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是哪里的特产(俗称软枣)

导读:俗称“软枣”,集市10多元1斤,山里却烂一地没人要,这是为啥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软枣是哪里的特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软枣是哪里的特产(俗称软枣)

软枣是哪里的特产

导读:俗称“软枣”,集市10多元1斤,山里却烂一地没人要,这是为啥呢

过去的农村大集,一到腊月的时候,是最为热闹的,大家都开始纷纷购买年货。农村大集作为农村购物中心,曾经是相当辉煌的,腊月的大集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买东西的和卖东西的非常的多。过年之前的大集有句老话: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就喜欢柿饼子软枣。过年穿新衣,带新帽。小姑娘爱美,很喜欢买一些绢花插在头上,过年的时候花枝招展看起来很漂亮。而小男孩则是淘气爱闹,炮仗是过年时候的最爱。

那些没有牙齿的老太太,过年的时候,格外钟情于柿子和软枣。这两种美食不但甘甜可口,而且格外的软糯,即便是没有牙齿也能够吃得掉。农村有句老话叫: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软柿子吃起来口感更好,而且自己没有牙齿对于硬柿子也享受不了。后来这句老话也被寓意为专门捡好欺负撒气的含义。柿子是柿子削皮脱水后的制品,口感软糯甘甜可口。而软枣则是另外一种受老人喜爱的美食。

软枣曾经一度风靡一时,在北方很多地区是年货必备,这种美食是过年时候待客的首选,这也源于过去北方地区冬季水果匮乏。而柿饼子和软枣相当的耐贮藏,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过年的必备产品,被大家当作待客使用。柿饼子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但对于软枣这种美食,经过这些年的萧条之后,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何物。主要源于也源于软枣这些年确实走了下坡路。跟过去相比较,软枣的地位呈直线下降态势。

软枣曾经很受欢迎,是大集上的香饽饽,十几块钱一斤非常的好卖,现如今这种美食却逐渐被大家抛弃,在一些山区成片的软枣深秋结果之后,直到冬天掉落一地依然无人要,软枣是农村的俗称,由于颜色乌黑,也被称为:黑枣。虽然名字叫枣。但其实跟枣树是半点关系都没有,只不过外形大小长得像枣而已。民间有句老话:一日三颗枣,健康永不老。这句老话据考证指的并非是常见的红枣,而是指的软枣。

软枣种植历史悠久,相比红枣历史更加的久远,由于软枣营养丰富,是冬季非常耐贮藏的食材。所以就有了一日三颗枣的美誉。软枣其实并不是枣,而是跟柿子是近亲。是一种柿科植物,所以软枣青涩时候的模样,不论怎么看都跟柿子非常的相似,只不过个头缩小了很多倍而已。软枣学名叫:君迁子,是一种多年生柿科小乔木。北方山区多有野生,也曾大量进行人工种植,在软枣行情颇佳的年代,有着很不错的经济效益。

软枣深秋成熟,成熟之后的软枣颜色黑紫,经过干燥脱涩之后,就能够长久地存放。软枣糖分极高,吃起来软糯甘甜,是很受人喜爱的一种冬季美食。这几年软枣走了下坡路也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冬季水果逐渐丰富;北方地区由于地域的原因,冬季的时候,水果是非常匮乏的。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很多生鲜水果价格高得离谱,软枣自然就成了过年的首选。大家很热衷购买软枣在春节食用。随着这几年生活条件变好,各种各样的水果充斥着日常生活,过年期间水果更是扎堆上市,选择性多了之后,软枣这种历史悠久的美食,就逐渐边缘化,一直到现如今变得特别的落寞。

软枣不宜多吃;软枣糖分极高,偶尔吃几颗感觉相当不错,但吃多了之后会明显感觉到甜腻。除了会觉得腻之外,软枣毕竟是一种柿子,吃太多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明显感觉胃下沉,有种坠着的感觉。吃多了还会引发上火,有人因为吃软枣过多,导致第二天拉不出来。所以软枣虽好,但不宜多吃也是其自身的一个弊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吃软枣的人越来越少。

农村留守人员越来越少;现如今的农村已经成为386199组成的大军,38指的是妇女节,六一则是儿童,九月九是重阳老人节。现在的农村大都已经成为了老人孩子和妇女为主。哪些青壮年无一例外都要外出打工赚钱养家。软枣的行情每况愈下,加上价格低廉收购商减少,在家里留守的青壮年减少,也就导致了软枣经常掉了一地却无人采收的情况出现。主要原因当属软枣这些年的行情确实不理想,销量变低价格下滑,让村民的种植热情随之下降。

软枣虽然这些年行情不佳,但在一些山区和农村,软枣树依然很多见,这种柿科植物生命力旺盛,对于环境要求极低。在一些极为贫瘠的地区依然能够很好地生长,而且生性耐旱,加上病虫害很少,所以软枣的数量依然不少,虽然软枣行情低落,但软枣树却是嫁接柿子树的上好跕木。所以说这种树木还是有很高的存在价值的。对于这种颜色乌黑的软枣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