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嫁女的老风俗习惯(会宁民间风俗过满月)

张德旺会宁的乡村,有个风俗,庄里不论谁家的第一胎孩子,在出月的时候,或三十天,或四十天,或一百天(一百天叫“百岁”)都要好好地拌(祝贺)一下正常情况下,拌的是三十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会宁嫁女的老风俗习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会宁嫁女的老风俗习惯(会宁民间风俗过满月)

会宁嫁女的老风俗习惯

会宁民间风俗:过满月

张德旺

会宁的乡村,有个风俗,庄里不论谁家的第一胎孩子,在出月的时候,或三十天,或四十天,或一百天(一百天叫“百岁”)都要好好地拌(祝贺)一下。正常情况下,拌的是三十天。

参加拌满月的一般是成年妇女,所以又叫“猪婆会”。庄间的女人,对自己将要参加的这个“盛会”,热情非常高。天天用手掰着指头在掐着算,谁家的孩子的满月在那一天。算准了,就等着这一天。因此,有人就编了句顺口溜来形容这些女人:婆娘听见猪婆会,三天两夜没瞌睡。

话说回来,孩子出生后,先由孩子的爸爸,在第十天或十天多一点,拿上一只鸡给丈母娘报喜。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拿只公鸡;如果生的是女孩,就拿只母鸡。

生的男孩还是女孩,不用张嘴问,丈母娘一看鸡就明白了。

当然,现在好像改革了。娘家人时时处处在关心和打听着女儿的生养情况,在那一天坐月,心上跟灯一样亮清。男方,只要生得顺当,大汉娃娃没偏差,就偷个懒不去,打捷路,一个电话就行了。

接下来,娘家人在女方的母亲的组织下,来看“月婆子”。看月婆子时,一般拿着鸡蛋,专门做的锅块,或烙一两片子油馍。女孩的母亲,最熟悉自己的女儿平时最爱吃的啥,就多余拿些女儿最爱吃的东西。

“月婆子”坐月期间,村子里的女人端着上等的饭,或拿着油馍馍之类的吃喝,陆陆续续、隔三差五地来看月婆子。庄里人把这叫给娃娃“添奶”。

这期间,“双身婆娘”(孕妇)是有忌讳的,一般不去看月婆子,怕把人家小孩的奶“采”去,也怕自己的小孩生下来就没奶吃。两怕,就不去看月婆子去了。

也就在这段日子里,村子里与月婆子关系好一点的女人,不受什么条件限制,三番五次地看朋友坐月,好像在分担朋友在生孩子时所受的那种撕肝扯肺的疼痛,也好像在分享朋友有了儿女的那种蜜一样天的幸福。

出月的那天,不用说,就更有意思了。东家就像办喜事的样,请来厨子,不是煮肉,就是炒菜,或四凉四热,或五花饭(酥肉、丸子、卷帘子、白炖、红炖,有时用煮鸡蛋或一疙瘩鸡肉、羊肉、猪肉顶替),拌得很欢。

庄里人就陆陆续续地拖头不断地来“寻情”。寻情的人十有八九是成年女人。寻情来的女人,来之前,都把自己刻意地收拾着打扮一番,心想在这样的场合中,好给人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不想叫别人把自己看不起,特别是和自己说不来话的人。有许多话装在肚子里,就等着这天说。

这一天,最值钱的要算娘家人。一般情况下,娘家亲房户内有多少户,一户一人就出动多少人。提前说个地方,集中到一块儿,由年长的或在户内能说起话的人带队前行。路程近一点,年轻人就步行着走,年龄长的就骑只毛驴;远一点,就叫个车。

娘家人来时,由孩子的奶奶抱着小孙孙在大门口迎接。

这时,孩子的外婆或外太太就把孩子接过来。接的时候,如果孩子的外婆来时骑着毛驴,就从驴肚子底下往过来接小孩;如果是坐自行车,就从车子大架底下往过来接;如果是步行,就用手里拄着的拐棍搭起个“桥桥”,从下面接过来,来来往往连续接抱三次,叫“过关”。据说这样一做,孩子就吉利,乖爽。“过关”后,外婆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用狗毛编的框框(绳绳),在上面绑些钱(多少不限),有的还拴着古老的麻钱,拴到孩子的脖子里。这期间,场面上的气氛说不清的欢乐和热闹,笑声争着抢着往院子里跑。

接下来就是招呼娘家人。

招待娘家人的吃喝,和婚事上的基本一样,一个地方跟一个地方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第一顿是炸食(油糕点心,饼干之类的)还有糖茶。第二顿便是四碟子肉菜。第三顿和邻亲(庄里寻情的人)吃的一样,先是酒,然后是“五花饭”,也叫“乱打锤”。这顿饭,在喝酒时,一般把小孩抱到娘家人的席前,叫娘家人给孩子剪头。剪子用大红绸子(不方便的话,用红纸顶替)卷着,放在一个盒子里,由一个人双手端着。剪的时候,先从上席开始,按辈分大小,一人一剪子,谁剪了还要给孩子往盘子里多多少少放些钱,叫“锁锁钱’”。这时候,庄里寻情的人都围过来看热闹,屋子里热闹得要把房顶掀翻的样子。

娘家人,晚上留了下来,又欢欢乐乐的一场,第二天饭后才打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