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电站 现状(福岛核电站又核泄漏)

3月26日,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启动运转50周年。在核电站内部,工作人员又发现了可能存在的核泄漏迹象。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日前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处露天场所发现了一块核废弃物。这块核废弃物长约20厘米、宽8厘米,呈凝胶状,放射量为每小时13毫西弗。

13毫西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1000微西弗=1毫西弗),就是说13毫西弗相当于正常人13年的辐射吸收量!

福岛核电站 现状(福岛核电站又核泄漏)(1)

细数一下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消息来源较为可靠的有: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海域发生里氏9级的大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重大核泄漏事故,日本政府要求方圆30公里以内的居民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2013年8月20日,有消息称,两年前发生核事故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又发生了辐射污水外泄事故。有关人员当天在反应堆储水罐周边发现了水潭,据估计,有大约300吨被高度污染的水可能已经流入海洋。

福岛核电站 现状(福岛核电站又核泄漏)(2)

然后就是现如今这一次的核泄漏情况。

从第1次核泄漏至今已经10年过去了,然而关于10年前那次核泄漏的调查至今仍然没有结束,从时任首相菅直人引咎辞职、到12年9月成立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再到14年10月委员会报告称依然无法确定是海啸还是地震使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失去电力供应、最后18年东京电力公司三名前高管各被判5年监禁。而19年9月,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决定重启对福岛核电站事故原因的调查,总之到目前为止,日本关于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问题的处理还不能令国际以及本国满意。

我们抛开日本如何处理不谈,今天简单看一看为什么要发展核电、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福岛核电站 现状(福岛核电站又核泄漏)(3)

为什么发展核电

据2020年统计,我国电力行业发电量居全球第一,发电形式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例是69:17:4.9:5.5:3.7。可见我国发电依然以火电为主,所以可以说发电是我国污染物排放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无论是因为《巴黎协定》这类协议、还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几个大国之一,必然会积极参与地球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有研究表明,在成熟完善的核电发电技术情况下,核电与煤电放射性排放强度相当,甚至有可能低于煤电;而其排放的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与可再生能源相当,所以大规模发展核电,可以推动电力能源向低碳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

同时核电的发展也是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2020年核电装机应该达到5800万千瓦,而今实际达到3000万千瓦,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日本福岛核事故也导致我国核电建设停滞;计划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7亿千瓦。

福岛核电站 现状(福岛核电站又核泄漏)(4)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首先,自从经历了芯片问题,我想即使是作为群众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些“自主”的重要性,但凡是高端技术,可以合作,但真正的核心只有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做到不受制于人,实现真正的技术强国。

2020年11月27日00:41,华龙一号全球首推—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华龙1号可以说是作为中国核电的“国家名片”,因为其知识产权、研发设计、所有核心部件均为国产,总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成功步入全球先进国家行列。

福岛核电站 现状(福岛核电站又核泄漏)(5)

其次,也要正确认识差距,例如在核电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密封件,该部件是防止核泄漏的重要零件之一,我国专家经历了近10年的研发历程才终于在2016~2017年之间实现了C型密封环的自主设计生产,也成为了全球第2个可以自主生产该零件的国家(第1个是美国的)。但是,上述密封件属于静密封零件,但在动密封零件的研发上我国还没办法完全自主生产,依然需要依赖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

我国基础制造业技术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差距,经过近些年的努力,虽然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这4项“基础”依然限制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中已经将工业强基建设列为核心技术之一,以支持中国工业走得更快更远。

福岛核电站 现状(福岛核电站又核泄漏)(6)

核电建设是国家发展也是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但是经历了日本福岛一次又一次的核泄漏事件,也要反思一下核电发展与环境安全之间存在哪些兼容挑战?下一篇再进行探讨,谢谢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