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脑是两个独立的脑子吗(眼睛也分主次你的大脑更)

假如让你失去一种感觉,你最不想失去的是哪种呢?

我猜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会是视觉。

人类所感知的外界信息中 80% 的信息都来自于视觉,并且人类大脑皮层的 1/3 面积都与视觉相关——视觉,是当之无愧的五感“主角”。

左右脑是两个独立的脑子吗(眼睛也分主次你的大脑更)(1)

图源:pexels

你知道吗,人的眼睛是分主副眼的,在专业术语上称为优势眼和非优势眼,或左 / 右利眼,就像左 / 右利手一样。

想知道究竟哪只眼睛是自己的优势眼吗?你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小测试:

首先,将手臂伸直置于胸前,双手外翻并交叠,使两只手的虎口处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小孔(越小越好);其次,通过虎口间的小孔寻找一个远处的物体,可以是墙上灯的开关,或是窗外的路灯,保持两眼同时睁开的状态,移动手臂,使这个物体处于小孔的中央;最后,保持身体不动,轮流闭上一只眼睛。若你看到这个物体仍在小孔中央,那么此时睁开的那只眼睛就是你的优势眼。

怎么样,你的优势眼是哪只呢?优势眼的作用主要是单眼视,假如你老花眼了,需要一只眼睛看近,一只眼睛看远,医生就会根据你的优势眼来选择。

测试完优势眼,你可能会想:既然我的大脑更“信任”某一只眼睛,那为什么人还需要两只眼睛呢?

实际上,我们的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能够感受光线的强弱,但是一只眼睛只能得到一个平面图像,因此只能确定物体的方位,无法判断物体的距离。而当人用两只眼睛注视物体时,双眼分别能获得一个不同位置的物体图像,这两个图像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即视差。视差经大脑加工后,便产生了使我们能够感知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和高低深浅的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并不是天生的能力,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必须通过体验周围的空间去学习这种能力。依靠移动身体、触摸物体以及保持平衡,我们才能在大脑中构建周围环境的立体地图。

在消化这些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三维空间特征,从而形成立体视觉。依靠精确的立体视觉,我们才能快速判断物体与自己的距离,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安全地移动。

由此可见,视觉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是如何获取视觉信息,大脑又是如何接收、加工这些信息的呢?

左右脑是两个独立的脑子吗(眼睛也分主次你的大脑更)(2)

眼睛成像示意图

视觉信息包含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由眼睛进行接收和处理。如上图所示,光线通过角膜折射和晶状体聚焦后,图像会被反转,然后通过充满眼眶的玻璃体到达眼球的后表面——视网膜。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大脑可以理解的神经信号,从而对视觉信息进行汇聚。最终,视网膜上的另一类细胞——神经节细胞将信号传出,通过视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在那里,大脑处理这些信号并形成视觉。

左右脑是两个独立的脑子吗(眼睛也分主次你的大脑更)(3)

上图展示了视觉信息是如何从眼睛传递到大脑的。

可以看到,每个眼睛对应的视神经分为两部分:颞侧(靠近耳朵侧)和鼻侧(靠近鼻侧)。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右视野的光线经过小小的瞳孔,投射在眼球的左侧视网膜上,并由对应的视神经进行传递,即右视野的物体会刺激左眼视网膜的颞侧和右眼视网膜的鼻侧,左视野同理。在这之后,颞侧的视神经分支继续沿着原先的方向前进,而鼻侧的分支则经过视交叉投射到相反的一侧,最终使右视野的所有信息被投射到大脑左侧半球,左视野的所有信息被投射到大脑右侧半球。

当信息进入大脑之后,根据视神经终止于皮质下结构的位置,视觉通路可以分为视网膜 - 膝状体通路和视网膜 - 丘体通路。

如图所示的就是视网膜 - 膝状体通路,这条通路包含超过 90% 的视神经轴突,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有 90% 的视神经通过这条路将信息传递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觉皮层。

在这之后,信息再次“兵分两路”:一路由大脑背侧延伸向顶叶,即“向上走”,这条通路负责对运动视觉、空间方位等位置信息的分析,因此也称 where 通道;另一路由大脑腹侧投射至颞叶,即“向下走”,这条路负责对物体的辨认,因此也称 what 通道。而剩下10% 的视神经则将视觉信息传到了其他皮质下结构,如上丘和枕核。虽然 10% 听上去并不算多,但由于人类视神经十分丰富,10% 的视神经轴突可能就与一只猫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总数相当。

在这里还想向你分享一个概念——盲视。

你可能觉得这个词非常奇怪:既然已经是“盲”了,怎么还能“视”呢?

实际上,“盲视”的意思是眼睛完好,但视觉皮层的某块区域受到损伤,导致患者的大脑虽然可以接收新的视觉信息,却不能有意识地进行信息获取,换句话说,就是看见了,但意识不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视而不见”。

有趣的是,一些盲视患者也能对盲视视野内的信息做出反应,他们的盲视似乎是相对的。例如,有些患者能说出盲视视野内物体的颜色,但他们不会主动说看见了什么颜色,只有在必须对颜色做出猜测的时候他们才会说出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盲视患者大多受损的是视网膜 - 膝状体通路,而并未受损的视网膜 - 丘体通路仍可以处理一些低级视觉信息。

来源:《给青少年讲脑科学》

作者:闫天翼

部分图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张润昕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原点阅读

编辑:Tammy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