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对你我这么重要)

我上一篇写的是奴隶制,这一篇却写全球化,这二者有什么关联呢?有,不但有,而是关联紧密建议先看上篇,再看这篇,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全球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全球化(全球化为什么对你我这么重要)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全球化

我上一篇写的是奴隶制,这一篇却写全球化,这二者有什么关联呢?有,不但有,而是关联紧密。建议先看上篇,再看这篇。

人类的历史,是从部族群居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大社会的。

而这个发展过程,充满着血腥和暴力。

打开历史书,你能看到的就是一本战争史。应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历史以来最安全、战争最少的一部历史。

如果从道德水平来看,历史上的人们,并不一定就比我们当下要更低。

早在唐朝时期,就出现过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记载,可能是少数繁荣地区,但你不能否定,当年的大唐的部分地区,是有着极高的民间道德水准的。

你翻看中西古代思想史,都能看到当时的舆论并不是都视人为猪狗,而是非常关注社会的秩序和人的尊严的。

所以,仅仅从道德水平来解释世界的进步,是不够的。

最坚定有力的解释,就是我上篇文章提出的功利主义思维方式。

什么是功利主义呢?功利主义是一种价值中立的思维方式,他不评判哪一种行为是善是恶,而是从利益的角度,从手段是否能达成目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功利主义从来不说,这种方法是善的,还是恶的,而是永远价值中立地评判,这种手段是否能达成你的目标。

比如,常见的经济学对最低工资法的批评,并非说最低工资法的强迫执行在侵犯企业主的财产权,而是指出,最低工资法这一手段并不能达成提升所有人工资的目标,而是会制造失业,让企业利润减少,对于企业和劳工,都不会受益。

那么,从功利主义如何来理解全球化呢?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的战争史。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历史,都与北方民族不定期对中原地区的入侵相关。

那么这一战争长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是游牧民族天生就坏吗?他们就喜欢侵略吗?

功利主义给出的解释是,贸易的中断。

交战双方的民众,并不能认知到,合作与交易能改善对方民众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之间长期进行着贸易禁令。

当两个地区的贸易被终止时,那游牧区域碰到天灾后,抢劫中原地区,就成为对其最有利的选项。

还是孤岛的例子。

一个孤岛上,AB两人生活在此,但彼此绝不贸易。A以游猎为生,B以农耕为生。当有一天,A游猎的区域动物消失了,这时,他面临饿死,那他的必然选择就是抢劫B,这是符合他利益的选择。

因为不抢就会死,而抢不会死。

战争就是这么发生的。

历史上,绝大部分部族战争都是在贸易阻隔下发生的,发动战争的一方,不光是统治者,还有强大的民意支持,因为战争有利于他们的生存状况的改善。

甚至一百年前数次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你去检视细节,你都会发现,其实中贸易中断的因素,都是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禁止贸易呢?

原因只有一个,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不够。

与人们通过自然科学逐步了解世界一样,人们对社会的理解也是渐进的。

自然科学的普及,让人们更加讲卫生,更加健康,对物质世界的开发能力增强了,同样,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水平的上升,也会让战争减少,让合作增加。

所以,人类先从部落社会,慢慢接受区域内的市场统一,再慢慢接受国家内的市场统一,到现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认同全球化的,也就是接受了全球所有的人类,都处于同一市场,是可以进行相互交易的,而不是用战争的方式来相互掠夺。

这一全球化的过程,在十九世纪,让欧洲各国从愚昧的神权社会发展成为了工商社会,成为全球化的中心。

同样,今天的东亚国家,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大多是全球化最有力的支持者,因为全球化让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在数十年内迅速提升。

阻碍人们全球化的观念有很多。

比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将其他族群的人视为敌人,永远不能合作,只能抢劫和相互杀戮。

比如,生产和交易只能在国境线以内,抗拒在国外人群的交易等等

而这些观念的消解,就意味着人类来到了全球化时代。

假若没有全球化,每一个国家的民众都得从农耕社会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走向工商社会,这个进程将会变的无比漫长。

但全球化,则可以让一个国家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全球大市场,与全球人进行交易,从而让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成为一个大的市场。

但凡是快速融入全球市场的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超常的增长速度。

而很多国家之所以现代化的进程慢,就在于其国内民众依然被经济民族主义裹挟,比如印度,不加入RCEP,反对开放很多产业给国外企业,用各种规则阻止国际贸易。

国家之间的战争减少,并不是世界各国政府比古代政府更为文明了,而是大多数人认知到了合作贸易比战争劫掠更有利于该国的经济增长。

很多人担心大国之间的战争,但我不是太担心,因为当下的观念还没有堕落到这个程度。各大国的大部分民众依然认知到,合作贸易远比战争带来的利益更大。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一判断,当下全球化是阻止全球大国之间战争的关键原因。

功利主义史观,往往是从利益角度出发。正如地缘政治学里经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永恒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话没错,但利益是需要认知的。

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之所在,简单的问题,人们很容易判断,但一涉及到复杂的逻辑链条,那往往就会出现认知错误。

比如,中国就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个国家民众自己发展的结果 ,而忽视了全球化市场对于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其实远高于本国民众自己的努力。

人类能从丛林发展成为一个有着文明的社会,就是因为人类的认知水平在成长,在升级,认知到合作和交易更有利于抢劫,所以构建了一个反抢劫的社会规则,因为这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

但是,认知水平是出现反复的,社会不必然前进。

今天认为全球化有利于每一个人,明天就不一定了。

比如欧洲现在很多右翼政党就提出了很多反全球化的主张,并且应声无数。

在法国,勒庞的国民联盟以24%的得票率击败马克龙的政党取得全国第一。在英国,脱欧党以32%的支持率击败了亲欧派的自由民主党,党魁法拉奇称这个结果为英国传统主流政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在德国,极右翼的德国选项党得到了第三高的得票率。在匈牙利,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青民盟获得了高达56%的得票率。

这些政党最核心的主张就是经济民族主义,他们无一例外地排斥全球化进程,强调民族国家的团结,反对欧盟,反移民,反对货币一体化。

类似的声音,其实在中国也不少。

(注:很多人对左右是分不清的,也喜欢站队,认为左是对,或右是对,其实左右并不是对错的标准,也不是不左不右就是对的,他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分型方式。一个数学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却有无数个错误答案,左右分型的各种意识形态类型中,有无数个都是错误的)

观念传播无规律,如果这一类思潮占了主流,那全球化就可能受到重大挫折,各国之间的战争风险就会加大。

因为贸易一旦终止,战争就会成为增加利益的一种选项。

与战争相比,一些其他的管制手段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就是小意思了。

当前的世界,全球化依然是全世界民众的最重要的福祉,哪怕这个全球化是不完整的,只是商品的流通,但依然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繁荣。

如果全球化不被打断,能够继续深化,再过一二百年,绝大部分人在全球化这个贸易体系中紧紧相连相互合作,这时,所有人都会清晰的感知到全球化的退步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那大规模战争也许就将永别于人类社会。

写文不易,喜欢的给个三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