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三十大核心武将(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

异族篇

孟获

(五星)南蛮强袭

《三国志》中没有孟获的任何事迹。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撰写的《汉晋春秋》对孟获有一些记载:刘备死后,孟获追随雍闿作乱,孔明南征,擒获了孟获,马谡建议孔明释放孟获,以收取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孔明入成都,担任御史中丞。

《三国演义》中对孟获进行了非常丰富的描写,说他是南蛮之主,被孔明七擒七纵,最终臣服蜀汉。

祝融夫人

(五星)火兽冲锋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小说中为南蛮王孟获之妻,带来洞主之姐,相传为火神祝融氏的后裔。武艺高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孟获第五次被释放后,在三江城一战出场,擒蜀将张嶷、马忠,后被马岱擒获。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随孟获归顺蜀汉。

木鹿大王

(五星)夔吼象踏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南蛮八纳洞洞主,精通法术,以大象为坐骑,能呼风唤雨,可驱使猛兽作战。

孟获第五次被释放后,带来洞主推荐木鹿大王。与蜀军初次交战,用驱兽之术击败赵云、魏延。后被孔明用喷火车打败,木鹿大王死于乱军之中。

朵思大王

(四星)疫箭拦江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南蛮秃龙洞的元帅,孟获弟弟孟优的朋友,据说是南蛮第一智者。孟获第四次被孔明释放后,弟弟孟优推荐了朵思大王。朵思大王借助秃龙洞地形优势,阻拦蜀军,逼迫蜀军进入瘴气密布的死路,且此路存有四眼毒泉(哑泉、灭泉、黑泉、柔泉)蜀军一旦进入,再难生还,孟获大喜,遂终日与朵思大王宴饮。

之后孔明果然陷入死地,幸得伏波将军马援显灵,派遣山神指引蜀军脱困。孔明跟随山神指引,找到了孟获的兄长孟节,在其指点下,成功走出了死地。而孟获等人也被欲投降孔明的杨锋洞主擒获。

孟获等人第五次被释放后,朵思大王受命把守三江口,其手下多用弩箭,箭簇皆用毒药浸泡,触之即皮肉溃烂,见五脏而死,蜀军攻城受阻。后被孔明用积土成山之法攻破城池,朵思大王死于乱军之中。

孟优

(四星)愚勇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孟获的弟弟,生性狂妄自大,自视武力超群,作战勇猛,不愿受汉人统治,跟随孟获起兵造反。自认谋略高超,多次向孟获献计攻蜀,但都被孔明识破。曾向孟获推荐朵思大王,后与孟获一起归顺蜀汉,永不背叛。

带来洞主

(四星)伪刺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南蛮王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弟弟。跟随孟获起兵反叛,孟获第五次被释放后,向孟获推荐木鹿大王,后被孔明用喷火兽打败。接着带来洞主献计假装擒获孟获及夫人来投降,欲借此接近孔明,将其刺杀,后被孔明识破,孟获第六次被释放。带来洞主不死心继续向孟获推荐兀突骨的藤甲军,结果被孔明在盘蛇谷烧个干净,孟获再次被擒。释放后,孟获决定归顺蜀汉,带来洞主跟随投降。

金环三结

(四星)莽撞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蛮王孟获部下三洞元帅(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金环三结为第一洞元帅,奉孟获之命出战蜀军,被赵云魏延偷袭其营寨,路遇赵云,不知深浅,直接与赵云对战,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当真是莽撞至极。

兀突骨

(五星)藤甲突击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孟获第六次被孔明释放后,带来洞主向孟获推荐兀突骨:乌戈国国主,身长丈二(汉尺约合现在2.77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骑巨象,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其手下有三万“藤甲军”,皆穿特制藤甲,刀枪不入。后被孔明以诱敌之术引入盘蛇谷,火烧藤甲军,全军覆没,兀突骨也死于大火。

花鬘

(四星)花中秀

古典戏曲《龙凤巾》(一名《化外奇缘》)中的人物,正史无记载。

蛮王孟获与祝融夫人的女儿,关羽之子关索的夫人之一。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孔明南征时,跟随父母对抗蜀军,不幸被关索俘虏,二人遂产生情愫,却因为阵营的不同,备受煎熬。最终孟获臣服,孔明亲自为二人主持了婚礼。

花中秀

在关于关银屏的民间传说中,他的名字叫花中秀,与关索其他几位夫人鲍三娘、王桃、王悦都被关索之姐关银屏编入自己的女兵营中。

轲比能

(五星)明法御狄

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

轲比能时期,曹魏势力强盛,白狼山一战令乌桓遭受了沉痛打击,使塞外各民族为之胆寒。因此早期的轲比能等鲜卑部落首领都臣服中国,向中原朝廷纳贡。田银、苏伯在河间反叛时轲比能还率部随阎柔平叛。

后与乌桓无臣氐联合斩杀了扶罗韩,吞并其部落并反叛,曹操之子曹彰奉命讨伐,战败后轲比能再次臣服中原,曹丕称帝后,轲比能进献良马,得封附义王。

轲比能与步度根、素利等部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势力逐渐增大,曹魏担心轲比能统一鲜卑后难以制约,于是田豫、牵招、梁习等魏将多次出兵干预,轲比能为此遭受沉重打击,心怀怨恨。他献书与魏帝曹丕,表达忠心,以麻痹曹魏朝廷,使之放松警惕。轲比能部势力愈加强盛,不久素利病死,轲比能就剩下步度根这一个敌人了。孔明北伐时还曾与之联合,后被牵招所阻。轲比能后来说服了步度根,双方合兵一处劫掠并州,后被曹魏大将秦朗(曹操的养子)击败,泄归泥投降,步度根损兵折将被轲比能杀害,部众被其吞并,至此东部鲜卑轲比能一家独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上任后为解决这个问题,派刺客韩龙将之刺杀,虽然手段不高明,但是效果显著。鲜卑部落因轲比能之死再次分崩离析,陷入混乱。曹魏边境得以安宁。

明法御狄

轲比能初为一个小部落的首领,他英勇善战,执法公平,抢掠所得财物,他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面处理完毕,从不私贪,所以深受部下拥戴。中原大乱后,大量汉人为躲避战火向北方逃奔,轲比能将这些人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向他们学习汉人先进的文化,还在部落内推行汉化,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与北方的民族融合。

步度根

(四星)北狄互伐

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

步度根是鲜卑大王檀石槐的后代,魁头的弟弟,兄长死后,步度根成为魁头部的首领。当时中部鲜卑有三大势力,分别为步度根、轲比能、素利。步度根一直比较亲魏,曹丕登基后进献良马得封归义王。

中原朝廷对塞外蛮族的策略从来都是令其互相攻伐,使其永远处在分裂混乱状态。轲比能与能臣氐结盟斩杀其二哥扶罗韩后叛汉,步度根自此与轲比能结怨,双方多次攻伐。曹魏边将适时出击,维持鲜卑族的分裂互伐状态。后来轲比能部越见强大,于是步度根私下策反了泄归泥,二人矛盾更深。再后来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步度根最终在轲比能的说服下,答应了合作,合兵一处劫掠并州,后被曹魏大将秦朗(曹操的养子)击败,泄归泥投降,步度根被轲比能杀害,部众被其吞并。

丘力居

(四星)寇略四州

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在黄巾之乱后与中山相张纯及泰山太守张举结盟,于幽州起兵反叛,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后公孙瓒奉命讨伐,被丘力居大败。幽州牧刘虞到任后,招降安抚,丘力居请降,死后以儿子楼班年幼,令从子蹋顿统领部众。

楼班

(四星)远射

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之子,其父死后,因年幼未能继位,从兄蹋顿继位。成年后难楼、苏仆延等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退位为王。袁绍死后,袁尚袁熙投靠蹋顿,企图重夺冀州。后曹操北伐乌桓,白狼山一战大败乌桓,蹋顿战死,楼班与袁氏儿子逃奔辽东太守公孙康,被一同斩杀,献予曹操。

胡人擅骑射,这个技能没啥好解释的。

迷当大王

(四星)去缚犒军

羌族首领,事迹不详。

《三国演义》中,姜维北伐时,结好羌王迷当,令其引兵同伐曹魏。司马昭领兵与姜维对战,被围困于铁笼山。为营救司马昭,魏将陈泰(陈群之子)诈降迷当,引诱迷当偷袭魏寨,后伏兵四起,迷当被擒。郭淮亲自去除迷当身上的束缚,好言相劝,让迷当帮助魏军解铁笼山之围。迷当从之,郭淮等人伪装成羌兵进入姜维大帐,然后发动突然袭击,蜀军大乱,铁笼山之围得解,郭淮在混乱中被姜维射杀。事后,司马昭犒劳羌兵。

俄何烧戈

(四星)叛羌急袭

三国时羌族首领。曹芳继位当年,俄何烧戈连同诸羌叛魏,围攻城邑,南联蜀军。后被魏将夏侯霸、郭淮率军平叛,俄何烧戈战败被杀。

《三国演义》中俄何烧戈为羌王迷当的手下,跟随迷当帮助蜀国。后中了陈泰的诈降之计,被困不得脱身,于是自刎而死。

彻里吉

(四星)岁贡固疆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小说中为西羌的国王。自曹操为汉丞相以来,年年入贡,以稳固两国关系,使边境免于战火。孔明伐魏,魏都督曹真派人向羌王求援,国王彻里吉于是命雅丹丞相与越吉元帅起羌兵15万攻打西平关,后被蜀军大败,越吉元帅阵亡,雅丹丞相被俘,孔明将所缴获的羌兵及辎重,尽皆给还雅丹丞相,并放其回国。彻里吉感蜀恩义,与之结盟。

越吉

(四星)羌帅衅敌

《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正史无记载。

小说中为西羌国王彻里吉的大元帅,奉命讨伐蜀汉。初战蜀军即挑衅关兴,若非关羽鬼魂相救,险将关兴斩杀。后天降大雪,被孔明以诱敌之计引入埋伏,为关兴所杀。

刘豹

(四星)远射

南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子,前赵光文帝刘渊之父。于夫罗死后,刘豹叔父呼厨泉继位,任命刘豹为左贤王。后来,曹操将呼厨泉的兵众分为五部,任命刘豹为左部帅。刘豹去世后,西晋朝廷任命刘豹之子刘渊为代理左部帅。五胡乱华后,刘渊建立十六国中的汉赵(前赵)政权。

胡人擅骑射,这个技能没啥好解释的。

率土之滨三十大核心武将(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1)

孟获

大汉篇

汉灵帝

(五星)帝临回光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桓帝死后,因无子嗣,窦皇后与大将军窦武密谋立刘宏为帝。

汉灵帝刘宏是中国历史上昏君的典型。他在位期间,重用宦官、外戚,施行党锢,朝政糜烂;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卖官鬻爵,耽于享乐。如此施政,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大汉王朝先后出现了黄巾起义、凉州叛乱、幽州叛乱。频繁的叛乱终于让汉灵帝从安乐窝中走了出来,他开始署理朝政,检阅军队,安排平叛,一改往日昏庸无道的形象,然而一切都晚了,他的这些行为就好似“回光返照”,没坚持多久汉灵帝就驾崩了,年仅三十三岁。

何太后

(五星)母仪浮梦

何太后出身南阳一屠户之家,是汉灵帝的第二任皇后,少帝刘辨的生母。大将军何进与车骑将军何苗的妹妹。

何皇后年轻时被选入宫中,得到汉灵帝临幸,生下皇子刘辨,得封贵人。后来汉灵帝的皇后宋皇后因被诬陷行巫蛊之事遭到废黜,最终忧郁而死。何皇后得以被立为第二任皇后。

何皇后善妒,王美人生下刘协后,何皇后盛怒之下令人将其毒杀,为此汉灵帝几乎要罢黜何皇后,后在宦官们的坚决劝阻下才罢休。刘协被交由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亲自抚养。

汉灵帝死后,刘辩继位,何皇后成为了何太后,并临朝听政。董太后在灵帝生前多次劝说立刘协为太子,为此何太后一直怀恨在心,如今大权在握,于是伙同兄长何进、何苗一起逼死了董太后的侄子董重,董太后也因为忧郁恐惧而死。十常侍之乱后,董卓进京,废黜了刘辨,立刘协为帝,不久母子俩就被董卓派人毒杀。本想母仪天下,不想却是浮华一梦。

王美人

(四星)饮鸩之怨

本名王荣,汉灵帝的妃子。王荣身姿丰满,容貌美丽,聪明机敏而有才智,会书写算数。起初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封为美人。何皇后为人善妒,王美人怀孕后因为畏惧,想把孩子打掉,但是胎儿顽强,并未流产,于是放弃了打胎。刘协出生后,何皇后怒极,派人用毒酒鸩杀了王美人。汉献帝登基后,追封王美人为灵怀皇后。

十常侍

(五星)乱政

汉灵帝时,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祸乱朝政,由于都在宫中担任中常侍的职务,因此被称为“十常侍”。

汉灵帝死后,少帝继位,何太后临朝听政,外戚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何进欲召董卓丁原等外军入京,逼迫太后诛杀宦官,得知此事后张让等人为求活命,用计诱杀了何进,而袁绍、袁术等人因此率兵入宫将宦官诛杀殆尽,张让等人投河自尽,董卓进京后稳定局势,结束了十常侍之乱。

长达百余年的东汉外戚与宦官的争斗就此结束,董卓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率土之滨三十大核心武将(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2)

十常侍

献帝

(四星)衣带密诏

汉献帝刘协,东汉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母亲王美人,汉少帝刘辨异母弟弟。

刘协幼年被董太后抚养,时称“董侯”。刘辨年少举止轻浮,缺乏国君的气质,而刘协却因董太后的教导有方,举止端庄,深得汉灵帝喜爱。但是由于刘辨年长于刘协,又是嫡出,是最符合宗法制的继承人,为此灵帝始终下不了决心,直到病逝。

十常侍之乱后,董卓入京把持朝政。他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而刘协是董太后抚养,加之刘协能力气度远超刘辨,更重要的是刘协只有九岁,于是董卓废掉少帝刘辨,改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先是被董卓强行迁都长安,董卓死后又来了李傕郭汜,长安大乱后,辗转逃回洛阳后被曹操挟持,迁都许昌。之后的二十多年,一直活在曹操的阴影下,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傀儡,没有一丝自主的权利。曹操死后,曹丕继位,直接逼迫刘协禅让,被封为山阳公,十多年后寿终正寝。

衣带密诏

汉献帝入许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帝王意识逐渐觉醒,已经难以忍受曹操的大权独揽,他希望夺回权利。于是用鲜血书写诏书,将之藏于衣服的系带里,秘密赐予车骑将军董承(董太后的侄子)。董承以此联合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人欲谋杀曹操。官渡之战前,事情败露,董承等人满门尽皆伏诛。刘备因逃的早,幸免于难。后来刘备被曹操击败,逃奔袁绍,将衣带诏之事告知,于是袁绍以奉衣带诏名义讨伐曹操,官渡之战爆发。

伏寿

(四星)乱离中宫

汉献帝继位后,被选入宫成为贵人。之后跟随献帝东奔西逃。衣带诏事情败露后,曹操要杀董贵人(董承的女儿),献帝以董贵人有孕在身为由,请求免死而不得。付皇后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心怀恐惧,写信给父亲伏完,希望他能铲除曹操。但是伏完终究害怕曹操,直到去世前也没敢动手。很多年后,这个秘密被泄露,曹操大怒,要求献帝废黜伏皇后,并拟定诏书,说伏皇后以卑贱之身得登皇后尊位,二十四年不修文德,阴险毒辣,祸乱宫廷,当废黜其皇后身份,驱逐出中宫(皇后寝宫)。汉献帝对此毫无办法,只能眼看着伏皇后被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带走处死,其所生的两位皇子皆被毒杀。

曹节

(四星)身佑废皇

曹节为曹操的女儿,与自己的两个姐妹一同嫁给了汉献帝。伏皇后被杀后,曹操要求汉献帝册立曹节为第二任皇后。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向汉献帝索要玉玺,欲受禅称帝。汉献帝为此向曹节哭诉,曹节听后大骂献帝:“你说我兄长是篡国之贼,你先祖汉高祖刘邦只是沛县一嗜酒匹夫,无名小辈,尚且劫夺秦朝天下。我父亲扫清海内,我兄长屡有大功,有何不可为帝?你即位三十多年,如果没有我父亲、兄长,你早就粉身碎骨了”。

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后,曹节始终跟随,护佑这个废皇帝平安终老,直至病逝。

卢植

(五星)将倾支柱

卢植是汉末三将之一,东汉著名的著名的经学家、军事家。

卢植性格刚毅,胸怀大志。好饮酒且酒量惊人,据说能饮一石(约合现在57斤,应该是夸张的说法)。年少拜大儒马融为师,博古通今,在经学上颇有造诣。学成后回涿县教学,公孙瓒与刘备都曾在其门下学习。

卢植文武双全,曾两次平定九江蛮族叛乱。黄巾起义时为卢植被任命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又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其子卢毓继承家业,并让“范阳卢氏”成为五姓七宗之一。

卢植在东汉大厦将倾之际,挺身而出,挽救江山社稷,堪称国之柱石,可惜孤木难支,东汉王朝最终灭亡。

朱儁

(五星)西乡武功(四星)节镇关东

朱儁是汉末三将之一,东汉名将。

朱儁出身寒门,父亲早亡,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朱儁侍母至孝,为人轻财好义,在当地颇有声望,后被举为孝廉入仕。朱儁军事才能出众,曾任交州刺史,剿灭梁龙叛乱。黄巾之乱后被任命为右中郎将,与皇甫嵩一起出征,剿灭黄巾贼。黄巾起义后,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黑山黄巾侵扰河内时,朱儁奉命击退了张燕。董卓乱政后,朱儁逃出洛阳,多番召集义师讨伐董卓,但都无功而返。李傕郭汜掌权后,朱儁受诏入朝,长安大乱后朱儁受命说服郭汜与李傕和解,郭汜不肯,扣留朱儁等人为人质,朱儁气愤难当,当晚发病而死。

西乡武功

朱儁在讨伐黄巾起义中,战功显赫,被朝廷册封为西乡侯。

节镇关东

李傕郭汜掌权后,朱儁受诏入长安,先是接替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后因故被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代理骠骑将军,持节镇抚关东,但未出行。

皇甫嵩

(五星)京观垒冢(四星)猛火

皇甫嵩是汉末三将之一,东汉名将。

皇甫嵩出身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初被举孝廉、茂才入仕,父亲去世后离职。黄巾之乱时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令其剿灭黄巾贼。皇甫嵩不负皇命,先后镇压颍川、汝南、陈国、苍亭等地黄巾军。卢植被陷害入狱,董卓继任后又被击败,皇甫嵩临危受命,北上讨伐张角。

皇甫嵩镇压黄巾,威震天下,而当时朝政日非,海内空虚,汉阳人阎忠劝他称帝,皇甫嵩不用其计。

凉州王国叛乱时,汉灵帝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将之剿灭。董卓掌权后,皇甫嵩被陷害,后因儿子皇甫坚寿求情,免除一死。董卓死后皇甫嵩再次入朝,李傕郭汜为祸长安时病逝。

京观垒冢

皇甫嵩北上冀州后,相继消灭了大量黄巾军主力,最后在下曲阳斩杀张宝,俘杀十余万人。皇甫嵩命人将十数万的尸骨筑成“京观”(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以彰显武功,警示世人。

猛火

在剿灭颍川黄巾波才时,朱儁战败,皇甫嵩退守长社,波才率军围城。经过观察,皇甫嵩发现贼军依草结营,可用火攻破敌,遂命令军士准备引火之物,于大风之夜放火烧营,黄巾军大乱,被官军击破。

张奂

(四星)威震北疆(四星S2)智取仁守

张奂是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段颎)之一,东汉名将。

张奂在少年时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张奂认为《牟氏章句》重复的话较多,于是自行删改,从四五十万字减为九万字。因举贤良入仕,常年镇守北疆,在东汉的对外战争中功勋卓著,曾镇压南匈奴叛军;平屠各、乌桓之乱;屡破东羌、先零羌,使大汉北方得以安定。

汉灵帝即位后张奂入朝,适逢外戚窦武与宦官曹节争斗,张奂不明就里,被宦官利用,以为窦氏叛乱,于是率军围攻大将军窦武,迫使其自杀,太尉陈蕃也被宦官杀害,直接导致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发生。事后了解真相的张奂自责不已,拒受封侯,又上疏为窦武等人伸冤,后因得罪宦官被诬陷结党而罢官。

自此张奂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归居故乡,授课教学,著书立说,不再出仕。后死于家中,终年七十八岁。

威震北疆

张奂前半生一直为大汉镇守北方,多次打败各族的反叛作乱,威震北疆,令各族不敢再犯边境,使大汉北方得以安宁。

智取仁守

张奂每次击败外族叛乱后,都未大开杀戒,反而以恩抚招降为主,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他都施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负担,革除民间陋习,深受百姓爱戴,民间有很多张奂的祠堂,世代祭拜不绝,香火不断。

华佗

(五星)去疾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华佗曾为广陵太守陈登治病,并要其三年后再来找他,方可根治,三年后陈登未找到华佗,于是身死。

东吴周泰因作战勇猛,身受重伤,濒死之际被华佗起死回生。

据说曹操晚年得了头风病,让华佗医治,华佗说要开刀治疗,曹操以为华佗要杀他,于是将他押入大牢,拷打致死。

关羽刮骨疗毒是《三国演义》杜撰的,华佗并没有给关羽治过伤,关羽的胳膊是其军中的一位大夫刮骨治好的。

率土之滨三十大核心武将(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3)

华佗

张机

(五星)金匮要略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其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很少。

张仲景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族,家庭条件优越,自小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10岁拜师张伯祖,系统学习医术,得其真传。

后因出身世家被举孝廉入仕,曾担任长沙太守。但他厌恶官场,在职期间依然坚持为百姓治病,他的太守衙门成了他坐诊的医馆,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金匮要略

东汉末年,瘟疫多发,当时称之为伤寒病,由于没有治疗办法,每次疫情爆发都会有大量百姓死亡,张仲景家族有三分之二的族人都是死于瘟疫。为此他决心控制瘟疫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刻苦钻研医术,结合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此病的方法。

中原大乱后,张仲景辞官到岭南隐居,继续潜心研究,撰写医书。直到建安十五年,他终于写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

《伤寒论》主要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全书12卷。

《金匮要略》主要论述杂病诊治方法,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于吉

(五星)治众刑咒(四星)符医术毒

于吉是东汉末年黄老道的代表人物之一,常常往来与吴郡会稽一带,通过制作符水为人治病,受到百姓拥戴。孙策见到后认为于吉是用妖法惑众,命令手下将之斩杀。

《三国演义》中于吉为百姓符水治病,深得人心,孙策起初不以为意。后来发现信奉于吉的太多,而且很多都是自己的文臣武将以及江东大族,于吉通过宗教影响到了自己统治基础,这让孙策无法忍受且充满恐惧,于是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将其斩杀。之后不久孙策就被于吉诅咒而死。

司马徽

(四星)名士在野

司马徽,字德操,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司马徽客居襄阳时,刘表曾慕名求见,司马徽看出刘表无容人之量,心胸狭隘,故只与之闲聊,不谈论时势。司马徽与庞统叔父庞德公友善,以兄事之,庞德公称之为“水镜”。刘备屯驻新野时曾拜访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司马徽被曹操征召想重用他,然而不久司马徽就病逝了。

一代名士,一生从未踏入仕途。

妲己

(五星)青丘媚祸

妲己是商朝末年苏氏部落的一名美女,部落战败后被进献给了纣王,成为了商纣王的宠妃。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妲己成为冀州侯苏护之女,因不满纣王暴虐,起兵造反,战败后为救出被俘虏的儿子苏全忠,无奈将女儿妲己献给纣王为妃。在去朝歌(商纣王的都城)的路上,妲己被狐狸精附体,见到纣王后,妲己施展魅惑之术,纣王自此深陷妲己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在妲己的蛊惑下,纣王变得残暴乖戾,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武王伐纣,商代灭亡,妲己也成为了祸国殃民的妖女,遗臭万年。

《山海经》中有关于青丘之狐的传说,策划因此认为妲己应该也是出自青丘国,事实上《封神演义》中写明了妲己的老巢在“轩辕坟”,“九尾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合称轩辕坟三妖。

率土之滨三十大核心武将(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4)

妲己与纣王

妺喜

(五星)酩酊不休

妺喜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元妃(夏朝最高领袖的妻子称为元妃),号称千古第一狐狸精。

妺喜非常喜欢看人在巨大的酒池里饮酒,夏桀为了讨好妺喜就建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可以划船的酒池,然后挑选了三千名饮酒高手跳入池中畅饮,即使喝醉了也不许停止,只为了让妺喜看着开心,导致很多人酒醉淹死在了池中。

夏桀的暴虐导致了商汤的反叛,一举灭亡了夏朝,妺喜与夏桀在逃亡中死去。

骊姬

(五星)陷储立齐

春秋时期,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不敌晋军,于是献骊姬与其妹妹少姬给晋献公,以示求和。晋献公对二女非常宠爱。

骊姬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为了让儿子做继承人,骊姬用计挑拨晋献公与太子申生及重耳(春秋五霸晋文公)和夷吾的感情,迫使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亡外国,之后晋献公立奚齐为继承人,史称“骊姬之乱”。

晋献公死后,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在为晋献公治丧的过程中,太子申生的坚决拥护者里克杀死了奚齐,荀息(顾命大臣)于是改立卓子(骊姬妹妹少姬的儿子)为君。不久,里克又杀害卓子,骊姬亦被处死。荀息深感有负先王重托,无颜苟活于世,于是自杀。

陷储立齐:陷害储君申生,拥立儿子奚齐。

褒姒

(五星)烽火覆周

周幽王的王后,太子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幽王攻打褒国,褒国战败献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极尽宠爱,褒姒生下王子伯服后,幽王直接废黜王后申后,立褒姒为后,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据说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此费尽心机,想博美人一笑,但都未能成功。一次因意外烽火台被点燃,诸侯率兵来到后,发现没有敌人,而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居然展颜大笑。周幽王看到后非常高兴,于是多次点燃烽火以求美人一笑,诸侯被戏耍多次,渐渐就没人再来。

后来申候联合犬戎攻打镐京,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救援,但是没有一个诸侯响应号召,最终镐京城破,周幽王被杀死,褒姒被俘虏,西周灭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