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内容(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文化博览)

点击 “宣 讲 家 网” 可以订阅!

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内容(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文化博览)(1)

我打算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进行阐释:

第一,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这句话阐明了传统美德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与之相应的民间“国学热”也一直在持续升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质,就是伦理本位、道德至上。

第二,我们要讲一下传统美德的历史演变过程与基本精神,也就是从周代至今传统美德德目的发展情况。因为涉及的德目比较多,大部分我们只作简单讲解,遇到个别对加强个人修养具有启发意义的德目会着重展开,讲得深入一些。五四运动以来,人们普遍受到西方道德观念的影响,对中国自己的传统美德不够重视,所以我们会连带着把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这部分做一个总结和着重强调。

第三,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我会向大家说明传统美德对国家民族的复兴、人民生活的幸福,对实现中国梦都发挥着哪些重要的积极作用,以及它对个人修养的提高有什么帮助。在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的丰富促进了人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忧虑,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讲授,可以帮助大家有效加强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

这三个问题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第一个是前提;第二个属于知识的分享,也是我们重点讲解的部分;最后一个是现实发用的东西,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明确几个概念,道德、传统道德和传统美德分别指什么。从字面上看,这三个概念构成了总属关系。

大家每天都在用“道德”这个词,“道”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规范。比如后面我们会讲到孟子倡导“五伦”(五种人伦关系):父子有亲(亲情)、君臣有义(节义)、夫妇有别(区别)、长幼有序(主次)、朋友有信(信任),这就属于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规范。“德”是人的品德和情操,朱熹《论语集注》有言:“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就是说个人品德的形成是来源于实践的。

“传统道德”是什么?“传统”一词一般属于文化学的范畴,指的是过去的但是对今天仍然有价值的一些东西,如果它不具有现实价值或完全消亡了,那它就会变成陈列在考古博物馆中的展品,不再属于传统,而是成为了历史。除了文化学上的意义以外,它还是时间概念,指我国先哲概括创造出的道德规范。这里的先哲大多指的是民国以前的哲学家、思想家,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倡导的女性解放、男女平权、走出家庭等,都属于现代道德观念而不属于传统道德观念。除了是由先哲创造的理论、思想观念以外,传统道德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它必须是在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所长期践行的一种实践文化。

那么“传统美德”是什么意思呢?它包括在“传统道德”的概念里,是对“传统道德”这个总属概念作出的进一步的价值界定。所谓“传统美德”,指的是“传统道德”中那些以当今时代为衡量标准,仍然合理的成分和精华部分。单论“传统道德”的性质,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好的我们称为精华,不好的就是糟粕,区分它们的好与坏,就需要以今天的时代标准来开展价值厘清的工作。在区分的过程中,孰好孰坏很可能会引出分歧和争论,比如孟子讲“男女有别”,但是自五四运动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男女平等”,这两种观念有没有冲突?后面我们会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个大问题主要讲的是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道德概念基本厘清之后,再来看有关文化的概念。

文化或文明,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在器物、制度、观念这三个维度上创造的一切成果。反过来说可能更好理解,那就是要与不由人创造的东西区别开来,即自然形成的都不属于文明,人类文明必须是由人创造的。现在我们考古发掘出来的陶器,使用的手机,修建的建筑,无论是西方的教堂还是中国的四合院,全都代表了文明发展的程度。除了器物以外,文明还包括对制度和观念的创造。我国之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正是因为有了礼制的影响。儒家十三经里有三部关于“礼”的专著——《周礼》《仪礼》《礼记》;其中“周礼”是官制,“仪礼”是贵族的生活方式,“礼记”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从狭义上说的文化,指的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为内核,经过历史传承积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思想和观念。

作者: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肖群忠: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内容(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文化博览)(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文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