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病救助标准(重庆市慈善条例今年9月1日起施行)

7月22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慈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重庆市大病救助标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重庆市大病救助标准(重庆市慈善条例今年9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大病救助标准

7月22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慈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每年9月5日所在周为“重庆慈善周”。

同时,《条例》限定个人求助的条件是个人为解决本人、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困难的需要。

每年9月5日所在周为“重庆慈善周”

《条例》首先明确了慈善工作的原则,要求慈善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合法、自愿、诚信和非营利的原则。

《条例》还规定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所在周为“重庆慈善周”,期间,相关部门、单位和慈善组织应集中开展慈善宣传,推动慈善活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家庭。

《条例》要求,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等对其发布的个人求助信息负有核实、风险防范提示、违法行为报告和协助处置责任。

另外,《条例》还规范了经营性所得用于慈善捐赠的行为,要求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开展演出、比赛、销售、拍卖等活动,承诺全部或部分所得用于慈善目的的,应当事前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并不得指定捐赠人的利害关系人为受益人,应当约定捐赠的具体比例或金额、用途及履行时限,对外宣传不得有虚假或引入误解的内容,并且按协议履行捐赠义务并向社会公开。

不得利用个人求助实施公开募捐

针对网络平台上个人求助请求捐款的信息较多,不少市民都曾捐款,但却难以核实被捐助人的真实情况等现象,《条例》特别对个人求助行为进行了规范引导,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个人求助实施公开募捐行为。

《条例》规定:个人为解决本人、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困难的需要,可以向慈善组织或者所在单位、城乡社区组织等求助,也可以向社会求助。求助人应当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不得以虚构事实、夸大困难等方式欺骗、诱导他人捐赠。

如果是个人求助,求助人应当合理确定求助上限,公开受助款物用途以及剩余款物处理方式等内容。

受助款物达到求助上限、求助目的已经实现或者受助情况发生变化不再需要救助时,求助人或者相关人员应当及时发布不再接受捐赠的信息。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