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经典题型及解题方法(小学数学最经典的10个题型汇总)

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小学数学最经典的10个题型汇总,试卷上一定会有,还不快提前测试!家长下班后有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起与孩子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孩子的理解记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并且加以巩固,最终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小学数学经典题型及解题方法(小学数学最经典的10个题型汇总)(1)

一、 归一、倍比问题

【典型例题】:一辆公共汽车4小时行28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首先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公共汽车4小时行的路程除以4,求出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汽车的速度乘以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求出7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答:280÷4×7

=70×7

=490(千米)

答:7小时行490千米。

二、 抽屉原理

【典例精讲】小博士幼儿园有366名2011年出生的小朋友,是否有生日相同的小朋友,为什么?

思路分析:2011年是平年,这年应有365天,把365天看作365个抽屉,将366名小朋友看作366个物品,即可用抽屉原理解决。

解答:有生日相同的小朋友,因为把365天看作365个抽屉,将366名小朋友看作366个物品,所以把366个物品放进365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不止放一个物品,因此至少有2名小朋友的生日相同。

三、相遇问题

【典例精讲】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座城市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两车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那么甲车比乙车多行了80千米,即两车行的路程相差是80千米,有了路程差和速度差就可以求出相遇的时间,进而根据速度和就可以求出距离了。

解答:40×2÷(88-80)=10(小时)

(88 80)×10=1680(千米)

答:东西两城相距1680千米 。

四、追及问题

【典例精讲】甲乙两人分别从A村和B村同时向东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6千米,4小时后,甲追上乙.那么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B两村之间的距离等于甲比乙4小时多走的路程;然后根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用甲乙的速度之差乘以行驶的时间即AB两村的距离。

解答:(15-6)×4

=9×4

=36(千米)

答:东西两村相距36千米.

五、过桥问题

【典例精讲】一列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火车长300米,火车每分钟行700米,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思路分析: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车长,根据“通过时间=(桥长 车长)÷车速”解决即可。

解答:总路程:6700 300=7000 (米)

通过时间:7000÷700=10(分钟)

答: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10分钟。

六、鸡兔同笼问题

【典型例题】:鸡兔同关在一只笼里,共48个头,100只脚.问: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思路分析】:假设全是兔子,那么就有48×4=192只脚,这就比已知的100只脚多出了192-100=92只脚,因为1只兔比1只鸡多4-2=2只脚,由此即可求得鸡的只数,进而求得兔的只数。

解答:假设全是兔子,则鸡就有:

(48×4-100)÷(4-2)

=92÷2

=46(只)

则兔子有48-46=2(只)

答:鸡有46只,兔子有2只 。

七、工程问题

【典型例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请问:甲单独做了几天?

【思路分析】: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则甲的工作效率是1/12,乙的工作效率1/9;设甲做了x天,则乙就做了10-x天,由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可得方程: 1/12×x 1/9)×(10-x)=1,解方程就可以了。

解答:解:设甲做了x天,则乙就做了10-x天,可得方程:

1、/1×x 1/9×(10-x)=1

3x 40-4x=1×36

40-x x=36 x

36 x-36=40-36

x=4

答:甲单独做了4天。

八、盈亏问题

【典型例题】:小明的爷爷买回一筐梨,分给全家人.如果小明和小妹每人分4个梨,其余每人分2个梨,还多出4个梨.如果小明1人分6个梨,其余每人分4个梨,又差12个梨.小明家有多少人?这筐梨子有多少个?

【思路分析】:第一种分法是小明、小妹各4个梨,其余每人2个梨,多余4个梨.假设小明、小妹也分2个梨,那么会多多少个梨呢?很容易想,多出:2×2 4=8(各).第二种分法是小明一人得6个梨,其余每人4个梨,差12个梨.假设小明也只分4个,那么就只差:12-2=10(个)。

解答:小明家的人数为:

2×2 4 (12-2)=18(个)

18÷2=9(人)

梨子的个数为:

4×2 2×(9-2) 4=26(个)

或:6 4×(9-1)-12=26(个)

答:小明家有9个人,这筐梨有26个。

九、等量代换

【典例精讲】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单位:厘米)重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学数学经典题型及解题方法(小学数学最经典的10个题型汇总)(2)

思路分析: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完全相同,都减去三角形DOC后

,根据差不变性质,差应相等,即阴影部分与直角梯形OEFC面积相等,所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转化为求直角梯形OEFC的面积。

解答:直角梯形OEFC的上底为10-3=7(厘米),

面积为(7 10)×2÷2=17(平方厘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7平方厘米。

十、牛吃草问题

【典例精讲】有一牧场,已知养牛54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46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42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

思路分析: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么就有: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即54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54×6=324,再求出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即46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46×9=414;1天新长的草为:(414-324)÷(9-6)=30;牧场上原有的草为:54×6-30×6=144;每天新长的草足够30头牛吃,42头牛减去30头,剩下12头吃原牧场的草,即为所求.

解答:

(1)54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54×6=324

(2)46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46×9=414

(3)1天新长的草为:(414-324)÷(9-6)=30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54×6-30×6=144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30头牛吃,42头牛减去30头,剩下12头吃原牧场的草:

144÷(42-30)=12(天)

答:养42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

王老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如果还有其他不懂的知识点,都可以给老师留言,老师看到了会给大家出相应的资料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