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最敬重的人(朱锐盘车图翻山越岭)

【楔子】

1056年的一天,东京汴梁,太学官员杨褒(字之美)邀请岳父王安石(1021—1086)的前辈兼好友梅尧臣(1002—1060)、欧阳修(1007—1072)等人到家中鉴赏一幅画——《盘车图》。

梅尧臣鉴赏后写下一首《观杨之美盘车图》诗:

谷口长松叶老瘦,涧畔古树身枯高。土山惨憺[dàn]远复远,坡路曲折盘车劳。二车回正辕接轸,继下三车来嶾[yǐn]嶙。过桥已有一乘歇,解牛离轭[è]童可哂[shěn]。黄衫乌巾驱举鞭,经险就易将及前。毂轮傍侧辐可数,蹄角搀错捲箱联。古丝昏晦三尺绢,画此当是展子虔。坐中识别有公子,意思往往疑魏贤。子虔与贤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涂丹抹青尚欺俗,旱龙雨日犹卖钱。是亦可以秘,疑亦不可捐。为君题卷尾,愿君世世传。

梅尧臣在诗中描绘了画面内容,因无画家落款,他推测为隋代展子虔所作,但另外一人认为可能是五代南唐卫贤的作品。

欧阳修亦和诗一首: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山石硗聱[qiāo áo]车碌碌。山势盘斜随涧谷,侧辙倾辕如欲覆。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坡长坂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杨褒忍饥官太学,得钱买此才盈幅。爱其树老石硬、山回路转、高下曲直、横斜隐见。妍媸[chī]向背各有态,远近分毫皆可辨。自言昔有数家笔,画古传多名姓失。后来见者知谓谁,乞诗梅老聊称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乃知杨生真好奇,此画此诗兼有之。乐能自足乃为富,岂必金玉名高赀[zī]。朝看画,暮读诗,杨生得此可不饥。

杨褒酷爱书画,常忍饥挨饿凑钱买书画。他甚爱这幅《盘车图》,可惜无画家落款,意味着此画以后很可能湮没无名,便请梅尧臣、欧阳修等人作诗称述,借助大文豪的名声提高此画的名声,使之名重而流传。

因此,欧阳修诗曰:“自言昔有数家笔,画古传多名姓失。后来见者知谓谁,乞诗梅老聊称述。”并称赞梅尧臣的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不经意间,欧阳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画论——“古画画意不画形”,这种重神似、重立意的理论被苏轼继承和发展,为后来“文人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惜的是,这幅《盘车图》没能如杨褒所愿流传下来,反而以文字传颂的两首诗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只能从诗中想象《盘车图》的画中景象,或者,我们可以通过那个时代另一位最具代表性的画家的同名画作,来感受杨褒《盘车图》以及梅尧臣、欧阳修诗中的景象与意境。

这就是朱锐的《盘车图》。

【朱锐何许人?】

朱锐(活动于12世纪,北宋末南宋初),河北人。北宋徽宗宣和画院待诏。1127年靖康之变后,朱锐南渡。1146年后,南宋高宗重建画院,朱锐复职待诏,授迪功郎,赐金带。其弟朱森,亦工山水、人物。

山水宗郭熙,雪景似王维,人物学张敦礼,尤擅雪景,喜作盘车、骡纲、行旅、雪猎等题材,布置能够曲尽其妙,精细工致。董其昌赞他“笔法高简,非李唐所能梦见”。

存世画作有:《盘车图》册页(又名《溪山行旅图》册页,上海博物馆藏);(传)《溪山行旅图》轴(又名《盘车图》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雪涧盘车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春社醉归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画名的由来】

“盘车图”在宋代绘画中自成一类,属于当时绘画分类中的“屋木舟车”,通常描写人力、畜力车辆行进于山路溪水间,运货载人,常衬以冬季雪景,以表现行旅的艰辛,有一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之粟的悲悯情怀。

“盘车图”题材的名作有:宋代佚名《闸口盘车图》和《雪中行旅图》团扇,江参(传)《盘车图》;清代李希赝《盘车图》等。

【画作概要】

朱锐最敬重的人(朱锐盘车图翻山越岭)(1)

朱锐《盘车图》

《盘车图》,又名《溪山行旅图》,绢本,水墨间浅设色,立轴,纵26.2厘米,横27.3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描绘的是北方冬季雪后,人们在山路上、浅河中驱车、行旅的场景。

《盘车图》采用截景式构图,纵向布局,水墨间浅设色画出,以山岗、雪景为主,树木、溪流、牛车、车夫等为辅。画中,白雪皑皑,雾气昭昭;天地茫茫,林木萧萧;山岗隆起,山路蜿蜒;牛车驱辕,越岗涉水。

整幅画面布局巧妙、繁简有致,用笔劲健,落墨轻妙,皑皑白雪,枯木秃枝,河水冰冷,寒气袭人,给人以荒寒苍凉、旅途艰辛之感,点出“盘车行旅”的主题。

【构图布局】

总览全图,由远及近,大致分为三段景观:远景白雪茫茫、中景山岗古道、近景浅水牛车。

远景。大雪过后,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雾气弥漫间,仅见一丛树木露出顶部枝杈,虬曲交错,在寒风中孤寂摇曳。

中景。山岗隆起,大石相叠,山上树木丛生,枯树虬曲,杂树苍劲,唯有一株青松昂首立于其间。山间一条小路蜿蜒曲折而上,转弯处,一辆双轮大车正左拐爬坡,车厢宽大封闭,拱形车顶上白雪覆盖,车体被树石遮挡,不见拉车之牛与车夫,一人双手撑住车厢后部,奋力推车上坡,看他挽起的裤腿,应是刚刚涉水而过,便一鼓作气冲上这段陡坡,可见他们经常从此路来往。下方山路上,一人戴着帽子、挑着东西,裤腿挽起,躬身徒步上山。

近景。山脚下是一条溪流,宽阔而浅,严冬未到,河水仍在缓缓流淌。一辆牛车从对岸而来,向山口涉水而渡,一牛在前,两牛在后,皆犄角冲天、高大壮硕,旁边一车夫,裤腿挽起,站在水中,驱策牛儿驾车前进。车体形状一如前车,车尾蹲着一只狗,望向后面的主人,主人骑在驴上,黑帽披肩,车中或许坐着他的家眷,或许堆放着售卖的货物。

【技法风格】

1、盘车图的兴起

“盘车图”题材源起于唐代的“纲运”制度,在宋代得到大发展。北宋时期,人口激增,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得到较快发展,东京汴梁和北方边军需要大量粮食军需物资的供应,刺激了以舟船、车辆、骡马为交通工具的运输业的大发展,表现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应运而生。

“纲”是一种运输货物的组织编制。“纲运”是指把大宗货物编成不同的“纲”,成组运输,一组称为一纲。运米的叫“粮纲”,一万石为一纲;用马驮运的叫“马纲”,五十匹为一纲;用驴骡驮运的叫“骡纲”;用牛骡拉车运输的叫“车纲”,也叫“盘车”。大家比较熟悉的“花石纲”,是为宋徽宗从江南搜集奇花异石,十船为一纲,最终激起了方腊起义。

盘车图中通常以官方“纲运”为主,即由政府组织,调动厢军士兵,辅以民间征集或雇佣的民夫。还有一部分民间“纲运”,作为官运的补充。

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提到,画冬景山水要搭配“骡纲运粮”,以凸显运输的艰辛不易。“骡纲”包括用骡和驴驮运。《宣和画谱》著录了北宋内府收藏的唐代王维的《骡纲图》和《运粮图》。但米芾《画史》说,四川常有伪造托名王维的《骡纲图》,且少不了雪景。可见,“骡纲图”在北宋后期已经有商业化和模式化的倾向。南宋佚名《雪中行旅图》团扇(日本私人收藏)中,有11头驴组成的驴队,驮着沉重的口袋,穿越雪后山谷,9人押运,有的挑行李,有的指挥驴队,队尾骑马者为押纲官。

朱锐最敬重的人(朱锐盘车图翻山越岭)(2)

南宋佚名《雪中行旅图》

与驴骡纲运相对的是盘车纲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传为朱锐的《雪涧盘车图》,雪后的崇山峻岭间,行进着一支盘车队伍,1辆四牛盘车和5辆两牛盘车,以及20多个押运人,车厢半敞,堆满了白色的货物口袋。

朱锐最敬重的人(朱锐盘车图翻山越岭)(3)

朱锐(传)《雪涧盘车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幅传为朱锐的《盘车图》,1辆五骡盘车,2辆三牛盘车,7、8个押运人,其中一人戴浅色有缨毡帽,腰间斜挎一把佩刀,表明军人身份。

朱锐最敬重的人(朱锐盘车图翻山越岭)(4)

朱锐(传)《盘车图》

宋人《闸口盘车图》中,四辆牛车组成的运输队只是庞大盘车队伍的冰山一角。

朱锐最敬重的人(朱锐盘车图翻山越岭)(5)

北宋佚名《闸口盘车图》

2、北派山水,宗法郭熙

朱锐南渡后,画风仍是纯粹的北宋风范,其山水树石画法属典型的郭熙风格。

《盘车图》中,用笔劲健灵活,落墨轻妙,勾斫精工。以苍浑粗括的笔墨勾勒山石树木,山石用鬼脸皴、斧劈皴表现石质的方硬质感,树梢用“蟹爪”,恰当地表现了寒林雪景和巨石巉岩。

“形容布置,曲尽其妙”。寒林多分层次,变化丰富,依附蜿蜒山势,隐于雾气中,使人通过山脚而想象出浑厚的林峦。中间岩崖树林,下有牛车正涉水而渡,前方山路一车刚左转上坡,布局上遥相呼应,意出画外。

人物、牛、狗笔法简练,着墨不多而动态宛然。

车辆以墨笔绘出,刻画细致,结构严谨,却无丝毫刻板。

3、雪景似王维

朱锐作品绝大多数离不开“雪”字,此图中的雪是惨淡之雪,覆于车顶、压于树梢,雪雾迷蒙,寒气袭人。

明代文徵明对朱锐评价很高,曾题《雪景图》诗云:“宣和待诏朱迪功,一时画雪推精工。笔踪远法王摩诘(王维),更说盘车妙无敌。此图似写穷途客,仆马萧萧有羁色。冻云压岩岩欲沉,乔林封玉寒森森。山根灭没径路絶,客子欲行愁雪深。雪深云寒不可渡,景色苍茫野阴暮。谁与拥盖独临渊,岂是行吟觅新句?古来绘事不易言,正在位置经营间。朱君此画妙有骨,一笑千金岂论直。”文氏此诗,亦可视作对此卷的概括。

【递藏与钤印】

《盘车图》有朱锐的落款“朱锐”,位于画面右下角。

钤有鉴藏印8枚,皆归明末清初的鉴藏家耿昭忠所有,分别是:“丹诚”(朱文圆印,半印)、“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白文长方印,半印)、“信公珍赏”(朱文印)、“真赏”(朱文葫芦印)、“珍秘”(朱文印)、“宜尔子孙”(白文印,半印)、“公”(朱文印),还有一枚朱文长方印漫漶不清。耿昭忠前后皆递藏不明。

耿昭忠(1640—1686),字在良,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继茂次子。1671年,其兄耿精忠袭靖南王爵。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叛乱。1674年,耿精忠在福建叛乱。耿昭忠因坚定反对三藩叛乱,并积极揭发耿精忠谋反,被康熙赦免。

耿昭忠收藏极为丰富,如:东晋王羲之《远宦帖》;盛唐李思训《明皇幸蜀图》,韩幹《照夜白图》;南宋萧照《柳塘读书图》,崔白《寒雀图卷》,黄荃《溪芦野鸭图》,马远《水图》、《问道图》,赵伯驹《汉宫图》,夏圭《山庄暮雪图》;元代吴镇《芦溪钓艇图》,倪瓒《墨竹图》;明代唐寅《垂虹别意图》,仇英《仙山楼阁图》,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等。

【参考文献】

[1]黄小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代的交通、旅行与山水画的图像体系;《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八卷)》,中西书局,2021年。

[2]范小哈;肃肃宵征——朱锐的旅途;中华珍宝馆。

[3]吴瑞侠、吴怀东(安徽大学);梅尧臣题画诗考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04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