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

合体字的基本构件是偏旁。熟练掌握各种偏旁的写法,是写好钢笔字的基础。偏旁练习的难点在哪儿?在笔画之间的位置组合特点。例如,笔画之间交叉点不恰当,偏旁就可能重心不稳,进而使全字重心不稳;偏旁中某一笔画的长短正斜影响着其他笔画的长短正斜,进而影响到全字的结构安排。下面,以一些姓氏的常规写法为例,分析部分偏旁的硬笔行书书写技巧。

上横制约字宽,“氵”不可超越横起笔处。上下偏旁间稍显宽松,下面左右旁之间也留有空白,不要有拥挤感。所有纵向笔画取收势,否则拉长全字。末笔浮鹅钩圆润流畅,但不可纵笔太长。

草字头行书点睛 常规为先写横再一笔完成左点右撇,也可先左点再上勾写横,横末翻笔写短撇。覆下者横长,如“节"字;上下势均者等齐,如“范”;从属者横短,如“茶”。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1)

横向笔画应短,各偏旁应瘦,否则全字过于宽阔;左右偏旁稍短,以对比中间主偏旁。但偏旁之间也不是密不透风,要制造局部疏朗,力求疏密有致。各偏旁竖画之间大致平行。

言字旁行书点睛 上点与下部不要紧贴,稍留空间,空间高度与下折长度大体均等。横折均短,利于布局右旁。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2)

“木”写出迎让之势,横画及挑出在中竖右侧露头短。两偏旁左长右短,左瘦右阔,对比明显。“土”居上不坠,上部横竖皆短,下横可拉长触及左旁,使两偏旁有所联系。

木字旁行书点睛 横末翻笔顺势写竖,横竖交叉点写撇折挑,撇折挑与中竖围出小巧镂空者为妙。二者在竖画右侧不可长,避免挤占右旁空间。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3)

“钅”之短横以点呈现,既显活泼,又少占空间,有利于迎让右旁。“中”之中竖露头稍长,从而使“中”的重心下移,保证了结体的稳定合理。因中竖为主笔,故其他笔画均取收势,形成对比。

金字旁行书点睛 作为从属偏旁时竖钩缩短,作为主偏旁时竖钩稍长。上短横及中短横常以点代之,下横及钩的收笔均较陡峭,目的是腾出空间迎让右旁。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4)

可左正右斜,呈上开下合之势。右旁“壬”上撇以短横代之(当然写作撇也可),便于一气呵成完成上下笔画。末横多以勾出收笔,此为竖式书写引起下字的做法,今硬笔多为横式写法,自然不必多此一举。

单人旁行书点睛 完成撇后不再另起笔,而是翻笔顺势写竖,完成竖后回锋向上勾出,以牵丝引出右旁。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5)

“广”横短撇长,均富于弹力,撇不再出锋收笔,而是顺势上挑,以牵丝引出内部笔画。所有横画或长或短,或直或弯,丰富多变。笔画间距均匀,疏密得当。

广字头行书点晴 点昂首,横短而有力,再顺势写撇。撇呈内包状,不再撇出,而是顺势向右上勾出。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6)

右旁中撇露头稍长,高起高收,竖弯钩平稳运行,低起低收,二者共担主笔重任。“氵”为从属偏旁,低起平收。

三点水行书点晴 在提按连续变换中完成三点水。首点轻落笔,渐按即顿,随即勾出。后两点合二为一,轻落笔,渐行渐按,最后顿笔改变方向,用力快速勾出。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7)

左高右低,左右各旁均有直有弯,“软硬兼施”,沉静与灵动兼顾。“刍”应做到重心平稳,不倾不斜。“阝”折角小,弯中含直,富有弹力。

右耳旁行书点晴 较之左耳旁,因含有主笔竖,故轮廓稍大,占位更多,竖画更长。左耳竖画常以上勾启下,右耳则多以悬针收出,结束全字。具体写法参见“邹”、“祁”。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8)

“礻”改变常见写法,笔画重新组合,笔顺重新安排。横竖合并变为横折,撇点合并变为撇折挑,如此安排,有利于顺势而为。“阝”折角宜小,其弯笔流畅自然,末竖以悬针收之,十分突出。左右旁及中间空白大致等宽。

示字旁行书点晴 首点昂头,精神十足。点与横折距离稍远,横折不可太长。撇折挑在竖右露头短,以迎让右旁。

偏旁行书入门教学(以范谢杜)(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