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

这篇文章写还是不写,我着实纠结了一会儿。最开始是我看旗袍历史时候,无意间看到的马褂的起源,从马褂和旗袍的起源,说明了两个方面,第一,所谓的满族服饰,或许是不存在的,因为所有的来源都是汉服。第二,“剃发易服”中的易服,可能也只是一个误解,有的是剃发,但易服,下面文章最后我给大家会做解释。

马褂

马褂二字从字面意思也能理解,这是骑马配套穿的衣服,具体起源于什么时候,我没有搜到资料,当然了,也没仔细找,因为看到至少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马褂了以后,就懒得在找资料了,这已经证明中国很早就有这玩意了。

清朝时期的人是怎么认识马褂来源的呢:

隋制有名貉袖者,袖短身短,圉人服之,盖即今之马褂,取马上便捷,家居之服亦以便捷为宜。仿其裁制,胸前加短,襟袖少窄,长过肘三四寸,下边缝联,名曰紧身。随寒暖为加外之衣,夹与棉与皮必俱备,为常服之最适。(清 曹庭栋《老老恒言》)

康熙时期的曹庭栋将清代马褂的渊源上溯到隋代养马人所穿的貉袖。

凡扈从及出使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疑即古半臂之制。《说文》:无袂衣谓之。赵宦光以为即半臂,其小者谓之背子。此说非也,既曰半臂,则其袖必及臂之半,正如今之马褂;其无袖者,乃谓之背子耳。刘孝孙《事原》:隋大业中,内官多服半除,即今长袖也。唐高祖减其袖,谓之半臂。则唐初已有其制。《唐书》:韦坚为租庸使,聚江淮运船于广运潭,令陕尉崔成甫着锦半臂、缺胯绿衫而裼之,唱得宝歌,请明皇临观。又曾三异《同话录》有"貉袖一条"云:近岁衣制有一种,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帛为之,仍用夹里,名曰貉袖。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以其便于控驭也。此又宋人短褂之制。然短袖之服,又不仅起于唐、宋。按《魏志·杨阜传》:阜尝见明帝着帽披缥绫半袖,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则短袖由来久矣。(清 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三)

赵翼认为马褂的历史不仅始于唐宋时期,进而前推至汉魏时期的半袖。《三国志·魏志》成书于西晋时期,《说文》成书于东汉时期,二者所载的“半袖”和“”,均被视为马褂的远祖。

女工所织,只有麻布。织锦刺绣,则唐人所为也。衣服则杂乱无章,虽至下 贱,亦有衣龙蟒之绣者。闻胡中衣服极贵,部落男女,殆无以掩体。近日则连有 抢掠,是以服著,颇得鲜好云。战场僵 尸,无不赤脱,其贵衣服可知李民寏。(《建州见闻录》)

《建州见闻录》是朝鲜人写的,文中“唐人”指明朝人。

建州女真是女真各部中较为先进的部族,但在朝鲜人眼中其服饰文明却极其落后。当时抢掠所得的“鲜好”服饰,其来源不可能是经济文化水平更为落后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只能是明朝。

马褂的远祖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但该服制在明初却是受到官方压制的,只允许骑马之人穿着。也就是说,马褂在明朝时期,其外观形象是并不为当时人们的审美所接受的。

汉族是农耕民族,骑马人本身就不多,所以这一穿着应该多运用于军队之中,边军与女真打仗,正好女真部落的人又骑马的众多,于是服饰就传入女真部落中,并被广泛传播。

马褂较外褂为短,仅及脐。国初,惟营兵衣之。至康熙末,富家子为此服者,众以为奇,甚有为俚句嘲之者。雍正时,服者渐众。后则无人不服,游行街市,应接宾客,不烦更衣矣。清 徐珂《清类稗钞·服饰类》

这是清朝徐珂所著的《清类稗钞·服饰类》,是说马褂原本是军队服装,一直到了康熙末年流入民间,开始有富家子弟(八旗子弟)穿着,开始时是被人当成奇装异服加以嘲笑的,而后到了雍正时期逐渐流行起来。

其实不难理解,有钱有地位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他们掌握着资源,要想跟他们接触,就得慢慢向他们靠齐,所以当看的多了之后,也就不觉得丑了。

满清军队的形象在大家印象中是什么样呢?是不是下图这样: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1)

其实这些服装都来自于明军。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2)

《平番得胜图》

只是这些距离我们太遥远了,让我们自己都忘了我们的祖先在打仗时,是穿的什么样子了。

上图是万历年间的《平番得胜图》,左边蓝衣黑帽的那些人穿的是不是很像满清服饰?不对,我又说错了,应该说是满清服饰特别像当时明军的服饰。

还有中间的一列白甲士兵,八旗军的军装是不是与之很相似?

八旗入关后,不得不让人承认的一点是,有大批的明军因为没有了主心骨,根本仗都没打就直接投降了满清,所用的武器和盔甲全都一如从前。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3)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4)

另外还有出土的明代陶俑,这服饰就不用多说了,一眼就可以看的出来。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5)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6)

张国荣与陈百强

再到近代的服饰形象,都有很明显的风格延续。

还有就是,圆领也是至少在汉代就有了,并不是来自于胡人。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7)

汉画像砖中的小圆领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8)

西汉彩绘陶乐舞俑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9)

圆领袍,唐宋时称为“上领”、明朝则称为“团领”、“盘领”或“圆领”,是在隋唐时期开始流行的,说明圆领真正的兴起,还要早上很多。

圆领服饰的普及,也是一个由军用到民用的过程。

旗袍

旗袍其实正确的叫法应该是:祺袍。出现在民国时期。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10)

对于满清的民间服饰,大家印象中是不是都是马褂和旗袍呢,这两种服饰的起源和来历一会我们理清楚以后,你就会发现除了鲜明的皇家衣服,怎么没有清朝的民间衣服呢。

因为后金时期,民间就没有统一的衣服,满洲从来都只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民族概念,他们是由许多部落组合而成的,所以统一他们穿着的,其实是军队服饰。而军队服饰又都来源于明朝,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现象。

说回旗袍:

根据王宇清先生所著的《历代妇女袍服考实》和包铭新等编著. 中国旗袍.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8. 第5页),旗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袁杰英教授《中国旗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 以及包铭新教授《中国旗袍》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8. 《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12. 为代表,同时认为旗袍的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旗袍”概念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的观点,从一开始就在学术界受到质疑。“在整个清代浩瀚的文献中,‘旗袍’一词从未出现,在清代旗人称呼自己所服袍服为旗服或旗装,满语称呼为‘衣介’。旗袍二字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意义词出现,最早见于1918年沈寿口述,张睿笔录的《雪宦秀谱》一书中:‘绷有三:大绷旧用以绣旗袍之边,故谓之边绷’。

这里的旗袍是作为一个特定的指代某种刺绣服饰的名词。

江南大学崔荣荣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第9页中说:“有些人质疑旗袍是满族服饰……我认为这些认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汉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满族的袍和褂的历史渊源又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 。”

国学大师章太炎亦认为:“昔诸葛亮造筒袖铠……满洲之服,其筒袖铠之绪也 。”认定满族服饰其实抄袭自三国时期的蜀汉服饰。章炳麟著;刘治立评注. 訄书. 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2002. 第228页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11)

秋瑾

有许多学者在研究旗袍的缘起时,也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前夕的许多积极参与革命团体的青年女性也喜穿长袍,周亚卫在《光复会见闻杂忆》中回忆1907年秋瑾的装束:“当时身穿一件玄青色湖给长袍(和男人一样的长袍),头梳辫子,加上玄青辫穗,放脚,穿黑缎靴。那年她三十二岁。光复会的年轻会员们都称呼她为‘秋先生’”。

是否可能源于旗人服装

在清代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下摆不开衩,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旗袍和唐装是什么关系(马褂与旗袍的起源)(12)

而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兴起的旗袍,款式几经变化,早已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

资料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明末易服问题

初入关时,八旗全民皆兵,是没有什么民间服饰的,所以,即便是想要易服,无奈实力是不允许的。

而后由于为了刻意的防止汉化,所以一直没有穿民间老百姓的服饰,而是穿的由军装演变而来的服饰。

权势这个东西很是奇怪,只要你有权有钱,哪怕奇装异服上街,慢慢也会有人效仿。因为那个代表你有地位。

当大家把这个当做风向标以后,慢慢这种被明朝时期民间所不喜欢的东西,慢慢就成为了主流。

我没有抨击什么的意思,只是感觉“审美观”是为一个民族“走向”指路的明灯,如果这个偏离了本来的航线,是一件特别可悲的事情,试问,如果我们的瓷器一直都是农家乐的形象发展,那么后世中国的瓷器,还会有这样超高的地位吗!

我辈当思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