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有哪些(易卜生的戏剧)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有哪些(易卜生的戏剧)(1)

在孔夫子旧书网买到一册70年代出版的<易卜生戏剧四种>。书很新,几乎没有什么被人阅读过的痕迹。想到这书经过四十多年的兜兜转转,遇到第一个比较感兴趣的,或许能够读完的读者,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热衷观察国人读书情况的朋友也许会发现,中国人是很热爱读书的,尤其是喜欢读所谓世界名著的。他们经常抱着开卷有益的观点,饥渴的吸食着所有图书,就像精神上有个黑洞似的。他们不仅爱做出读书的样子,也爱把读书这件事搞得堂而皇之神圣无比。在他们的阅读类型里,最受热爱的是小说,特别是西方小说。即使不是世界名著,只要是有译本的,也能得到不少的拥趸。如果试问他们读小说的意义,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出可以提升境界体验不同的生活之类等等诸多的观点。但对于戏剧他们却肯定没有那么爱好了。他们也许知道莎士比亚是世界最著名的剧作家,但一定没多少人把莎士比亚剧作看过一遍。让他们在红楼梦和莎士比亚戏剧中间做一个选择,肯定99%的人都会选择红楼梦。对于传统文学,大部分中国人或是抱着虽然钦佩,自豪但却读得很少,或者是不屑一顾却根本没有怎么读过的尴尬。这与西方人对于名著的情况似乎颇有点不同。当然他们也读世界名著,但是他们似乎更喜欢自己本国经典作家的东西,对戏剧更是推崇。听说英国人的家里必不可少的书就是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集。他们或许不知道外国出名的名著,但一定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如数家珍。其实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外国人都没有中国人那么熟知外国文学。这是真有趣的一个现象!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有哪些(易卜生的戏剧)(2)

层出不穷蜂拥而至的推荐书单说明了这么一个状况:中国当代年轻人最喜欢的一直是小说,其次是散文,然后是诗歌,最后才是戏剧。如果按照传统的文学观念上去看,这种读书状况几乎可以算不务正业的的杂览了吧?因为中国传统文学里诗文是正宗,除了诗文之外,词曲也很快的得到了风行,甚至戏剧也能吸引士大夫。只有小说是地位最低的,即便是阅读也是藏着掖着的。这种情形实际一直持续到清末新文学运动兴起。有的朋友喜欢以民国以来的新文学史视角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此来表示这是中国文学类型受认可的传统,其实这倒是让人不敢苟同的……

中国古人喜欢诗文可以理解,毕竟考试入仕人际交往都需要这种技能。喜欢词曲也很正常。但是为什么他们会把戏剧看得比小说更重要呢?我的理解是因为戏剧比小说具有更多的教化意义。换句话说就是里边含有更多的伦理和道德内容,不像小说那样,更多的是具有消遣娱乐,(或者说得高大上一点)和审美性质。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有哪些(易卜生的戏剧)(3)

这话题可以打住,让我们来看一看易卜生的戏剧。

< 易卜生戏剧四种>选取了他四部代表作。分别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按照文艺理论家的观点,这4部作品是完全的现实主义的。里边的<玩偶之家>应该是中国人较知名的一部吧。在民初的中国这部剧一度引起过非常大的反响和讨论。鲁迅为此特意写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文章。与中国古典戏剧相比较,这部剧作彻彻底底的脱离了传奇味,没有任何引起强烈刺激的离奇情节和巧合,完完全全的从生活琐事的出发来反映家庭生活中夫妻两人潜藏在波澜不惊生活之下的矛盾,最终以娜拉女性意识的觉醒之后出走以告结束。把它与中国古典戏剧里的名作,比如窦娥冤,比如梧桐秋雨,比如长生殿,或者是与莎士比亚的一些戏剧作比较 ,都可以看出易卜生虽然也从伦理的观点在审视家庭婚姻夫妻关系,却又与古典戏剧里着重惩戒或立图塑造美的形象不同,他塑造了一位女性意识苏醒,开始要求要具有独立人格的和得到丈夫尊重的女性。娜拉走后怎样?这个一百几十年前的剧本用开放式的结局提醒我们注意在婚姻伦理关系中必须注意的守则。让女性可以由此思考和学习女性意识的完成,明确自己也是具有独立人格,是可以自己力图掌握自己命运,而不单是丈夫的玩偶 ,和男性的附属品这一主题。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有哪些(易卜生的戏剧)(4)

二零二一年八月二十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