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将领(抗美援朝的主帅)

抗美援朝的主帅,为什么偏偏是彭德怀?

抗美援朝 将领(抗美援朝的主帅)(1)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扎在日本的美国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第三天,杜鲁门则命令太平洋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协防台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误以为北朝鲜进攻南朝鲜是中国在背后支持,其实北朝鲜根本没有告诉中国只是告诉了苏联,中国“躺枪”。

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中国把美国侵入台湾、介入朝鲜视为侵略中国的步骤,未雨绸缪做军事准备。7月13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的机动地区。擅长大兵团作战的粟裕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时任海军司令萧劲光为副司令员、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为副政委。

本来粟裕担任抗美援朝的主帅是最佳人选,两位出身东北野战军的副手萧劲光、肖华则可以让粟裕更适应东北野战军的老部队,还可以弥补粟裕对亚寒带地区作战经验的不足,而且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粟裕威望如日中天,慑服各大野战军的部队不难。但粟裕因病难以到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忙于海军建设也脱不开身,肖华则不擅长军事建设。于是这最初的组合,只能留下遗憾。

8月26日,周总理主持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会议,说明东北边防军暂时归高岗负责准备,等迫切需要开战时,再派高一级指挥员(此时粟裕休病假,并没有去东北)。当时认为如果粟裕身体欠佳,则派林彪指挥。

9月3日,周总理报告加强东北边防军的计划及参战准备工作,包括把东北边防军扩充为36个师加特种兵共70万人。这样的大兵团,兵员数量堪比“大决战”时的东北野战军,兵员质量因为抽调了几个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是国内最豪华阵容。

当时粟裕在青岛养病,林彪则反对参加抗美援朝,这就让中央军委只能选择其他人“挂帅”。当年司马昭就说过,诸将都反对讨伐蜀汉,其心怯,强行让他们出战则必败。钟会却建议讨伐蜀汉,其心不怯,因此钟会领军则蜀汉必亡。林彪既然反对抗美援朝,其心怯,即使强行要他挂帅,也会出战必败。这就需要一位“其心不怯”的战将,解放军擅长组织大兵团作战的只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陈赓等人,这就需要逐一排查。

林彪“其心怯”,粟裕养病,刘伯承、徐向前也在养病,此时能够“挂帅”的只剩下彭德怀、陈赓两人。如果彭德怀不能出战,当然只能陈赓“挂帅”。如果彭德怀能出战,则他是第一人选。

一些人只看到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兵力薄弱,反而忽视了彭德怀早在十年内战时期就是红军副总司令,“朱毛彭黄”的地位是其他人不可相提并论的。红军副总司令、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军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这些职务说明彭德怀长期都是人民军队的“副帅”,凌驾于各大野战军之上。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只是彭德怀的兼职。抗美援朝已经决定从各大野战军抽调部队参战,全军能够凌驾在各大野战军之上的将帅,也只有彭德怀最合适。

一些人认为林彪除了“副统帅”没有担任过副职,其实红一方面军缩编为陕甘支队时,林彪就是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则是彭德怀。挂帅出征朝鲜的人选,不仅要求军事才华卓越,而且要求德高望重,甚至能够顶住国际压力例如来自朝鲜甚至苏联的压力,显然没有人比彭德怀更合适。另外,彭德怀1945年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方将领中“唯二”的政治局委员,林彪此时也只是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地位上彭德怀属于“中央领导人”。

彭德怀无论是战功还是地位甚至威望,当时已经“不做第二人选”,显然只要彭德怀愿意挂帅,则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都是彭德怀指挥,无论是来自东北野战军的十三兵团还是华东野战军的九兵团、中原野战军的三兵团甚至华北野战军的十九兵团、二十兵团,在彭德怀指挥下都如臂使指,无人能够不服。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电报,经常不是志愿军主帅的口气而是解放军副总司令的口气,这种地位与强势资源,也是任何人不能比的。抗美援朝战争刚刚开始,彭德怀就要求各大野战军都要参加朝鲜战争这个大学校。这即使是林彪、粟裕挂帅,焉能有这种气势?林彪、粟裕只能建议,彭德怀则可以提议,这就是全军副帅与大军区主帅的差别。

彭德怀高光时刻,其实不是前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甚至“三七线”,而是第四次战役指挥几十万大军从“三七线”成建制撤回“三八线”,能够被李奇微识破“礼拜攻势”的后勤补给弱点,还能指挥大军有条不紊撤回,这才是神人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