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大米换半斤糖(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

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如果是你,你换不换?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换呀!只要不是金沙、银沙,别人拿白花花的大米换沙子,稳赚不赔,还有什么理由不换的呢?

事实上,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人就曾向新中国提出过,拿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的请求。

不过,日本人的这个阴谋当即就被周恩来总理识破,周恩来总理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请求,使得他们的不可告人的野望得以落空,日本人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中国。

要知道,60年代是新中国极度困难的时期。

此时的新中国内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使得我国国内经济出现了急剧衰退,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缩水,甚至很多困难地区的人民群众依旧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外有中苏关系开始交恶,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并停止了对华援建项目,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的封锁和禁运。

一时间,新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帝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强力遏制和打压之下,人民政权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处境艰难。

此时,日本人向中国人民伸出“友好”之手,提出要用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周恩来为何要拒绝日本人的“善意”呢?

一斤大米换半斤糖(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1)

原来,日本人想要的沙子并非是普通的沙子,而是湖南省临湘市江南大漠的尾砂。

所谓“尾砂”,即矿区在选矿过程中,对那些品味较低,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矿渣或残次矿石,进行粉碎、洗浆后排除的沙子。

从字面上理解,既然“尾砂”只是矿区没有用的“残次品”而已,其利用价值几乎微乎其微,缘何以让素来精明的日本人为之觊觎?甚至不惜提出了“一斤大米换一斤沙”的口号?

要搞清楚“尾砂”的价值,我们有必要理清楚“尾砂”的形成和来源。

中国的尾砂最多的地方当属湖南省临湘市的“江南大漠”。“江南大漠”从字意来理解,顾名思义就是指长江以南的“沙漠”。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沙漠是北方才有的产物,南方压根儿就不可能诞生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沙漠的成因多种多样,很多沙漠都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之下形成的,但无论沙漠的形成条件有多复杂,但总归逃不掉干旱的气候、植被的破坏、沙质化土壤和肆无忌惮的狂风等等因素。

然而,无论是哪种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湖南,始终都不具备自然化的沙漠成因,那留存在湖南临湘的“江南大漠”是怎么形成的?

一斤大米换半斤糖(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2)

唯一的答案只有一个:这是一个纯人工制造的沙漠!

“江南大漠”占地面积3000多亩,深50多米,储砂量近亿立方米,动用4000多名工人,耗时将近半个世纪垒砌而成。是华中地区唯一的沙漠景观。每日清晨和傍晚,沙滩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因此也叫它“银沙滩”。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开始“建造”,直至2000年以后方才“完工”,也就是说,“建造”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工程”,中国人为之付出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毕生心血。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人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以“无用”的尾砂去搞出一个震惊世界的人造大沙漠呢?

其实,“江南大漠”尽管是人造的沙漠,但它的形成却有着不得已的无奈和苦衷。

“江南大漠”的诞生与“桃林铅锌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它是“桃林铅锌矿”在选矿过程中的“衍生品”。

关于“桃林铅锌矿”最早的发现和起源,有这么个说法。清朝光绪年间,桃林中塘冲农民李正林有次在上塘冲里砍柴,砍到口干舌燥想喝水,于是他就找到一个有冷清山泉的水窝子,但水窝子太浅,捧水不便,李正林顺手用柴刀掏水窝子里的石块,不想却扒出一块银光闪闪的石头,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便把“宝石”带回了家。

不久,地主方志盛看到了这块“宝石”,为弄清它的底细,于是,千里迢迢赶到外地请专家鉴定,结果验证这块“宝石”为有色金属矿石。

当时的老百姓就说这矿石里头含有“三成银子、七成铅”。自此,沉睡在桃林地区的铅锌矿藏便开始被人们给发现了。

一斤大米换半斤糖(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3)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地主方志盛创设宝成公司,在桃林地区的上南冲开采铅矿,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宝成公司几经易手,在宝成公司开始对桃林的铅锌矿进行开采时,渔利公司、台顺公司等等民间资本开始涌入桃林地区,一时间,桃林地区遍布各种开矿企业。

这种热闹的景象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民国诞生。民国27年,日军侵犯临湘,矿区公司全部倒闭。

1929年到1934年,日寇强迫200余工人对桃林铅锌矿进行掠夺性开采,并将开采而来的矿藏源源不断地运送回日本本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康裕、福利、天益等采矿企业相继恢复生产。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和价格波动等因素,到解放前夕,在桃林地区的矿企只有康裕一家还在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康裕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此后,地质部门又在桃林地区又勘察出来了大量矿藏,并且经科学论证,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人工对桃林地区矿藏的开采量不足桃林地区总储藏量的万分之一。

也就是说,桃林地区的矿藏仍然有非常巨大的开采潜力。

有鉴于此,1956年,经冶金工业部批准,桃林铅锌矿成立,隶属于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桃林铅锌矿经过4000多人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年代,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铅锌矿矿区,铅锌矿的年产量达到100万吨。

而伴随着桃林铅锌矿如火如荼地开采势头,桃林地区附近的农民被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再加上矿务职工上下班和子女上学、工作等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标准化铁路贯通京张铁路大动脉等因素,桃林这个穷乡僻壤的地区,很快就发展成为了足以媲美临湘市的“小都市”。

然而,伴随着桃林铅锌矿企业带动着当地工业化的迅速腾飞,一系列问题也便接踵而来,首先摆在企业面前的是如何解决废渣问题。

一斤大米换半斤糖(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4)

根据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院编制的《岳阳市桃林铅锌矿地区重金属污染“十二五”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统计,由于长期工业废水的直排及历史废渣的无序堆放,该地区历史遗留固体废渣约95万吨,历史遗留尾砂4500万立方米,被污染土壤面积达13000亩,其中严重污染超5000亩,新墙河50多公里水域严重污染,工业废渣长期堆放,抬高河床,影响行洪。

按照当时桃林铅锌矿的实际生产力,每日经由经洗矿管道输送出的尾砂至少在上百吨以上,而前面介绍过,尾砂是选矿过程中没有太大利用价值的矿石残渣碎屑,经过粉碎、洗浆后产生的副产品。

由于当年新中国的科技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尾砂作为“无用”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副产品,成为了当时桃林铅锌矿亟待解决的头疼问题,而当时也没有科学有效的解决方式,唯一的办法就是封住山谷口,建造一个简易的尾砂库用于囤积尾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于是,桃林铅锌矿便在桃林的渔潭建了一座汇水面积5.52平方公里的尾砂库,这个尾砂库的作用就是把每日产出的数百吨洗浆尾砂全部排入当中。

就这样,原本尾砂库里就有不少建国前堆积的尾砂,再加上现在日产数百吨的尾砂排入,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丘沟壑不断被尾砂填埋起来,形成了几十米深的尾砂库。矿砂充满山丘沟壑之中,绵延数公里,因此便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人工沙漠。

尽管建立了尾砂库暂时解决了尾砂的去向问题,可尾砂坝的坝体毕竟是用土堆砌起来的,天长日久的日晒雨淋,加之蛇蚁虫鼠的噬咬,以及疏于人工管理等因素,尾砂坝不仅污染着当地的农田,影响了农业生产,一旦遭遇暴雨、地震等恶劣自然事故,尾砂就会变成泥石流直接威胁着桃矿渔潭地区3万多人和下游3个乡镇近1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江南大漠”虽然是人造的沙漠,但当时的人们“营造”这座沙漠并非是为了追求某种目的刻意而为之,恰恰相反,这座沙漠的诞生完全是出于人们意志以外的产物,说白了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由尾砂坝而形成的“江南大漠”当时虽给当地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威胁,但在国家的潜心治理下,很快,这些隐患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上沙漠风情画卷,因此,现在的“江南大漠”早已成为了人们出行旅游的绝佳胜地。

一斤大米换半斤糖(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5)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江南大漠”是人们排放尾砂的无奈结果,还险些酿成了当地不小的环境问题,精明的日本人为什么却格外垂青于“江南大漠”的尾砂呢?

其实,现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江南大漠”的迤逦风景,但“江南大漠”所蕴藏的巨大战略价值却鲜为人知。

众所周知,“江南大漠”全部由尾砂组成,而“江南大漠”的尾砂由于质地细腻、砂体圆润、纯度非常高,不仅可以拿来当做建造房屋等一系列的建筑原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尾砂还能够发挥河沙的效果,是极为优质的建筑原材料。

不仅如此,“江南大漠”里的尾砂由于是从铅锌矿里分离出的“副产品”,因此,尾砂里头富含钽元素和铌元素。

而钽元素和铌元素又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等物理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比如,民用领域中的电容、真空高温炉等都离不开钽和铌,而军事领域里的火箭、潜艇、导弹等各方面更是少不了钽、铌两种稀有金属。

而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国内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稀有金属极度匮乏的日本来说,“江南大漠”的尾砂早就成为了他们觊觎已久的对象,如果被他们拿去为其所用,恐怕不仅是拿来应用在民用领域,日本人完全可借此提升本国的军事实力,无形之中极有可能对中国乃至整个亚太造成潜在的威胁。

除此以外,尾砂的产生需要经过两代人乃至三代人的艰辛付出和积累,方能拥有体量庞大的尾砂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消耗完了就得重新经过至少半个世纪的人工积累,这样一来,尾砂资源就变得比黄金还要昂贵了,正因为“江南大漠”的尾砂战略价值极其重要,因此,当周恩来总理听到日本人提出用大米换尾砂的请求后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请求。

事实证明,周总理的眼光确实非常长远,正如他当年拒绝日本人时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将来科技发达了,我们就会自己提炼了。”而伴随着现如今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对高纯度、高品位的尾砂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富含尾砂的“江南大漠”也即将变成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力压群雄的“大杀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南大漠”的尾砂,必将能给祖国的科技贡献出一份独有的力量!

我是历史侦查处,下期精彩内容,我们再见,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订阅公众号历史侦查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