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

南宋宁宗 杨皇后(1162—1232)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

她出身卑微

生父不详,不知籍贯甚至姓氏

母亲是被高宗朝吴皇后所喜爱的宫廷乐女

因此机缘,她在母亲去世后入宫相伴

那年她十一二岁,被称作“杂剧孩儿”

在宫中侍奉多年

庆元元年(1195),她被宋宁宗看中

被封为平乐夫人

那时的她,已经三十三岁

此后,她的人生一路开挂

三年(1197)封婕妤

五年(1199)进婉仪

六年(1200)进贵妃

嘉泰二年(1202),她四十岁,被册封为皇后

并不年轻的她能够在这宫里扶摇直上

除了运气,也有手段

为了改变卑微的身世,她引同乡庠生杨次山为兄

甚至有人说,她是在认杨氏为兄长后,才有了姓

宁宗原配韩皇后去世,她打败另一贵妃曹氏登上后位

紧接着便通过杨次山联络权臣史弥远

铲除了政敌,当朝太师韩侂胄

这个深陷权谋的后宫女子

另一个被世人铭记之处

却是横溢的才情

而她努力在后宫立足的种种心迹

也都被写进诗词中

现今留存的不少南宋宫廷画作,皆有其题句

她唤自己“杨妹子”

早 春 花 信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2)

南宋 垂柳飞絮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线捻依依绿,金垂袅袅黄”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3)

垂柳飞絮图 局部

一个后宫女子

于寂寞闲庭中空看早春之色,

将自己投射在随风摇曳的柳枝中

对影自怜

柳在传统文化中常用于形容女性

身段纤细、步态娇弱

“回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

纤弱的柳枝

不难使人联想到杨皇后低微的出身

而我们的女主角却意不在此

我们看到图中

柳绿正浓,柳花金黄

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刻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4)

垂柳飞絮图 局部

它想表述的,恰恰是画背后的女子

正处于盛放生命的黄金年华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5)

南宋 倚云仙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迎风呈巧媚,浥露逞红妍”

正史记载,杨皇后年幼时“以姿容选入宫”

而如今年逾四十的她

显然还不想放弃经营自己美貌的“人设”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6)

倚云仙杏图 局部

杏花迎风开放,千娇百媚

等待雨露的滋润

图中的花枝仿佛展开双臂

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7)

倚云仙杏图 局部

花朵的绽放饱满而圆润

以追求旁(皇)人(帝)欣赏的目光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8)

南宋 无款桃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千年传得种,二月始敷华”

相较而言,桃花图的表现内敛了很多

但诗句的意图却很明显

桃树的种子传播千年

而只有桃花盛开的二月,是最佳且唯一的时机

深谙后宫生存之道的皇后

明白已经错过了诞下皇子的最佳年华

只能将祈愿付与笔墨

将心思透露给皇位上的丈夫

柳,杏,桃花

年华,姿容,繁育

早春之景

是妻子写给丈夫的恋人絮语

亦成为她维护中宫之位,拴住帝王心的手段

成 熟 之 姿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9)

南宋 杨妹子 楷书薄薄残妆七绝页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薄薄残妆淡淡香,眼前犹得玩春光。

公言一岁轻荣悴,肯厌繁华惜醉乡”

最后一联指向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典故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在杨皇后还是贵妃的时候

宁宗和她也会扮演成唐明皇和杨贵妃

杨氏更有诗句

“海棠移向小窗栽,高叠盆山合复开。

将见红葩斗新艳,君王应为探花来。”

比起年轻时的争奇斗艳

作为皇后的她更加优雅持重

辅佐帝王,总领六宫,母仪天下

即便妆容减淡

那人也终会回到自己身边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0)

南宋 杨妹子 蔷薇诗团扇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文瀹雪凝酥点嫩黄,蔷薇清露染衣裳。

西风扫尽狂蜂蝶,独伴天边桂子香”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的诗

不与春天的百花争艳

桂花独自在秋季开放,芳香而孤高

西风扫尽,蜂蝶散去

而自己,是那个依旧在枝头相伴的角色

写下如此诗句的杨皇后

在心理上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变得更加强大而自信

这一时期,杨皇后的笔迹愈发接近其丈夫宋宁宗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1)

宋宁宗书迹

这或许是出于一种新的需求

作为皇帝的代笔者

皇后为皇帝代笔并非特例

宋高宗的吴皇后就曾写得一手世人“皆莫能辩”的高宗字迹

代笔也意味着杨皇后的地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具有可以代表皇帝的权威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2)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房。

开到寒梢独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此幅作品立轴的形式

比起私人欣赏的册页和团扇更为正式

诗句后的小字“赐王都提举”

也表明这是一幅赏赐之作

有学者认为

这位“王都提举”或许是以为道教人士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3)

宋 杨妹子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

清凉境界火云藏,但觉仙家日更长。千岁寿松谁宴坐,星君午夜吐光芒。

同样有“赐王都提举”字样

而画中所绘则是与道教有关的绿萼梅

可见其特殊定制之处

但画作的风格和皇后的题诗

都说明图中所绘为“宫梅”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4)

与象征文人高洁心性的“野梅”相对

宫梅无疑是具有女性化意义的

也意味着这幅画中施与者的意志远远高于受与者

题诗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

皇后的话语权有了更加正式和公开的场域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5)

而此处她的书迹

是不同于皇帝笔迹的个人面目

高宗开创的南宋皇家书风

常被诟病过于阴柔

杨皇后却通过吸收颜真卿的阳刚风格

转变了这一面貌

她似乎是想通过这样的努力

为南宋皇室发展出一种新的标准字迹

与南宋帝后书题不署款

仅钤以“御书”及纪年性质的印章的常规不同

杨后并不甘于做无声的代笔者

她的落款常有“杨妹子”名款

“赐大知閤”、“赐大太保”等题字

“杨姓翰墨”、有干支纪年的“贵妾杨姓之章”等印

以及古代皇后才能使用的“坤卦”

如此种种

这位皇后的政治野心

也从中透露

荒 烟 晚 景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6)

宋 马远 王宏送酒图 美籍华人邓仕勋藏

“人世难逢开口笑,黄花满目助清欢”

然而宋宁宗死后

曾经的盟友史弥远叛变专权

原皇位继承人赵竑被废

另立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

杨氏成为太后,虽得垂帘听政,却东山不在

最终于71岁寿终

“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

(题马远画《仙坛秋月图》句)

“人世难逢开口笑,黄花满目助清欢”

正是杨太后晚年心境的写照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7)

南宋杨妹子七言诗一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四时节物遣人忙,识破常居快乐乡。

九日篱边虽冷落,菊花开后乃重阳”

或许一生尝尽滋味的杨妹子

早就看透了其中苦乐

在最好的年纪不辜负最好的自己(在世人眼中人生)(18)

学习古籍版本,离不开查看实物、关注古籍网拍、了解市场价格!点滴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学习方法:长按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点滴拍卖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拍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