明古村乡情邀请远方的客人留下来)(1)

海晏村是昆明看日落的“网红”地 供图

袁先生来自上海,去年他退休后来到昆明,晋城沙堤村、呈贡海晏村、石林糯黑村、西山区团结街道乐居古彝村……几个月的时间,袁先生的足迹遍布昆明的大小村落。这些古村落不但承载着中国人绵长的情思乡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一座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乐居村一度让袁先生流连忘返。乐居村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龙潭村。龙潭、护寨河、老宅、石板小路在上百年的岁月里一直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古村落。乐居村里,满目清一色的“一颗印”建筑,是一代代村民搭建起来的“古村灵魂”,其中30多栋老屋已有200多年历史,40栋老屋超过100年。一栋栋土坯房以最原始的姿态,顺山就势绵延到山顶,民宿、客栈、酒庄、茶庄、饭庄、画室、烘焙坊等20多种业态在“一颗印”民居里“扎了根”,无数条青石板把一栋栋老屋像血脉一样连接起来,使它有了生命,期待着人们探访、发掘它不为人知的美。

晋宁区上蒜镇牛恋村小渔村村民小组位于滇池南岸,滇池环抱、绿树成荫,尽管人们不再以捕鱼为生,但一砖一瓦都默默承载着古村记忆,是滇池岸边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自然村落。曾几何时,不成熟、不环保的农业发展污染滇池,小渔村房屋凌乱、环境极差,村民们心痛不已,谋求改变。

在昆明对滇池沿岸全面实施违规违建整治的背景下,晋宁区调整滇池环湖路临湖一侧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把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进行生态种植,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小渔村整体环境和风貌明显改善。村集体合力对风格不一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房屋延续传统土坯房建筑和螺蛳壳墙面的建筑形态、材料与色彩搭配,加上竹艺和钢结构的造型组合,复原了小渔村原有斜坡屋顶和村落起伏层次景象。

位于晋城街道的沙堤村同样魅力四射,尤其在丰收时节,金黄的稻浪翻滚,农人的身影在稻田中随风若隐若现,空气中飘扬着稻香和欢笑声,宛如一幅油画。“心在哪里,旅行就在哪里,地点仿佛不是那么重要。”李扬站在青石板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滇池说。李扬在昆明上学,他的老家也是一个小渔村,这份乡情让牛恋村对他而言变得非比寻常。大片的青石板有序铺贴、敲打紧实,复现当年的“渔路”模样,唤醒了久远的渔村记忆。“独特的渔村美景会吸引很多人慕名而来,但更重要的是留下人们的心。”李扬表示,别具自然风情的乡村,在景色愈发优美的同时,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是否能吸引游客留下来并消费,是当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消费趋势在不停转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更多追求自然风情与“乡愁”的人们渴望回归乡村和自然,只有转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升级设施才能留住客人,以期长远发展。不少古村落开始尝试开展更多体验项目:夜游、露营、烧烤、骑马、采摘、非遗体验等活动“火力全开”——从“一日游”到“过夜游”,让游客住下来、留下来。旅游资源不断整合,城乡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乡村借助文物古迹、历史民俗、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方圆

责编:赵萍

编审:李星

终审:周健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