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建设海丝名城(海丝起点泉州魅力渐次展现)

新华社福州4月27日电 题:“海丝”起点泉州:魅力渐次展现 游客纷至沓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泉州建设海丝名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泉州建设海丝名城(海丝起点泉州魅力渐次展现)

泉州建设海丝名城

新华社福州4月27日电 题:“海丝”起点泉州:魅力渐次展现 游客纷至沓来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黄鹏飞

春日清晨,晋江码头的“蟳埔姑娘”们头插花髻,身着红衫,早早地梳妆打扮好,跟着村子里的妈祖“天香”巡境队伍开始巡游,游客们好奇地拍照围观。

蟳埔坐落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北岸,曾经是东西方商船的避风港;宋元时期的闽南商人从这里起航,往返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地。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在国内外不断推进,古城泉州出现了不少新变化。

“游客多了,街道也热闹了起来,每天都有不少人走街串巷找特色小吃。”泉州南俊巷“珍豪呷”小吃店店主陈建国说。这家店制作的“土笋冻”远近闻名,陈建国是个民俗爱好者,不仅将自家店铺装扮得古香古色,还自费参与拍摄了泉州“海丝”主题短片,向客人介绍老泉州的历史。

“‘海丝’主题的大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相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泉州宝中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康德民20多年前开始在本地从事旅游接待,但当时只有少数外国文化学者提到过“海丝”文化旅游路线。如今,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开始关注“海丝游”,康德民说:“作为一名泉州人,感到十分欣慰。”

以今年春节假期为例,泉州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04.62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旅游住宿设施客房平均出租率为81.7%,实现旅游收入17.62亿元。在“海丝游”的带动下,来泉州的中外游客人数连年增长。

以往多为本地人独爱的南音、高甲戏、木偶戏等闽南曲艺,如今也成为中外游客到泉州必看的节目。在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团长何杰的办公室日历板上贴满了几十张彩色便签,记录着近期演出活动的安排。“基本上每一两个月就要出境一趟,我们现在行程都已经安排到2017年底了。”他说。

2013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渐热,泉州高甲戏开始重排经典,并引进欧美文学故事“西戏中演”,接连推出了《大河谣》《连升三级》《钦差大臣》《美女与野兽》等中外特色剧目,获得港澳台、东南亚及欧洲业界的热捧。何杰说:“出国交流多了,创作热情提高了,剧团对本土传统曲艺有了更多自信,更敢于挺直腰杆走出去。”

泉州市“海丝办”副主任李冀平介绍,今年初,“古泉州(刺桐)史迹”已经正式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古城泉州的多样魅力,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逐渐向世人展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