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描写成都的诗句(唐诗中的繁华蜀地)

历朝历代描写成都的诗句(唐诗中的繁华蜀地)(1)

上期说到,唐诗中的繁华蜀地四川成都。著名诗人王勃、杜甫,留下动人的诗篇。本期继续讲唐诗中的繁华蜀地,看看诗人们是怎样描绘他们的,又有哪些鲜活的故事?

在唐代,成都已经是一个美丽而繁华的城市。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带着少数的亲信逃到成都。七月,太子在灵武即位皇帝,是为唐肃宗。至德二年十月,郭子仪收复长安,肃宗派人迎接在成都的玄宗皇帝。12月,上皇至成都回到长安,将成都定名为“南京”,是因为它在长安之南的缘故。

诗人李白在事后写了一组十首七绝,记述咏叹玄宗皇帝的这一次西行逃难。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选二)◥

◎李白

(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历朝历代描写成都的诗句(唐诗中的繁华蜀地)(2)

这两首诗的意思是:在高高的九天上,有一个成都市,城内繁华的千家万户,像图画一样美妙。 城郊绿草如茵,林木茂密,云雾绕着山峰,简直如同锦绣。那长安所在的秦川比得上这里吗?

清澈的濯锦江水在成都成都边向万里外流去,江中的帆船、龙舟,一直驶向扬州。北边的首都夸耀它有上林苑,可南京成都却有个散花楼,可以和它媲美啊!

上面诗中的散花楼,在唐代成都城内的摩诃池上,是隋朝末年蜀王杨秀所建。为当时的著名游览胜地。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九年二十岁时,游历成都并登上了上花楼,写了一首五言诗《登锦城散花楼》。

◣登锦城教花楼◥

◎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钧。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历朝历代描写成都的诗句(唐诗中的繁华蜀地)(3)

诗中说:太阳照在锦官城头,早晨的霞光射入了散花楼。金色的窗户夹着雕花的大门,珍珠的卷帘挂在玉钩上,散花楼像一架高耸的梯子,飞出了绿树丛中。登楼极目四望,消散了我多少忧愁。傍晚的细雨洒向远方的三峡。春天的郫江和流江,绕着成都府的双流县缓缓流过。今天到这散花楼来登临眺望,好像上了九重天游玩。

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由同谷到成都后,最初借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一座庙宇草堂寺中。当然,在僧寺借住总非长久之计,诗人不久后在浣花溪畔看中了一块不大的荒地,于是,在这里建起我国诗歌史上颇有名气的一座茅屋---杜甫草堂。

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草堂建成了。在各地逃难多年,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状态的诗人,如今暂时有了一个安居的地方,心情是比较愉快的。就在这时,他写了下面这首七律:

◣堂成◥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历朝历代描写成都的诗句(唐诗中的繁华蜀地)(4)

诗的意思是:我在城边的草堂建成了,房顶上盖着白茅草,沿着草塘边上浣花溪的熟路,可以俯瞰青绿满地的郊野。树叶茂密的桤树林,遮着阳光,在清风吹拂下,枝叶沙沙响,好似人们吟啸。大竹林中叶绿如烟,枝梢滴下了露珠。乌鸦带了几只小乌鸦来这栖止,鸣叫着的燕子来往不停地筑着新巢。别人错把我的草堂比作汉朝杨雄的住宅,我无心像扬雄那样专门写篇《解嘲》的文章来解释了。

好了,本期的唐诗中的繁华蜀地,就先介绍到这儿,下期精彩继续。

本文由爱文化的小驹原创,头条号首发,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