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皇帝朱祁钰(惊变的大明帝国)

1449年,大明帝国发生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皇帝陛下朱祁镇被瓦剌也先俘虏了。

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皇帝朱祁钰(惊变的大明帝国)(1)

一、行将崩溃的大明,力挽狂澜的于谦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却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也先俘虏。

而此时的明帝国,远远不是立谁为皇帝那么简单,而是是否重蹈北宋靖康之耻的问题。

严格来说,此时比起靖康之耻还要危险。因为那时候的金军虽然骁勇善战,但对中华的了解并不够,他们不知道如果押着徽宗和钦宗向南进攻的话,南宋军阀都得投鼠忌器。

但是现在的也先是知道的。在俘虏了明英宗之后,也先带着他的精锐骑兵,还有这个值钱的俘虏,首先换取了大量的财务,然后又想去赚开明帝国北方重镇大同宣府的城门,还好两地的总兵杨洪和郭登也算是良将,避免了和皇帝陛下直接接触,这才保住了城门。

然而,这还没完,也先没办法,又带着朱祁镇直奔明帝国的首都北京,这招擒贼擒王着实厉害,差一点就得逞了。

也先差的这一点就是于谦。

本来于谦只是兵部侍郎。在朱祁镇亲征之前,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就劝谏不要去,然而朱祁镇没有听。

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皇帝朱祁钰(惊变的大明帝国)(2)

于是,本着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邝埜选择自己陪皇帝陛下去参加远征,而让于谦留守代理兵部事宜。

而现在,大明帝国最精锐的京营部队已经全部死在了土木堡,而帝国的最高领袖朱祁镇也在敌人手里,群龙无首而又捉襟见肘。

本来,在明帝国的决策层里,于谦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但是现在从监国朱祁钰以下,全都都是人心惶惶,这时候,熟悉兵务的于谦主动站出来了。

他首先呵斥了迁都的建议,然后提出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等二线部队前来保卫首都。

看起来这个建议,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实际上这背后有很大的深意。

首先,如果迁都,那就真的成了第二个北宋,京师的陷落,会极大的打击明人的信心,帝国的行政系统一定会崩溃。整个北方或许都将沦陷。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京师不能舍弃。

其次,于谦意识到,明帝国和北宋的区别在于,虽然京城三大营已经覆灭,但一战而已,明帝国的地方军和其他二线部队没有受到影响,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及京城三大营,但只要指挥得当,还是撑得住场面。

应该说,大明帝国没有落得北宋的下场,于谦是有很大功劳的。而除了于谦,与北宋君臣鼠目寸光不同,内阁学士陈循、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的支持使得明帝国迅速形成了以朱祁钰、于谦为核心的决策层。

然而,此时升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却高兴不起来:虽然局势暂时稳定了,然而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皇帝朱祁钰(惊变的大明帝国)(3)

三、唯一的朱祁钰,懦弱的监国

明帝国目前最根本的危机有两个,一是也先的大军,二是也先手中的皇帝陛下朱祁镇。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于谦和朱祁钰等人的努力之下,已经开始有了稳步回升的景象。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

因为在明帝国,特别是文官政治已初具规模的明帝国,最重要的位置就是皇帝,没有皇帝,做什么事都名不正言不顺。而眼下,朱祁镇被俘,为了不让也先名正言顺的把大明帝国的首都北京给和谐了,明帝国最好的选择就是再立一个皇帝。

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在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他们兄弟俩的感情应该没有受到生在帝王家的影响,因为朱祁镇出征前,还任命朱祁钰为监国。实际上,朱祁镇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因为他们的父亲朱瞻基仅仅留下了他们两个成年的儿子。

因此现在,新任皇帝的选项,有两个:21岁的监国朱祁钰和2岁的皇太子朱见深。

朱见深小朋友只有2岁,如果立他为皇帝,实际上比没有皇帝更糟糕。因为现在至少有于谦在外顶着,内有朱祁钰暂时主持着局面,而一旦朱见深成为皇帝,那么实际上掌握政权的大约会是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和祖母孙太后,从历史来看,这个孙太后还是比较强势的一个人物。

大敌当前,京师危机,估计在这个时候,任何有识之士,也不愿意看到主少国疑,女主临朝的景象。因此,朱祁钰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加之朱祁钰监国名正言顺,当时许多大臣纷纷上书朱祁钰,请求他即位皇帝。

然而,监国的朱祁钰看上去是一个非常软弱没有主见的人。午门血案之时,朱祁钰就害怕的想要回后宫,此时同样,朱祁钰一次次的表现出害怕的样子。这时,于谦出来说:臣等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并不是为了私人的利弊。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明史·于谦传》

很多人因此以为是于谦一锤定音,使得懦弱的朱祁钰有了主心骨。然而,实际上,朱祁钰真的是懦弱不敢当这个皇帝吗?

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皇帝朱祁钰(惊变的大明帝国)(4)

三、朱祁钰的政治手腕,大明朝的转危为安

根据即位后景泰帝强立太子朱见济、将朱祁镇安置南宫等做法来看,朱祁钰并不是一个不懂政治的懦弱青年,相反是一个强势的政治家。

那么,为什么此时的朱祁钰要表现出一副懦弱的样子呢?

这正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风范,现在朱祁镇还在,朱见深也还在,朱祁镇的母亲正牌太后孙太后更是两朝太后。如果贸然即位,以后会遭到什么样的不测还说不清楚呢。

因此,朱祁钰的懦弱是因为在等一个关键人物的表态,这个人就是孙太后。在《明史·于谦传》我们看到,大臣“清皇太后立郕王”,而在《英宗实录》等处的记载来看,更是这位孙太后,下旨以朱见深为皇太子,郕王宜立为帝。

孙太后表态后,朱祁钰立马丢掉了懦弱的面具,登基为帝,是为明代宗、景泰帝。

而登基后的朱祁钰,马上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下诏各边关不得听信瓦剌利用太上皇朱祁镇骗取财物等;同时任命于谦提督各军,快速组织北京保卫战。

其雷厉风行,与之前的懦弱表象完全不是一个人,可见朱祁钰不仅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还颇有些城府。

历史上真实的明朝皇帝朱祁钰(惊变的大明帝国)(5)

在朱祁钰的大力支持下,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大明帝国保住了,也先退回了草原。不久,朱祁镇也回来了,居于南宫。八年后,夺门之变发生,朱祁钰和于谦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