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

2004年1月,经过十年的论证与探索

凝结了众多科学名家智慧结晶

汇聚了亿万国人期待的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正式立项

这项工程按照

“绕、落、回”的三步走步骤

稳扎稳打进行实施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

绕 :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

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

回: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

中国探月工程标识:“月亮之上”

嫦娥一号:中国人的首次深空之旅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

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零窗口”发射成功。 摄影 王泗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0秒

古老神秘的大凉山深处升腾起一柄明亮的火把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

我国首颗深空探测器——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科技人员正密切关注“嫦娥”动态

嫦娥一号迈出了探月工程三步中“绕”的第一步

共肩负四大科学目标: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厚度、

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5)

嫦娥一号运行轨道示意图

卫星经过三次变轨、三次近月制动

终于进入环月工作轨道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6)

完成我国首次近月制动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参试人员合影留念。

2007年11月26日9时40分许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

正式发布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7)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正式对外发布。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8)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

在经过494天的飞行之后

2009年3月1日

嫦娥一号以撞击月球的方式

结束了它的工作使命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9)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

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

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嫦娥二号:新闻联播首次被“抢镜”

嫦娥二号发射实况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的稳健操作下

作为“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的嫦娥二号

再次实现“零窗口发射”

创造了首次在国庆节发射卫星的历史

并首次以画中画的形式“抢镜”新闻联播

这个排面也是相当大了……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0)

在此次任务中

中国航天人使用长三丙火箭

首次突破直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

相比“大姐”节省了7天的入轨时间

实现高可靠零窗口发射

节省了大量燃料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1)

首次实现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

和近月点15公里的低轨绕月探测

得到了图像分辨率1.3米的

虹湾局部三维影像图

为“三姐”着陆找好了“落脚点”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2)

获取世界上首张7米分辨率100%覆盖的全月图

并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从月球轨道

飞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展科学探测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3)

在完成了一系列既定科学试验任务后

尚有余力的“二姐”选择了奔向更深邃的太空

2012年12月13日,飞行历时两年

嫦娥二号卫星在与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交会

太阳翼监视相机首次为人类获取了

这颗小行星的证件照

圆满完成了扩展与再拓展试验任务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4)

嫦娥二号间隔拍摄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

目前“二姐”已经成为了一颗人造地球小行星

距离地球超过四亿公里

预计2020年

“二姐”就将“回归”到距离地球最近的地方

嫦娥三号: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月球表面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5)

2013年12月2日

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嫦娥三号

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中的首发先锋

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

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无人探测器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6)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7)

两器互拍

嫦娥三号探测器

由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

月面巡视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组成

于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

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8)

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

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

直到2016年8月4日才正式宣布停止工作

超期服役19个月的“三姐”

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

其拍摄的人类时隔40多年

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及数据已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19)

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着陆器周边360°范围的全景镶嵌影像图,采用方位投影方式表达(2013年12月17日至12月18日摄)

嫦娥五号T1试验器:低调的探路先锋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0)

嫦娥五号t1试验器发射现场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不到一年

2014年10月24日

我国又向月球发射了一颗卫星——

绰号“小飞”的“嫦娥五号t1试验器”

一看名字就知道它与“嫦娥五号”有关系

然而,长期以来“小飞”的存在感始终略低

但它作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在中国探月史上的地位绝对不可动摇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1)

“小飞”长这样

2014年11月1日

绕月球一周后的“小飞”

在距离地面5000公里的高度

将返回舱以“跳跃式再入”的方式“抛”回地面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2)

“小飞”返回舱由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成功回收

最终,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点

精准着陆,成功回收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你以为“小飞”的使命就这么完了吗?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3)

嫦娥五号T1试验器运行轨道示意图

返回舱返回后

服务舱绕地球抬升再次返回月球

默默地开始为后来者们“打前站”,其中包括: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4)

小飞拍的这张地月合影就是现在的“鹊桥”视角

验证了“鹊桥”中继星的轨道技术

验证了嫦娥五号的绕月轨道

为未来的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

都找好了最舒服的“落脚点”

……

默默耕耘,承前启后

只为五星红旗在更遥远的深空飘扬

“鹊桥”:让月背与地面“零距离”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5)

众所周知

我们知道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月球背面一直是测控与通信的禁区

由于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

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

所以必须要借助一枚中继星

搭建起联通地面与月球背面的通信桥梁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6)

嫦娥四号中继星工作原理

2018年航天日

嫦娥四号中继星正式命名为“鹊桥”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7)

中继星命名发布会现场

2018年5月21日

嫦娥四号的通信先锋——鹊桥中继星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踏上征途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8)

“鹊桥”升空现场,长四丙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登场亮相。

6月14日

“鹊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

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

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29)

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

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0)

跟随“鹊桥”共同启程的龙江二号拍摄到的地月合影

“鹊桥”已经实现了前无古人的壮举

宁静的月球背面终于有机会

迎来第一个来自地球的访客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1)

嫦娥四号工作示意图

2018年底

嫦娥四号即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代表全人类

正式踏上前往月球背面的征途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2)

而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还将在月球实现采样返回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3)

实现载人登月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4)

乃至飞向更加遥远的深空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5)

中国火星探测器设想图

向广袤宇宙传递中国声音!

在浩瀚星河书写中国奇迹!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6)

中国航天,未来可期!

▋来源:我们的太空 ▋编辑:冯 鑫、吕炳宏 ▋邮箱:ourspace0424@163.com

嫦娥奔月主题活动网络图(嫦娥姐妹秀)(3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