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1)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为了庆祝新年而在除夕之夜举办的,全国数亿热心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从1983年开办至今,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受关注,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艺性晚会。这台晚会也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

1956年的《春节大联欢》

并非春晚

1955年,是“一五计划”的第三个年头,是新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了新版人民币。这一年,在新疆黑油山南侧1号井开始喷油,自此,克拉玛依油田名扬四海。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89亿吨,和棉花双双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年,兰新铁路上的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湖北的武汉长江大桥也已经开始动工修建。“社会主义”成为这一年的主题词。在当时的人们看来,1955年是中国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为了庆祝祖国1955年的伟大成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邀请各界人士,举行春节大联欢。所以,1956年便产生了《春节大联欢》这部在一个特定年代背景下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此后没有继续拍摄这种春节联欢会。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2)

这台晚会的男报幕员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郭振清。1952年,郭振清主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六号门》,从此为人们所熟知。就在1955年,他又刚刚主演了电影《平原游击队》,游击队长双枪李向阳的形象正在深入人心。郭振清长得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十分符合那个时代工农兵的形象。初涉银幕的他用不很标准的普通话说:“同志们,1955年胜利地结束了,我们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高潮里,进入了1956年。”将联欢会拉开了序幕。《向社会主义前进》,是影片上压轴的大合唱,由周小燕领唱。当时并发行了纪念徽章。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3)

担任联欢会报幕员的郭振清

《春节大联欢》可称得上新中国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当时的背景下,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以及著名工商界人士老舍、巴金、周立波、杜鹏程、孙谦、陈其通、袁雪芬、梅兰芳、侯宝林、钱学森、华罗庚、郭沫若、荣毅仁、乐松生、郭兰英、张瑞芳、白杨、赵丹等都参加大联欢,并出现在屏幕上。从中我们可以领略那个年代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浓烈氛围。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4)

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夜行记》

首届春晚究竟是在哪一年?

其实,从1979年起,中央电视台就陆续恢复文艺节目的播出了。1980年前后,春节都有文艺晚会,类似于春节晚会的节目有1979年举办的《迎新春文艺晚会》和1980年组织的《八十年代第一春》春节文艺晚会,1981年和1982年应该也有类似的晚会,文艺编导邓在军、杨洁等人都办过文艺晚会,许多知名艺术家和优秀文艺节目频频亮相,但这些晚会是录像播出的,虽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节目素材,但是作为现场直播并正式命名为春节晚会,是从1983年这次春节晚会开始的。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5)

1983年,侯宝林和首届春晚主持人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在一起

首届春晚竟是一个偶然事件?

创办1983年春晚的想法,是时任中央电视台导演的黄一鹤和一些青年文艺编导提出来的。当时,黄一鹤跟台领导说,咱们能不能搞春晚现场直播,又热闹又有电视特点。黄一鹤的提议让领导眼前一亮:直播是电视的特色嘛。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6)

1983:首届春晚,一切从青涩开始

六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就已经有了不少直播的经历。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因为怕出事,所以除了天安门活动、体育活动有一些直播外,电视台已经基本放弃了电视直播,都用录像播出。台领导知道现场直播的优势,因此十分赞同,与他们一拍即合。随即,电视台便向广播电视部提出申请。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听了汇报后,也欣然同意,于是台里就当成一件大事,操办起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7)

1983年春晚节目单

在后来的实际落实中,吴冷西部长还亲自坐镇把关。比如,1983年,《乡恋》等流行歌曲开始盛行,因为《乡恋》这首歌当时在社会上有些争议,一开始晚会决定不唱这首歌。但观众都电话点播《乡恋》,新开设的观众点播节目电话差不多被打爆了,晚会剧组一直在用别的歌来代替,致使李谷一一连唱了四五首歌,但是还不行,观众还点这个。后来,台领导就请示吴冷西部长,向他汇报说今天不唱这个,老百姓可能接受不了。吴部长考虑片刻,就决定唱了。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8)

李谷一演唱《乡恋》

第一次春晚(直播)就是这样,与后来的春晚程序相比,第一次春晚的出现,真可以说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创造出来的。

首届春晚的诸多特色

在本质上,1983年春晚与此前的春节文艺晚会是不同的。首先,1983年春晚的筹备是非常正式的。当时台里把那届现场直播春晚,当作一个突破性的事情,不仅正式向广电部申请,而且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全台都参与了。春晚准备的时间也就一个多月。当时真是一呼百应,后勤、通讯,特别是电话局,台里说要热线电话,他们一下子就安排好了。其次,1983年春晚,在很多方面是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主要是采取了电视直播的形式,加入了电话点播的互动环节,布置了茶座式的舞台布局,就在当时的600平米演播室,所有演员都是观众,像王昆、凌子风、侯宝林都在台下坐着,演员、观众相互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节目也十分精彩,是以前的晚会没法比的。所以,人们就将1983年春晚当作第一届春晚。从1983年以后,春节晚会都是现场直播,春节晚会的名字就再也没改过。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9)

1983年春晚主持人有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刘晓庆

1983年的春节晚会之所以这么得人心,主要就是符合时代的要求,民心所向。文革结束后,老百姓都迫切地想要恢复文化生活。1980年前后,电视台转播了很多的文艺晚会,都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如郭兰英每次出来唱《绣金匾》,老百姓都要流眼泪的。因此,举办春晚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一炮打响是必然的。总之,全国老百姓迫切要求文艺的解放,领导的支持,艺术家全身心投入,又有好的点子和队伍,这几方面的原因使得1983年春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反响更大的1984年的春晚

在前十届春晚中,很多人都认为1984年春晚是最好的。主要原因是1983年春晚开了个好头,有了信心。1984年春晚在内容方面大力开拓,当时,中央正提出清除精神污染,群众都以为当年春节晚会没有什么看头了,期望值比较低。春晚的节目准备就打了个反差,节目主题上,进行了有意义的开拓,形成了很好的政治氛围;艺术上则努力求精,演员尽量精选。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10)

陈佩斯、朱时茂表演小品《吃面条》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虽不是大明星,但把爱国、统一的感觉都唱出来了,主题深得人心,引动民众传唱;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开始有了市场经济的广告气息;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树立了小品在春晚的稳固地位;李谷一和姜昆客串的《刘海砍樵》十分活泼,这些都是很好的节目,直到现在还在播出。在节目包装上,电视台不仅用了彩妆,而且第一次使用了地灯,奚秀兰等港台演员还换了好几次服装,使得节目好看极了。有些节目的定型,也是电视的功劳,像小品啊,过去是不被重视的。

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故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11)

1984年春晚上的奚秀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春晚上,来自香港的歌手奚秀兰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以一曲《阿里山的姑娘》令观众眼前一亮,在六位同样身着民族服饰的舞蹈演员的陪伴下载歌载舞,美妙的歌声伴随着翩翩的舞姿,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极大满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之后,几乎所有晚会都采取了这样的形式。1984年晚会结束后,大部分演员都没有走,一起跳舞,直到凌晨四五点。那时候的演员,不争名利,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与人民真诚交流,老百姓也希望与春晚主办者有交流。晚会后,电视观众认认真真地给电视台写信,有小孩子、有老人,各行各业都有,非常感人。所以,1984年春晚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