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

邓小平打破大锅饭,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走上经济振兴的道路。现在看来,这条路走对了。但在当时,吃惯了大锅饭的人们,听说国家“不管”他们了,个个紧张不已。一路走来充满了艰难险阻,一不小心就会走错。

浙江8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全国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1)

1978年之前,浙江省处于被国家“忽视”的地位,人均GDP仅排名16位,与现在的第4位的排名相比,当时那点GDP,对浙江人来讲,真是过了很长一段穷日子。40年的时间,浙江如何从16上升到第4的呢?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有何不同?

人民生活主要从衣、食、住、行来看。我们应该听老一辈人说过,在改革开放之前,光有钱是不够的,买啥都要票。买衣服要布票;买米面要粮票;买肉要有肉票;如果把现在有钱人放在那个年代,在没人给你换票的情况下,就真的是,手握钞票空流泪了。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2)

首先看穿衣。

改革开放之前,衣服种类非常少,而且卖衣服的也很少。一个城镇顶多一两家百货大楼,衣服面料单一,大多是棉布的。样式也是相当单一,以中山装这种服饰为主。如果看过年代剧,应该都能发现,他们穿的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式的衣服。如果自己有什么新的想法,就要拿着布票去买布,然后找个制衣店定做。这唯一的好处就是,量身定做,合身。还少了很多冲动消费,能存下钱。

计划经济,就是,我做什么你买什么,我不想做的,你想买也买不到。而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了,经济也放开了。从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让市场来决定事物的去留。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3)

那个时候的衣服花样多了,面料也多了。穿了那么多年棉质衣服,棉布衣服成了人们眼中的“落后分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更喜欢新出的“的确良”“二合一”“三合一”。

粮食方面,“大跃进运动”加三年的自然灾害,导致我国粮食极度紧缺,很多人都吃不饱肚子。纠正错误之后,才又慢慢好一些。但有粮票的约束,产多少吃多少,每个人的分量都是固定的,你想多吃?对不起,不行!

改革开放之后,粮票消亡是必然趋势,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农民和科研人员们更加积极地琢磨:怎么让自己的地产更多的粮食,怎么能让动物长得更肥更快。

虽然这样一来出现了现在嗤之以鼻的激素饲料。但想想,在当时人们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原本1年才能出栏的猪,4个月就能出栏是多大的盛举,多少人因此能吃上肉。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4)

现在餐餐有肉的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在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家庭一个月也吃不到几次肉。其实想想,那时,先吃饱肚子是重点。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注重清淡饮食、健康饮食。

但在吃不饱饭的年代,这些太过虚无缥缈了。如果让现代爱养生的人穿越到60年代,餐桌上有肉,你却非要吃野菜,估计会被说:你脑子没事吧!

聊了衣和食,我们来看看人们最关注的住房问题。

谈到房子,很多人都是一把辛酸泪,还有很多人说,房子价格都是被丈母娘炒起来的。中国人对住房看得很重,因为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觉得有自己的房子才安心,才算有自己的家。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5)

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住房大多破旧,甚至是危房。房子里的家具也非常简单,一般就只有床、桌子和椅子。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们,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至少安稳,不用担心脑袋顶上突然下来一颗炸弹。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加盖房屋,很多企业有分房制度,国家建设了一些经济适用房,提供给低收入家庭。

中国人口众多,考分房无法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随后开始了房改房。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房地产企业,他们建造商业住房,人们可以拿钱去买房居住。

随着房地产企业越来越多,他们为了提升竞争力,住房的格局也随之越来越好。与之相配套的家居用品也飞速丰富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着。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6)

市场经济对国企和集体企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国家放手,企业盈亏自负,让这些吃惯了大锅饭的企业顿时紧张不已。在改革开放中,浙江省在交付满意答卷的同时,也发生了许多“潮头故事”。

产权明确划分

有一句话比喻得特别恰当:国企像猪,你喂给他食物,多了就吃饱点,少了就饿着点;大集体企业就像是鸡,你给它撒点小米,如果吃不饱,他会自己跑出去刨食儿吃;乡镇企业就像是一只小麻雀,没人管没人问,自己找食儿吃。

改革开放摸索了10年后,乡镇企业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弊端也就开始暴露出来。改革开放之前,乡镇企业的产权主要分为村集体和乡集体两种。村集体的资产被村委会管,乡集体的当然是被乡政府管。人家管理,那么厂长这些一把手的职位就是由管理者任命,而且听命于管理者。这样完全放不开。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7)

到了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副省长收到很多群众来访,说是市场经济了,但其实企业还是听命于镇长、乡长做主。而且乡镇中有开支,都可以随时到厂里开白条拿钱,就连乡镇领导家里有红白喜事,也都要拿到企业中去报销。

企业发展需要开源节流,这些领导即使不会指手画脚,不影响开源问题,但节流受到很大的影响。花钱如流水,企业如何能把效益做上去?

做企业的话需要的专业性非常强,无论是经营、销售、市场营销、生产技术,都非常复杂。缺少科学的管理,没有专业的人才,企业想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生存,真的太难了。

产权明确划分,政企分离,势在必行。柴松岳副省长带领领导班子成员经过深入研究,在1994年下发了一个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文件。文件的主旨为搞清楚各种资本的来龙去脉,借鉴温州、台州股份改革经验,产权分明、政企分离。

文件下发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浙江省的乡镇企业有了飞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超越江苏省。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8)

严把质量关,强力打假

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厂家只追求完全的利益,为了节省成本,开始偷工减料。20世纪80年代末期,温州假冒伪劣商品大批量扑入市场,消费者深受其害。以至于到后来,一听说是温州的商品,看都不看,直接拒绝购买。温州乃至整个浙江省的声誉也在这段时间里一落千丈。

有一年夏天,柴松岳副省长到温州苍南检查工作,在招待所休息的时候,陪同检查的温州市委副书记,看到柴松岳的皮带有破损,便说:柴省长,你也太艰苦了,皮带都坏了,该换换了。我们这儿的牛皮皮带特便宜,去买根新的吧。

接着在晚饭后,二人就来到苍南市场。嘿,卖皮带的还真多,这种样式,非常漂亮。柴省长拿起一根皮带问店家:“这是牛皮的么?我听说你们温州皮带有假皮的”。店家非常肯定地说:“绝对真皮”。柴省长又问道:多少钱一条啊?店家答5元。柴省长笑笑:5块钱?那估计不会是牛皮吧。店家再次确定地说:绝对真牛皮,我们这批量生产,所以便宜。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9)

柴省长拿出5元钱,买了一条“牛皮皮带”,将自己那条斑痕累累的皮带直接扔掉。同行的蔡慧明感到疑惑,5块钱买牛皮皮带?有点搞笑啊!这,能是真的么?柴省长也不计较那么多了,既然店家说是真的,那就当是真的吧,自己也不会检验。

两个月后,正值盛夏。柴松岳副省长同两位女副厅长到北京出差。8月的北京,炎热无比,住处的空调开得很足,一进屋就是一激灵。三人刚坐下开始聊天,没说几句话呢,柴省长突然打了个喷嚏,动作停滞了。哎哟我的妈呀,皮带断了!这对面坐着2位女同志,这可咋办,也没法说自己皮带断了呀!柴省长急中生智,捂着肚子,让她们先聊天,自己赶紧进了里屋。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10)

进屋后,拿下皮带一看。这哪里是牛皮啊,就是破布包着马粪纸,外面再压层塑料。不拆开看,还真看不出来。仿真技术挺到家啊!哎,无奈啊 ,最后没办法,在阳台上接下一条晾衣服用的塑料绳充当皮带,把衬衣拉到外面,挡住塑料绳。

从屋里出来后,二位女厅长还没走。她们以为柴省长吃坏了肚子,关切地询问。柴省长无奈地说:哪里是拉肚子啊,我皮带断了。二位女厅长想着刚才柴省长的那个喷嚏,都大笑起来。

从北京回到浙江,柴省长大发雷霆。在打假会上,让温州的领导表态,必须把打假进行到底。假货都卖到省长这了,还出了那么大的丑。大家听柴省长说的遭遇,还以为是杜撰的,纷纷掩口失笑。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11)

但当柴省长说一个喷嚏绷断皮带这件事是真的时,温州的市领导坐不住了。第二天,一个干部专门带了一条真皮皮带,找到柴省长,给柴省长赔罪。柴省长收下了皮带,又嘱咐一定要好好打假。

这件事之后,温州的市领导打假力度非常大,全市大动员,让群众把见到的假货全都找出来。在武林广场上统一烧毁。

在当时,温州的假货早已全国闻名。朱镕基总理到浙江视察工作,每次都会提到打假的事情。

当柴省长将一个喷嚏绷断皮带的事情讲给朱镕基总理之后,朱总理大笑:真是报应啊。温州的假冒伪劣产品卖到你这个副省长身上了。这回重视了?之前跟你说好几次了,你都没当回事!柴省长不好意思道:也都当回事了,只是这件事,我这辈子是忘不掉了。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12)

朱总理走后,把这件事当成个笑话,走到哪说到哪。皮带事件越传越歪,被朱镕基总理传得更是邪乎。本来是一个喷绷断断了皮带,被传成了,柴副省长放了一个屁,把温州买的皮带绷断了。

吴仪同志来浙江,也来问柴省长,是怎么就一个屁把皮带绷断了?柴省长解释道:不是屁,是喷嚏。你回去跟朱总理说,要求纠错。

吴仪回去后还真跟朱镕基说了。朱镕基总理笑道:有啥错可纠的?打喷嚏是上面出气,放屁是下面出气,都是出气,有啥不一样?

虽然这件事当笑话来听,但也从一个方面显现出浙江的发展史。现在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全世界闻名,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13)

用劳模激励民营企业

1999年,柴副省长已经升任省长。他敏锐地发现,改革开放20年,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但人民对民营企业完全认可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1999年劳模名单中,民营企业中一个都没有。

柴省长对副省长叶荣宝说:怎么没有民营企业的老总啊?他们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难题,促进发展。富阳有个老总,企业不是很大,但在长江发大水的时候,一下子拿出了200万来抗洪救灾。

随后便签下意见:劳模评选应考虑民营企业家。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14)

但这个意见被省工会驳回。理由是:全国没有民营企业家当劳模的,另外民营企业家有些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样会触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底线。

这样乱扣帽子,柴省长直接就火了:谁说人家民营企业家是资本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民营企业家是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的。创造出来的财富也缴纳了大量的税金。而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是为了服务资本主义的。这才是本质区别。

在当时柴省长顶着巨大的压力,很多人都批判他,但他不予理会。终于拨云见日,江同志发表的“七一”讲话,堵上了批判柴省长那些人的嘴。

之后的浙江,不仅民营企业家可以评选劳模,优秀的企业家的事迹还被收录在《浙江改革开放40年口述历史》中。这在一方面来说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浙江潮原文(浙江潮头故事多)(15)

我们现在拥有富足的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辈人需要继续创新、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