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

姜是老的辣,面对这个金光闪闪的九五之尊皇位,这场叔侄之争,千古争议。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

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侄子。

或许人们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朱元璋会将皇位传给孙子,而不是传给儿子?难道是朱元璋的儿子们不能胜任?

事实并非如此,朱元璋本将想将皇位传给长子朱标,但朱标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可谓英年早逝。

朱标是朱元璋与马氏在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时所生,算得上在金戈铁马中成长,他陪伴着朱元璋早年的戎马生涯。所以,朱元璋对这个长子,于感情上,特别钟爱。

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1)

加上朱标生性儒雅好学,文韬武略,相比其他皇子,他的优秀是有目共睹,奈何白发人送黑发人,未等到朱元璋退位,朱标先行离开人世。

按理说,既然长子已逝,朱元璋当立其他皇子继位,可他借鉴历史,为避免皇子皇孙们的夺位之战而给江山带来创伤,决定按照传统礼制让长孙朱允炆继皇位。

其实这当中有礼制名正言顺的理由,更有朱元璋个人偏好的成分,朱允炆极像朱标,温文尔雅,对儒生非常敬重,这在当时朝廷重武的氛围里,难能可贵。

于是,朱元璋权衡再三,在皇子们的虎视眈眈之中,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皇子们自然有些不服气,如果是大哥朱标继位,他们无可厚非,但现在是自己的侄子来传承,身为长辈,无论如何都难以臣服。

于是那些皇子,像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第五子朱橚,第十三子朱桂,第十八子朱楩等等,皆对这个侄子朱允炆蠢蠢欲动,而这些人当中,数第四子朱棣的实力最强,这与他个人才华、身世有关。

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2)

二、箭在弦上,风起云涌。

朱允炆登基后,为了稳固江山,立马进行削藩,因为他有驸马梅殷的辅佐(朱元璋生前密命交待),还有心腹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帮忙,削藩之事,非常顺利,许多藩王纷纷倒下,但碰到燕王朱棣,甚为棘手。

这当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朱棣的岳父是徐达。徐达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行军打仗之事,徐达了如指掌,所以朱棣耳濡目染,练就一身非凡的军事才华。

而且,朱棣受徐达的庇荫,许多旧部将愿意死心塌地扶持朱棣,对于朱允炆,于他们眼中,仅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罢了。

在地理位置上,朱棣的藩地在燕京,离当时明朝的都城南京甚远,他当藩王的时候,常年受朱元璋的指示,与蒙古兵交战,实战经验非常丰富。朱允炆登基之后,朱棣颇感失望,未雨绸缪,招兵买马,广积粮草,甚至将投降的蒙古兵纳至自己的军队之中。

朱允炆的应对之策,是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扣在南京,虽然口头上说让他们辅助朝廷,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牵制朱棣的权宜之计,这也确确实实使得朱棣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双方只能按兵不动,仅是暗中互派探子去摸清对方的实力,如此来来往往,僵持将近一年的时间。

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3)

三、朱允炆的心慈手软,朱棣的骂名。

朱棣的三个儿子扣在朱允炆的手中,就像被点了死穴般,动弹不得,但他是有野心的人,所以他使用诡计。

姜是老的辣,朱棣满口胡言,说愿意忠心耿耿归顺朝廷,不可能背负千古骂名违背先皇的旨意,并且最后装疯卖傻,又是吐血又是气若游丝的样子,故意造成假象,让朱允炆的探子信以为真。

朱棣以身体有恙时日无多为说辞,恳请朱允炆让他的三个儿子回到燕京以便交待后事。朱允炆的心腹大臣们极其狐疑,为留一手,反复相劝勿放走朱棣的三个儿子。

奈何朱允炆年少不更事,不懂人心险恶,又是深受儒学影响,这种人之将死的请求,于礼于心,岂能无动于衷,况且这位叔叔也为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4)

历史就是这样改变,朱允炆草率地放走了朱棣的三个儿子,让他们回到燕京。朱棣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开手脚,抓到朱允炆派来的探子,以清侧君之名,兵强马壮,浩浩荡荡从燕京出发,进军南京,即是史上的"靖难之役",时长三年。

这场皇权的叔侄之争,最后朱棣胜利夺位,南京的宫廷变成一片火海,而朱允炆不知所踪,有说他被烧死,有的说他逃离南京出家当了和尚,这都是民间撰写,没有正史记载,反正客观的讲,明朝十三陵中,确确实实没有安葬朱允炆。这个明朝第二位皇帝,仅在位四年,最后的去向,成了不解之谜。

朱棣也由此背负历史的骂名,毕竟是造反之事,而且朱允炆是朱元璋名正言顺的指定传人,重要的是朱允炆不是暴君,是仁义施政的清君,相比之下,朱棣非常暴戾恣睢。

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5)

朱棣的暴戾恣睢与功名。

朱棣攻陷南京之时,对于朱允炆的旧臣,要么撤职发配边疆,要么就地处死,对于不愿意归顺的影响力极大的大臣,亦毫无怜悯的惜才之心。

当中尤为出名的是儒学大成者方孝孺,朱棣劝其归顺,并且写天下诏书,但方孝孺认为朱棣所作所为,是谋反篡位,违背天理人伦,拒绝臣服。朱棣盛怒之下,对方孝孺实行史无前例的诛灭十族。

至于南京宫廷里的宫女,还有旧臣的妻女,朱棣更是残忍,将他们发落给将士,任其蹂躏,甚至人死之后,将其尸体喂于畜生,极尽惨绝人寰之手段。

同时,朱棣认为南京已是死城,充满晦气,而燕京是他的发祥地,于是动用上百万民工,在燕京大兴土木,将明朝的都城由南京迁往燕京,当中的劳财伤民,可想而知。

朱棣本人并不承认是继承了朱允炆的帝位,对天下诏书的内容里,直接写成是继承朱元璋的帝位,然而史实就是史实,后人的笔墨,不可能由他的主观而改变,哪怕他是九五之尊,掩盖得了一时,掩盖不了后世。

当然,他在燕京定都之后,亦施行了许多利国利民政策,文治武功,使得明朝国力进一步鼎盛,这是他的功绩所在。譬如他命令解缙、姚广孝等人编写《永乐大典》,这部书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伟大成就。

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6)

朱棣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精力最旺盛,也是最闲不住的皇帝,登基之后,五次征战蒙古,收复安南,使得边疆安宁,为明朝争取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

即使他驾崩,亦是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这让人有些感慨,他如此大逆不道的谋反篡位,不曾享受于声色犬马,而是依然在烽火狼烟中征战不已。

这种勤勤恳恳的特性,又颇有功绩的结果,使得他的骂名变得淡薄许多,甚至人们认为他的谋逆是才华横溢的不可挡,毕竟他当政后,明朝国力确实大增,单单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为世人所赞叹。

朱棣晚年期间,对朱允炆多少是愧疚的,所以召回朱允炆的旧臣,那些发配边疆的,就地撤职不任用的,若是尚在人世,基本官复原职,甚至对其家属有财政补偿。

这些仁义措施,大概是他自知将不久于世,想留个清名,毕竟他深知后世之人,会对他有个评价,若背负骂名,可能他担心在九泉之下,亦不安宁。

明 帝 朱棣(明朝十六帝之朱棣)(7)

帝王之家的是是非非。

帝王之家的尔虞我诈,于老百姓眼中,如同家常便饭般的事情,而至于其中的对对错错,从来是成王败寇。

如果要评论出是非,对平民百姓而言,自然是谁为皇上,实施了仁政,使得生活不再水深火热,不再流离失所。

朱允炆的正统传承也罢,朱棣的谋反篡位也罢,历史的必然与偶然在不断地进行,它映现的是体制、人性等等因素,对于帝王之家,那个金光闪闪的九五之尊皇位,从来充满了诱惑与陷阱,而且深藏功与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